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中国中产!
想当年我出国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了阶级的概念,那时阶级斗争也不大提了,也可能是我的阶级斗争的观念薄弱,反正我觉得好像全国人民都是一个阶级,或者说就只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分了。经过无产阶级的专政多年,经过共产党多年的教育,不管你来自什么样的家庭背景,我们差不多都已经被无产阶级化了,我们崇尚朴素,喝水用搪瓷缸,吃饭用铝制饭盒。我记得章含之在一次访谈节目里说,她上大学时因为带了三个盆,一个洗脸,一个洗脚,一个洗PP,而遭到同学们的耻笑。而她自己也发自内心地为自己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而无地自容。
是啊,到文化革命结束时,我们国家全体人民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被党统一化了。我们基本都是穿着同样的衣服,用着同样的生活用品,听着同样的歌曲,讲着同样的词汇。资产阶级封建主义已经消灭多年了,旧文化旧传统在破四旧中也差不多消失殆尽。虽然毛主席说“每个阶级都不无打上阶级的烙印”,但经过这三十年的打磨,我想什么样的烙印也磨得差不多了。可是斗转星移。世事变迁,何曾几时,即使社会触觉极其迟钝的我也意识到现在在中国一群所谓小资(准中产阶级),中产阶层已在中国悄然形成。
去年,我回国度假探亲,在北京见到一位多年没有联系的老同学。高兴亲热那自不必说,他带我先参观了他自己的公司,然后开车到一个有偌大停车场的购物中心。叫什么我也没注意,但我知道里面全是我知道和我不知道的世界名牌店,价钱全都比国外还贵,当然这得含有进口税。晚上和他家人一起请我在一家很堂皇的饭店吃饭,之后在他那个马上就要去美国名校读书的女儿的建议下,我们又去了后海一家很别致的酒吧。明月高照,微风习习。虽然有点点红灯笼映在湖水中,虽然有中国音乐不绝于耳,但在熙熙攘攘的各种肤色的人群中穿过,却觉出了强烈的异国情调。我把这种感觉说出来了,我的同学说,要的就是这个劲儿!这就是后海的特色。
喝了点酒,我的这位老同学话也多了起来,他漫不经心地说,你们在国外生活了多年,回来看看我们的生活,你觉得怎么样,有没有国外中产阶级的水平?
说实话我一时语塞,没答得上来。是啊,这些年来,中国有钱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头几年的那些万元户,也不再是九十年代末那些随时抽支烟,不分场合打手机,大声训斥服务员,吃饭拼酒,连XO也能一口气拼光;夏天穿着POLO的T-Shirt, 冬天穿着阿玛尼的黑色夹克,胳膊夹着个公文包,腰间挂着一串钥匙的暴发户。现在很有那么一批人,就像我的这位老同学,拥有自己的公司或高级白领,收入可观。 他们开丰田宝马,住高级住宅区,他们举止优雅文质彬彬,他们出入豪华酒店,打高尔夫球,休假去国外旅游,送子女到国外大学读书,到了周末参加这样或那样的Party,言辞之间时不时蹦出几个英文单词……。这些人确实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渐渐形成了一股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潮流。
沉吟了一下,我说,国内的这帮人,我的意思是说高收入的这伙人比国外西方国家的中产阶层可滋润多了吧。在国外,中产阶级几乎是一个单调,死板,保守的代名词。虽然在美国英国这些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中流砥柱。因为他们大多是独当一面的能手,支撑着各行各业的正常运作,同时他们也是社会最稳定的消费群体。因为他们自己要还住房贷款,要为子女上大学准备资金,要让自己有一个体面的退休生活,所以他们必须拼命工作,朝九五晚,绝不会怠慢。他们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下了班按时回家,到了周末自己割草打理花园,星期天全家人上教堂;他们有自己消费的场所,有他们喜欢的杂志,电影,他们强调家庭观念,度假也一定和家人一起。而国内这帮有钱人恐怕很少有人会这样,你们买房子恐怕都不用贷款,为子女出国花大把的钱毫不在意,你们下班哪有乖乖回家的,应酬享乐层出不尽,他们哪有你们这样潇洒,惬意!说的我的老同学晒笑。
但不管怎么说,我以为如果中国现在确实承认有中产阶级,这无论如何都是件好事。虽然现在这样界定有困难,很多因素模糊不清,这一阶层自己本身也不够成熟,有点不伦不类,最关键的,就像陈丹青所说,他们只有挣钱消费的权利,没有发言的权利。但这毕竟是个好的开始,会是社会稳定进步的良好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