正文

人性的探索---读莫言的《丰乳肥臀》

(2008-05-04 02:02:40) 下一个
人性的探索---读莫言的《丰乳肥臀》

医生手记



小说概况:
  《丰乳肥臀》是作家莫言以山东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的一个农民家庭的故事。小说重构了1900年至毛泽东后期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塑造了一个“母亲”的女性形象上官鲁氏---------一个娟秀的,有着丰乳肥臀的农村女人,在中国整个漫长的20世纪怎样艰辛顽强地度过了她九十五岁的一生,以及她的所有子女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经过了各个时期动乱后不同的命运。 小说分三个不同的阶段来对这个家庭进行了描写:

A.介绍了母亲本人的身世,以及她成为母亲的过程。

母亲原名鲁氏(标准封建社会女人无名)。乳名璇儿,1900年出生,自幼丧母,随姑父和姑姑长大,嫁给铁匠儿子上官寿喜,由此改名上官鲁氏。由于婚后和丈夫无生育,受到婆家非人的责难,因而被迫在姑姑的偷偷安排下和姑父发生关系,生下了大女儿上官来弟和二女儿上官招弟。此后,为了能给婆家生下男嗣,她又被迫偷偷与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土匪,江湖郎中,单身屠夫,和尚私自发生了关系,分别生下了上官领弟,上官想弟,上官盼弟,上官念弟四个女儿,又在一次不幸被四个兵痞强暴后,生下了第七个女儿上官求弟。

由于一直没有生出男孩来,母亲上官鲁氏不断遭到了其公公上官福禄,婆婆上官吕氏和丈夫上官寿喜残暴的虐待,在万念俱灰中,她偶然地接触到了一个来自瑞典传教士在乡村所宣传的基督教,为之感悟,从此信奉,并随即与瑞典传教士马洛亚私通,终于在一九三九年生下了一对混血男女双胞胎。

在生育过程中,母亲难产,这时候日本侵略军进村,屠杀了公公上官福禄和丈夫上官寿喜,婆婆上官吕氏被吓疯,母亲最后在一个为了制造“中日亲善”的日本军医帮助下终于生下了她一生中唯一的男孩。

B.讲述了母亲在逃脱了封建家庭的迫害后如何独立面对兵荒马乱的时期,以及母亲的女儿们在“人性的欲望”中的纷争。

公公丈夫的死,和婆婆的疯,让母亲终于逃脱了这个可怕的家庭被奴役的地位,第一次自主地走向了她一生中唯一的“情人”瑞典传教士马洛亚。但此时母亲的家乡已经陷入了兵荒马乱之中,马洛亚在一次和民间抗日团体首领沙月亮的冲突中被其当作了“”遭到了侮辱和毒打。并且母亲本人也受牵连遭到了这个团体成员的轮奸,马洛亚在悲愤中跳楼自杀,临死前给他的一对双胞胎儿女取名:金童玉女。事后,沙月亮由于看上了母亲的大女儿上官来弟而提出了求婚,但母亲为了报复在其侮辱杀害马洛亚的行为严辞拒绝,并挑拨离间地自作主张将来弟许配给了邻居一个叫哑巴(孙不言)的光棍男人。在这场婚姻的争夺中,上官来弟却出乎意料地自己选择了骠悍威武的沙月亮,并不顾母亲的反对与其私奔。哑巴也愤而出走。

大姐的私奔,给她的妹妹们带来了一种向往自由和爱情生活的影响,不久,二姐上官招弟也跟随了同乡另一个抗日武装首领有妇之夫司马库私奔了,临走前还在日本兵的屠杀中救出了司马库一个在襁褓中的儿子(司马粮)并且托付给了母亲。

两个大女儿刚刚离开,三女儿上官领弟也和一个外来逃荒的青年鸟儿韩产生了恋情,然而,在鸟儿韩被日寇抓了劳工后,她神经错乱,从此设立鸟仙神坛禳解。不久,大女儿来弟又偷偷地把她和沙月亮一起生下的女儿也托负给了母亲。

