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苏格兰女王的悲剧人生 (十二)

(2021-05-14 22:57:54) 下一个

 

2018年电影中的伊丽莎白和玛丽女王

逃出虎穴, 又入狼窝

 
 

  

又是逃跑!就在这短短的两年间,这是第几次逃跑了,玛丽她还记得吗?就在两年前,里奇奥被杀,她自己被软禁,她略施小计就让杀害里奇奥的同谋犯丈夫达恩利,带着她逃跑。那时她身怀六甲,趁着夜色从荷里路德宫跑出来。其实也不是很久以前的事,可现在想起来却恍如隔世。第二次,也就是去年的事吧,她女扮男装从鲍克威克逃出来,死活要去见博斯维尔,那时她又是怀着身孕。第三次嘛,就是前几天的事了,乔治·道格拉斯和威廉·道格拉斯的妻子,等于是兄弟俩都卷入了玛丽的麻烦中,一起把她从列文湖城堡救出来,胜利出逃。如果说玛丽的前三次出逃是为了自己的王冠和自由,那么这一次,此刻,她知道她只能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了。

 

玛丽现在是惊恐万状,再也不想抵抗了,一心只想逃跑,逃到一个什么地方躲起来。堂堂一国之君,她却没有狡兔三窟的远见,临危才发现一眼望过去,她的苏格兰王土却没有一处她的容身之地!她一路马不停蹄地奔跑,忍受着饥渴忍受着时冷时热的气温变化,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就是绝不能被抓住,绝不能作他们的俘虏。

 

就这样没日没夜地跑了三天,终于在苏格兰靠近海边的边境上停了下来。又饿又累,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天主教的邓德南修道院,勉强住了下来。现在玛丽才算是有片刻的安静,可以想一想何去何从了。

 

她身后的苏格兰本是属于她的一片王土,而今却回不去了。连最后一支为她而战的队伍如今也溃散了,使她最后的希望成为了泡影。她知道现在约翰·诺克斯正虎视眈眈等着呢,张着大口恨不得要吞了她,而她那亲爱的哥哥大概也是看在她儿子份上没有赶尽杀绝吧?去法国吗?是的,那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是她所有美好记忆的发源地。有外婆家舅舅们的宠爱和支持,有她母仪天下的短暂辉煌,她曾经在那是至尊至贵,可是如今,她身败名裂,残兵败将,衣衫褴褛,如何有脸去见人?!尤其是如何面对那个她最为讨厌的为人刻薄的婆婆大人,那位意大利富婆凯瑟琳·美蒂奇,她还不知会怎样奚落她呢!见她还不如去死!玛丽心想。那如果去西班牙呢?去见那位曾被她拒绝的腓力亲王,如今已是国王的腓力二世吗?西班牙的天主教教廷绝对不会原谅她与新教徒博斯维尔结婚的事!

 

那剩下的就只有英格兰了。不管怎么说,玛丽和英女王伊丽莎白同有一个祖先,都是神授,享有君权的女王。何况在她深陷囹圄的时候,不是她伊丽莎白给她写信,安慰她,鼓励她吗?想到这,玛丽顿时睡意全无,立刻给伊丽莎白写了一封信,并且把那枚她送的戒指一同放进信封,连夜让信差带到伦敦,交给伊丽莎白。并且第二天,她就乘上一条渔船,穿过索尔韦海湾,从英格兰的沃金顿上了岸,在沃金顿庄园住了一夜,5月18日,当地的官员前来会见了她,并把她带到卡莱尔城堡暂时住了下来。

 

这一年,玛丽·斯图亚特还不满26岁,这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才是人生的开始,可她却已经把一般人几辈子的经历都过完了!用轰轰烈烈,用熊熊燃烧来形容她这几年的生活,真是一点都不过份。如今,当她一脚跨进英格兰,投奔伊丽莎白之时,这大火可以说已经烧到了尾声。她身上的一切优势似乎都已付之一炬,一度令人目眩神迷的光华也只剩下了灰烬,留下一个可怜巴巴的影子。

 

此刻她还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她还不知道她以为可以依靠的血缘,恰恰就成了套在她自己头上的绞索。她理应明白,难道不是她自己当初从法国回来时,到处嚷嚷,说自己是英格兰的合法继承人吗?但是没办法,玛丽的天性中缺乏一种东西,一辈子不懂审时度势,一辈子不懂运筹帷幄,一辈子都在做错误的事,直到丢掉性命。

