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偶遇》鲁豫对话录

(2018-07-01 03:50:56) 下一个

《偶遇》鲁豫对话录

序言:

最近陈鲁豫出了一本书《偶遇》。这是一本很容易读,却要很费心思的书。看完后感触良多,引起了许多话想说,与其说是想对这些正在困惑中的年轻人说,不如说是想对年轻时的自己说。时过境迁,如今我们这代人已经老去,大多数人都是努力把过去忘记,只想着眼下怎么玩乐,怎么健康长寿,怎么含饴弄孙享受舐犊之情……,对于自己走过的路,无论好坏大多不愿再去纠缠。但是我的感觉却是不同,我总会忍不住会想,自古今来,一波又一波,爱情这件事,有变过吗?大千世界,男男女女,缘生缘灭,变得是时间,没变的是本质。其实什么都没变,任何年代存在的问题现在依然存在。

我非常熟悉鲁豫,虽然我没有像看《锵锵三人行》那样几乎一集不拉的追,但凡是她采访的我有兴趣的人,我几乎都会看。这类节目,包括文涛最近主持的《圆桌派》即便你不一定每集都看,但你知道他/她就在那个频道上,那个时段里,只要你想见他/她,你就能见。听他们聊天说话,熟悉他们的话题,认识他/她请的嘉宾,喜欢或不喜欢,都无所谓,你和他们呆在一起,如同和朋友聚会,习以为常。关于鲁豫,和窦文涛,不管别人把他们捧上天,还是踩在脚下,对我来说都无所谓。因为他们在我心里早有定位,容不得别人的修改。我关注他们,还自以为挺了解他们,但是当我看到鲁豫的这本书,还是让我突然眼前一亮,她又给了我一个莫大的惊喜。

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仔细地读了鲁豫的序言,想知道她出这本书的初衷。确切地说,这其实就是一本与观众互动的谈话录。说起来这类的书难免都是家长里短,爱恨情仇跃然纸上。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之一,但也有不少的人在关键的时候会很作,活生生地把自己的幸福葬送。鲁豫是乐观的,温暖的,近五十的她仍然可以这样感性,历经过人间冷暖的她仍然可以这样相信美好,相信爱情,实属不易,让人感动。

在这本书中,与她交流的朋友大多是年轻人,有一定的年龄差距,很多人都是抱着崇拜她仰慕她的心情而来,她的角色难扮。她既不是“知心大姐”,也不是心理医生,既不是人生导师,也不是……,她就是一个朋友!她推心置腹,将心比心,置换角度,一针见血,直言不讳。虽说很可能大多数问题最后都是无解和无奈,都是必然的结局,但是就算是你的家人,你最知心的朋友,能够给与的,恐怕也只能是这些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我是读者中的某个她/他,我一定会心中充满感激的,即便可能她所说的根本不是我的茶。

读这本书是令人愉快的。因为理解,因为认同,因为能够呼应。由此也就产生了想与之对话的愿望。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地走过来,哪一个不是都有可能曾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各自的人生至暗时刻(darkest hours),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但是,生活告诉我,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往前走,不要放弃,走下去,相信那束光,那份爱,那份暖就在那隧道的尽头。阿城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他说(大意),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人生绝境,你穿越了自己的绝境,解决了生与死的问题,(不单指肉体,也指精神上的,灵魂上的),人生就大不一样了。

鲁豫介绍,在《名利场》Vanity Fair,这本杂志的每期最后都有一个布鲁斯特问答题(Proust Questionnaire):谁是你今生最爱?看到很多人都会答是宠物,猫,狗,或者孩子孙子,而并不是他们的伴侣,爱人。这可能会让年轻人吃惊,但过来人恐怕大多会很认同。生活是残酷的,你恐怕会忍不住想难道人的成长过程就是慢慢地对爱失望,对人失望,对爱情失望吗?鲁豫认为,人可以受伤,但是不可以失去希望。生活真的是无比强悍,有时候甚至凶险,它逼着你在生存,生活,努力出人头地的同时慢慢接受并且和自己和解,接受现实,承认现实与梦想的差距很远,也承认爱情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是你还是要坚信爱情。是的,很多人都会说爱情没用,就像艺术,音乐,诗歌,文学,没有它们又如何?但是如果有,哪怕就是个念想,也是不一样的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凛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笑薇.' 的评论 : 你说的对,但是在中国那个圈里,她算是好的了。我并算不上是她的粉儿,但是这么多年来,看着她的成长,尤其是看了她在英伦的几集采访,觉得还行,很有气质,能压得住场面,不容易。她写的这本是也是这样,谈不上完美,但她算得上真诚,不做作。有些话说的还是有真情实感的。不妨往下看看?
喜爱心 回复 悄悄话 没有人是完美无瑕的。一个人一辈子能专注一件事情,能打动不少人,就很值了。我不是鲁豫的粉丝,但很佩服她这么多年在专访上的投入倾心与执着。
笑薇. 回复 悄悄话 这位采访记者,才气是有些的,历史知识是有些的,她有许多采访很有价值的人物,可惜,她的不断打断对方,问一些yes or no 的问题的采访方式殊不知是采访中最忌讳的。不知为什么会被捧为最优秀的采访记者之一。她在采访希拉里和当时的美国贸易部长时,居然问出,”... 你是.... 最美丽的...,...”, 之后遭到美国媒体的鄙视。 被冠为最优秀的记者,居然如此无聊。当阅读美媒体对此言论的讨论时,作为与中国有许多渊源的人,百感交集,羞愧,愤怒,恨铁不成钢!小人物躲不开大文化的影响。不过,不要再吹嘘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