长女们对自由爱情生活义无返顾地向往,留给母亲的却是一个个嗷嗷待抚的幼儿和沉重的,母亲的责任,与此同时,战乱和兵荒也加剧了母亲的悲苦和凄惨的处境,和当时成千上万悲惨的农民一样,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的母亲又接二连三地遭受了失女之痛的打击:在一次集体逃荒中,她被迫地将七女儿上官求弟卖给白俄罗斯托夫伯爵夫人做养女,之后又突然病倒,由于治病而欠下了债务,在这最危急之时,懂事的四女儿上官想弟把自己卖到了妓院,用所卖身所换来的钱解救了全家,并让母亲携儿带女地重返了家乡。

再次重返家园,母亲的命运开始了有了新的变化,此时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爆破大队已经占领了家乡,其独特的军民联合统治方式也吸引了情窦初开的五女儿上官盼弟,她自愿参加爆炸大队,后嫁给了爆炸大队政委鲁立人,并生女鲁胜利,但她和她的姐姐们一样,也毫不留情地也把抚养女儿的责任推给了母亲。

这以后,中国现代历史上战争年代风云突变的军事斗争也就开始彻底渗透到了母亲的生活之中---------- 来弟和其丈夫沙月亮加入了日伪的皇协军,
来弟名义上的丈夫哑巴孙不言加入了盼弟丈夫鲁立人所领导的共产党爆破队,
而招弟随丈夫司马库加入了国民党军队。

三个女儿,分别代表着中国现代战争史上三个不同地政治力量先后在故土上,在母亲的身边开始了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爱与恨,亲与仇,血与泪交错的争斗,并为之付出惨重代价
---------大女儿来弟在战争中丧夫,二女儿上官招弟在割据战中中弹身亡,三女儿领弟在混乱中精神错乱中跳崖,六女儿上官念弟因嫁给了司马库所收留的美国飞行员而受牵连,被俘后双双自杀……

表面上看,似乎五女儿上官盼弟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随着接踵而来,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再次无情地把她和她的亲人卷入了进去,使她们再一次地成为了文革的牺牲品--------大女儿被迫改嫁给抗美援朝归来残疾的哑巴孙不言,由于无法忍受不幸的婚姻通奸杀夫,最后被枪毙,四女儿,五女儿,七女儿,八女儿,都分别在文革和大饥荒时期受到种种迫害而英年早逝,甚至母亲唯一的儿子金童也被冤屈判刑,坐了整整15年牢。

C.中国文革结束后的新时代母亲最后的归属,以及她母爱的归属。

在整个灾难的过程中,母亲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成为了整个时代的见证人,文革结束后,她依然用她执著的母性去爱着她最后唯一活下来的儿子上官金童,虽然力不从心,但仍然能体现出其母性顽强的生命力。这时的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同样的命运似乎再一次地体现在了被母亲抚养成人的几个下一辈外孙身上,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母亲女儿的几个孩子纷纷在新时代里追随着各自的梦想,发迹,大起大落…… 而上官金童似乎已不能适应这种新的时代,他曾在外甥的安排和利用下任公关部经理,任董事长,后终因被炒。被骗而失败,终至穷愁潦倒,一事无成。不过,在母亲九十五岁去世后,上官金童却充满了深情地守护在了母亲的坟墓前。


评论:
如果问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究竟讲了些什么,那么,我可以说,小说只是讲了关于人本身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虽然质朴,但却让我们无法去回避。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又常常在忽略。在我们曾经追求道德的标准,利益的公正,美丑的评价的时候,似乎很少有过统一的的度量衡。我们似乎总是以想象中神一般的神圣和伟大来歌颂,和以想象中魔鬼一般的丑陋和可怕去抨击,但我们却很少想过我们自己-----一个人的特征究竟是什么。

莫言的小说恰恰就写了人,他写了人的伟大和可怕,或则更确切说,他是以具有纯正中国文化的中国农村为背景,写了整整一个世纪在中国大地上的人性。他深刻地揭露了人性的本质,同时又无情地控诉了各种对人性的摧残,但又充满了激情地赞美了人性中最伟大无私的母爱,以极其坚韧的生命力。如果说莫言的小说是一种“寻根文学”的话,那么我认为,莫言是在寻找的中国大地上人性的“根”。