 

玛丽始终记得在她深陷囹圄时,伊丽莎白给她的那几封温情脉脉的来信。在信中伊丽莎白一直说她相信玛丽是清白的,一直表示支持她,不能容忍任何人对她说三道四,即便她批评了玛丽的轻率和莽撞,但这并不妨碍她要维护玛丽的女王地位的态度。她信誓旦旦说,君权神授,任何人不得动摇玛丽的皇权地位。危难时刻听到这些话,玛丽顿时就被深深地感动了,一时忘记了英女王是她一辈子都应该警觉的敌人。在丹德南修道院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玛丽给伊丽莎白写了一封情意绵绵,哀怨曲曲的信,满脑子都是指望着伊丽莎白女王大发善心收留她,安慰她,天真地以为英格兰是她可以投奔的地方,伊丽莎白是她可以信任的亲人和朋友,定会帮她出头,惩罚那些乱臣贼子,帮她出这口恶气。

 

她完全忘记了自己信奉的天主教与英格兰的新教势不两立;忘记了她背后的罗马天主教的大主教们如何诋毁伊丽莎白的身份,不承认她母亲和亨利八世的婚姻,妄言说她是私生子,说玛丽·斯图亚特才是英格兰皇位最合法的继承人,。她甚至都忘记了,就在两年前,玛丽她自己还逼着伊丽莎白,说如果伊丽莎白一直没有子嗣的话,就应当把她列为皇位顺位第一继承人。这会儿玛丽真的把这些事全忘了,全都抛到了脑后。但是伊丽莎白的记性可好极了。

 

对于伊丽莎白来说,看到当初那个年轻貌美,趾高气昂,不知天高地厚的对手如今低声下气求救于她,让全世界人都看到她们之间的高低胜负,当然很爽。一个恶意想推翻自己的人,她伊丽莎白没有动一根小指头,玛丽·斯图亚特她自己就把自己折腾到了如今的下场。从女人争风吃醋的好胜心来说,伊丽莎白心满意足,高高在上,她并不介意好好地接待一下自己这位倒霉的表亲,甚至可以豪爽地给与她皇室成员的待遇。

 

但是伊丽莎白从来都不是感情用事的人,何况她身边还有一个铁三角智囊团,他们都是清醒,冷酷,万事都要运筹帷幄的政治家。他们那种清教徒气质无论如何都见不惯玛丽那种奢华,浪漫,办事全凭激情冲动的女人。他们警告伊丽莎白,像玛丽·斯图亚特这样不安分的女人,走到哪都会兴风作浪,只要一沾上她的边,不知就会惹来什么麻烦。西塞尔还帮着伊丽莎白分析,如果你承认了她的地位,待以君王礼仪,就等于承认她的女王统治权,如今她遭到罢黜,英格兰是不是要帮她复位,是不是要出兵讨伐莫里伯爵?而且,你一旦承认了她的君王地位,势必鼓励了英格兰本来已经式微的天主教徒们,让他们看到天主教复辟的希望。好不容易才压下去的势头会不会因为玛丽·斯图亚特的到来而重新抬头?事实上,伊丽莎白已经听说了,约克最有势力的天主教家族,诺森伯兰已经向玛丽·斯图亚特发出了邀请,诸如这等问题种种,毫无疑问会让伊丽莎白望而却步。

 

那倒底应该怎样处置玛丽·斯图亚特呢?按理说伊丽莎白女王完全有充足的选择机会。她可以把玛丽的到来当成是政治避难,英格兰一向都是各国政治难民最慷慨的避护之地。可以给她地方住,可以派出卫兵保护她,可以让她来去自由;如果为了避嫌,不介入苏格兰权力争端,她也可以不接受,大可婉言谢绝,请她绕道去法国,或别的任何国家。无论她伊丽莎白怎样做,都是合情合理,都可找到法律依据,都会受到法律尊重的。

 

但是从后来伊丽莎白的所作所为来看,可以断定,即便她是一个大气的有君王气度和风范的统治者,但在这件事上,她多多少少做得有点不地道,难说没有女人的妒忌心在作祟。她耍弄很多手段,让许多史学家都不能理解,认为伊丽莎白完全没有必要这样两面三刀,阳奉阴违地找出各种理由把玛丽玩弄于鼓掌之中,而玛丽偏偏又傻,每每上当,积极配合,终于被导演成最后的悲剧。在很多史学家眼里,在对待玛丽·斯图亚特这件事上,可以算作是伊丽莎白辉煌历史中永远抹不掉的一个污点。

 

话说回来,当伊丽莎白收到玛丽的信后,就派出两位大臣前往卡莱尔会见了玛丽。转达了英格兰女王的欢迎与关心,对这位遭到罢黜的女王深表同情和安抚。与此同时,他们带了五十个卫兵,开往卡莱尔城堡。声称是保护玛丽女王,实质上是包围了城堡,禁止任何人靠近,没收一切信件,封锁了玛丽与外界的联系,事实上就是把玛丽软禁了起来。

 

这两位大臣,一个叫斯克洛普,另一个叫诺里斯,面对玛丽一再要求会见英女王,他们俩一唱一和,连哄带骗说,英女王别提多想见到她了,但是全世界都知道玛丽现在是有犯罪嫌疑在身,在没有弄清楚事实之前,英女王实在不方便见她。玛丽一听就急了,这个理由真是编得又荒唐又合理。如今玛丽之所以投奔而来,是来求庇护的,不是来接受审判的,但是,伊丽莎白,作为亲人,在接纳她之前想弄清楚事实,还她以清白,似乎又是合情理的。于是,玛丽对这两位大臣说,她可以为自己辩白,但她只愿意在和她一样地位的女王面前,也就是在伊丽莎白面前申辩。她说她都迫不及待地要去伦敦,要去见英女王,要见她的家人,她愿意告诉她一切,即使要审判,她也只愿意接受伊丽莎白的审判。

 

玛丽开始掉进伊丽莎白的圈套了,她这种态度正中伊丽莎白的下怀。她愿意申辩,那她伊丽莎白就有下手的借口。她一方面连忙写信去安抚玛丽,一方面立刻叫苏格兰方面提供指控玛丽的证据。

 

伊丽莎白在信中写道:“亲爱的夫人,这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愿意听你的解释了,没有人比我更乐意听到有助于你恢复名誉的每一句话,但我不能为了您的事拿我的名誉去冒险。实不相瞒,我已经受到人们的责备了……。”她一边狡猾地推诿,拒绝与玛丽见面,同时又用满篇委婉,感人肺腑的话骗人。

 

玛丽也并不傻,她听出了这弦外之音,她看出来了,他们无非就是想当众审判她!玛丽顿时怒火中烧,她立刻就回了信,她说: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捍卫我的名誉,请求你帮助我制裁那些污蔑我的恶棍,而不是把他们当成是平起平坐的对象来回答他们对我的指控!在我所有的亲人朋友中我选择了您,因为您是我最亲近的亲戚和友人……。

 

从法律上来讲,玛丽的说法无懈可击。英格兰女王没有处置苏格兰女王的权力,谋杀发生在别国,她理应没有插手的道理。但是因为达恩利和玛丽一样,也是皇室成员,既是玛丽的表弟,也是伊丽莎白女王的表侄。她以前在给玛丽的信中就承诺过,她一定要查清到底是谁杀死了达恩利,并且要把凶手绳之以法。其实,早在玛丽投奔到英格兰之前,伊丽莎白就已经把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只是需要证据。一旦有了证据,证明玛丽参与其中,那么玛丽就势必失去了一切讨价还价的本钱,势必成为一头待宰的羔羊。

 

其实,这差不多已经是明摆着的事了。可天真的玛丽还以为伊丽莎白真的会为她说话,会帮助她拿回本属于她的王位。她还是一封接着一封信的写,不断地为自己申辩,不断地请求伊丽莎白的会见。

 

英格兰方面态度越来越冷淡,给玛丽的待遇也越来越差,对她的监管也越来越严。甚至没多久就让玛丽搬家,逼着,哄着让她迁到了约克的博尔顿城堡。虽说这座城堡比卡莱尔的住所更豪华,更体面,但是离大海也更远, 离玛丽再一次逃亡也更远了。

 

现在玛丽越来清楚了自己的处境,越来越孤立无援。苏格兰和法国她都去不成了,所有的朋友也被隔离,渐渐地她的心理防线也近于崩溃

,终于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同意法庭调查。不得不说,这是她一生中又一次不可原谅的失策。

 

 

 

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凛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圈圈圆圆' 的评论 : 很高兴你喜欢!欢迎转发,没问题。
圈圈圆圆 回复 悄悄话 我很喜欢你的文章,可以分享到微信给我的朋友看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