人性,即人所具有的正常需要的情感,欲望和理性。人性朴实无华却又无处不在,它有邪恶的一面也有伟大的一面。自古以来,人们就鉴定了很多“人性”的标准,来炮制出理论上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里,所规划出来的是一套威严的,父权统治的封建人文,是以男人主宰一切,女性三从四德为标准附属,以及继承血统,廉耻分明的意识形态来标榜的人性标准。
从表面上来看,它显得体制森严,并且由于源远流长,它似乎从文化习俗上已深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意识当中,以至于所有中国人都会不假思索地,本能地去遵守着这一法则,奉之为天经地义。然而,就是这一切所被神化和信奉的东西,实际在真正客观人性的面前,漏洞百出,充满了矛盾,虚弱和丑陋。在小说里被作者进行了无情地嘲笑和批驳。

小说中的A阶段里的山东高密东乡,表面上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充满了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农村,但在作者的笔下,所有在封建父权优越感下的男性形像却都显得嬴弱不堪,外强中干。母亲的养父(又是其姑父,名为“大巴掌”)彪悍强壮,在他的妻子面前却毫无主见和尊严。

同样母亲的丈夫上官寿喜和公公上官福禄也是抖抖缩缩地屈服与母亲的婆婆上官吕氏的淫威下,麻木不仁。在中国男权国度中一直被认为是历史驱动力的男人,几乎全部遭到了作者的嘲笑和挖苦。

在小说中的男人们都行走于充满了人欲的吃喝嫖赌,逞强懒惰的意识当中,色厉内荏,毫无生气,甚至连具有男人气的东西,也不过是外强中干------上官吕氏,这个已经完全脱离了女性的温柔和善良,充满了男人般彪悍粗鲁,利益熏心,精明强壮和残忍冷酷的女人,最后也在日本兵的屠杀面前吓得精神失常,烂成了一堆稀泥。

由此看出,人性的强弱刚柔,根本不是象中国传统的封建意识形态所划分的那样等级分明,女性特有的坚韧和魅力是男性世界根本无法去征服的,而拥有了封建父权的男人们,或男人气的东西,在人性面前不过是一个貌似威严的躯壳而已,也根本无法去独占人类社会的统治地位。小说要告诉我们,真正强大和伟大的,不是男人那野兽般的彪悍,也不是森严的制度,而是小说最后要歌颂的,人性中最伟大的母性。

小说中的母亲在青少年时期颇受养父养母(即姑父和姑姑)封建礼教式的爱和培养,一度成为封建礼教中一个标准的大家闺秀,可是这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被姑姑如一个牲口般地被卖到了上官铁匠家。买办的婚姻在小说中就好比两个女人在市场上斤斤计较的讨价还价,这又不能不让人看出,这套严格的封建礼教只是在摧残和扭曲人性,但丝毫改变不了人性的本质,人性中对利益的欲望却始终客观的存在着。
同样对于封建礼教中所要求的最重要的一点:对纯正血统的继承。作者也用人性的尺度把其讽刺得淋漓尽致,甚至潜意识上还嘲笑了一些中国人思想中那种不可侵犯的"中华民族"妄自尊大的观念 。按照中国的传统社会要求,女人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为丈夫生孩子,尤其要生儿子传宗接代。尽管小说中的母亲生不出孩子的原因归咎于其丈夫的生理缺陷,可是无辜的母亲还是为此受到了令人发指的非人折磨。

在求生的本能下,母亲被迫先后和其他男人睡觉来"借种",这实际上完全违反了封建礼教中的廉耻观,“借来的种”也不会再是封建人文所要求的“家族中纯正的血脉”,甚至母亲最后唯一的儿子,还是一个和洋人混合出来的产物,是可谓真正的“杂种”了。严格的封建血统法规的理论,其最后结果还是对法规的违背,而且违背得更加离奇和荒诞,作者无情地把封建人文法规置于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而让人们看到,真正延续生命的,不是那摧残人性的,貌似神圣威严的封建人文法规,而是人性最朴实的情爱和关怀,就像小说中第63章末尾所描述的一样,母亲最后在奄奄一息,孤弱无助中得到了传教士马洛亚的同情和关爱,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延续。

在小说的B阶段,随着封建皇朝的覆灭,封建礼教对人性的禁锢似乎解脱了,人性得到了自由解放的空间,中国大地上一时出现了各种人性的表演。这里,作者颇费了笔墨对繁杂的历史背景和出场的人物做了细致的描写。但不管人物,历史背景,客观环境多么的复杂,小说却牢牢抓住了人性那无处不在,富有生命力的本质,并且依然对各种人性的摧残进行了悲愤地控诉,从而以此对比出,在整个历史大舞台上,所主导一切的,还是人性,而真正强大和伟大的,是人性中的母性。

整个20世纪,可以说大部分时间中国陷入了一系列的社会动乱中,无论是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还是土改文革…… 都一定程度地给整个中国国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是小说却对历史上所有政治立场的辨析十分模糊,而是以一个最普通人的眼光,最本能的感受去评价死亡和生存,善与恶、好与坏的界限。以人性的尺度来衡量所有舞台上的人物和情节。

比如小说中的沙月亮这个男人的形象,其实从传统的道德标准和政治思想上很难给他作出一个评价来,但是如果从人性的角度去看,他就显得非常逼真和活灵活现了。 沙月亮是中国农村非常典型的破产农民的形象,他无牵无挂,个性上非常自由潇洒,表面上他的所作所为似乎显得前后很矛盾:他杀人越货,强盗行径------逼死了无辜的马洛亚,放纵随从轮奸母亲,却又向上官来弟求婚,认母亲为丈母娘,还尽了一份女婿的孝心; 他精忠报国,抗击日军,却又后来投降了日寇成为了日伪的头子。这似乎让人觉得很难去给他作出一个清晰的是非定论来,但其实不难看出,沙月亮的形象,并不是在代表社会,而是代表了人的本能意识,他的所有行为,无不是按照人性中最原始的人欲而进行的。

他天不怕地不怕,为所欲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充满了生命力的形象,让人无法否认他的价值。他和另一个男人司马库一样,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做敢当,视死如归,正是这种充满了个性的特征,使得这两个男人在小说中始终赢得了女人的爱慕,甚至在他们死后,母亲也带着一种赞许的口气说他们是“男子汉”。

小说中母亲的女儿们,也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了她们人性的生命力,尽管生活是多么的悲苦,兵荒马乱的中国到处弥漫着死亡的血腥,但她们依然为追求着她们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无怨无悔地悲壮地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从上官来弟开始,她是姐妹中第一个为追求自己的情欲而主动出击的。她从一开始就表现得特别勇敢,根本就不怕什么道德,恩怨,亲情的约束,无怨无悔地跟着沙月亮这个侮辱过她的母亲的强盗私奔了,她的二妹上官招弟也和她一样,跟随了有妇之夫司马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所有的女儿在对待自己的终身的决策上几乎全部是独立自主的,完全自由的,奔放的,使得本来受中国传统中人性摧残最深的女性在那个充满着死亡和恐怖的社会里在个性上显出了勃勃的生机。

不过,在表现了人性生命力的同时,小说深刻又很无可奈何地指出,人性本质中的人欲也是一样勃勃地地充满着躁动感,人和人之间在欲望上的争斗,漫无边际,永无休止,残酷而激烈。甚至在这种争斗中,人对人性的摧残变得更为变本加厉和邪恶。

小说中的几个女儿跟随了几个不同的男人,而这几个不同的男人又分别代表了现代中国历史上不同的政治力量。不过,小说里丝毫没有认为他们都代表了什么政治,而是无情地揭露了他们只是在各种政治上的伪装下,充满了人性的欲望而已。甚至不光如此,在各个时期政治空气弥漫下的人们,都彼此粉墨登场,表演出了一场自相残杀的活闹剧。每个人嘴巴上都说得道貌岸然,背地里却全是不可告人的私欲,政治斗争不过是被利用过来你死我活地争夺彼此利益的。人性中丑恶自私的一面也全部在小说中昭然若揭。

母亲的几个女儿也卷入到了这场人性欲望的争斗之中,她们彼此疯狂地追求着,疯狂地沉浸在各自的欲望中,她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彼此地争斗着,在斗争中忘记了手足之情,忘记了血缘之亲,甚至忘记了一个女人应有的母性-----在男欢女爱后她们生下孩子就自私自利地交给母亲而自己不管。深陷到人欲的沼泽中迷失了自我,不能自拔。

而这场残酷的争斗最后换来的结果是彼此两败俱伤:大女儿来弟,二女儿招弟,五女儿盼弟分别所追随的的各个政治势力并没有给她们带来人间最朴实的天伦之乐,所有的轮番登场的虚荣,尊贵,声色犬马全都是昙花一现,等待她们的,都是悲惨的死亡,让她们成了时代的牺牲品。而她们所为之牺牲的各个政治势力却不光被人利用了起来扼杀了她们自己,也残酷摧残了其他几个无辜的姐妹。

这种人和人在欲望上的争斗中对人性的摧残,小说用了最悲愤的笔调对其作了最严厉的控诉。如:曾经为了解救全家而把自己卖身到妓院的四女儿上官想弟在“文革”中被遣返还乡,多年帜攒的财物被洗劫,并遭受残酷批斗,后旧病复发而死的情景,让所有人看了无不触目惊心,无不让人声泪俱下。也无不让人不得不去痛苦地深思:同样都是人,为什么人对人要那么冷酷?!为什么人对人要那么卑劣?!为什么人对人要那么残忍?! (书中第44章和第45章以及卷外卷补五))
 
在这场人与人相互催残的世界里,整个小说中只有母亲,始终保持着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母亲的形象是朴实的,柔弱的,她的处境也始终是最艰难的,悲苦的。各个时代对人的不公正,各个时代对人的诱惑,各个时代对人的因果报应,让所有的人都为之疯狂,母亲也夹杂在这些疯狂的人们当中,受着各种各样的牵连,但她始终执著稳重,不亢不卑,坚忍不拔地带着儿女们地走过了所有的灾难。

她不光是自己儿女们的母亲,也是自己孙儿的母亲,还是外来孤儿的母亲,她始终独自地承担了所有母亲的责任,她所付出的,是人性中最无私的母爱。母亲的形象再一次地对比出了人性最伟大的一面。这伟大的一面也不得不让每一个人去自审和发出疑问:母亲是这样的伟大,自己可曾为母亲做过什么?在走出了人性的禁锢之后,人性的解放就是人欲横流吗?如果没有母亲,我们的生命将如何延续?

小说的c 阶段可以说是一个结局了,不过在这个结局里,人性将走向何方? 小说只给人留下了一个谜一般的问号。这个时候母亲已经老态龙钟,她女儿们已经全部死去,她唯一的儿子上官金童活了下来,这个从小就深深依赖在母亲怀里的男孩在中国文革结束后已经完全长大成人,不过,虽然他在姐姐们为人欲争斗的时代里不过只是一个孩子,但现在长大成人后仍然还象个孩子一般,在上官金童的意识里,母亲的母爱已经深深烙印在他的心灵里,使他永远停留在了一个孩童的意识范围内,他没有了人性的各种欲望,甚至连人最本能的性欲都没有了,他那种只对乳房充满感情和欲望的病态癖好就是对母爱依恋的象征。

这样,这个虽然有着混血儿完美的容貌和特征的男人,却无法走入这个社会上和其他的人沟通以及被认同。而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结束了文革政治运动,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不过新的思想,新的事物带来的还是新的对人性的诱惑,人性为了欲望的争斗还是在疯狂地肆意着整个中国的社会,斗争,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母亲的那些和上官金童一样也长大成人的孙儿们又开始了陷入了周而复始的,为了满足各自人性的欲望而彼此尔虞我诈的混水之中。

上官金童在这种争斗中的态度和对他对当年姐姐们互相争斗的的态度一样的漠然。不过这种漠然换来的也是整个社会对他的漠然。在人欲横流的世界里,他穷困潦倒,一事无成,充满了困惑。当母亲最后95岁寿终正寝,上官金童孤弱无助地守在了墓前的时候,小说结尾又象征性地在他面前安排了一场事故:

一个为了讨好上司的年轻人,为了帮上司捡野外打猎的猎物而淹死在沼泽淤泥里。这个情节真是寓意深刻:象征人性中伟大无私的母亲死了,象征着人性中欲望无底的沼泽还在继续吞噬人类,而深爱着伟大母亲的上官金童将如选择他的归属呢?这也是小说作者最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酷现实。

也许,我们有着更多崇高美好的理想要去实现,也许,我们还有着很多伟大的事业要去完成,但是,有时候我们真应该停下来,好好地思考一下,如何正确地,理性地,对待我们的人性。

2006年7月10日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