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有中国网友说什么大都市不能走汽车,必须地铁高铁云云。根本就没有认真读帖和思考。还是那句话,城市化是对的,都市化是错的。都市化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大公交是对已经存在的都市的无奈,维持。而这种维持又加剧了都市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美国以大公交为必须的或者主体城市交通的其实就两个都市,纽约和波士顿。都是早期殖民地时代的产物。高楼大厦是交通和信息都还落后,但是工业化又要求更多的协作的时代的需求的结果。真正良好的交通是以综合交通时间来衡量的,而不是以阶段速度。有效人口密度也是以时间来衡量的而不是以距离来衡量的。或者说现代交通是以面对面,网对网交通为模式的,而不是以点对点交通为模式的。前者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乃至效率是后者不可比拟的。但是前者的技术要求尤其管理要求也是远超后者的。但是当今世界已经发展到了拥有足够的技术条件,如果还去追求后者的话,就好比当年把马车做到极致跟火车比。
换句话说,高铁地铁等大公交的确缓解了大都市的交通问题,但是这都是扬汤止沸。根本问题是就不应该也不需要建设大都市。五十万人口的城市足够形成完整的分工和生活配备。五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绝大多数人和城区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和到另外一个城市没有区别。经济发展平衡,生活资源分配平衡的话,人们完全没有必要拥挤到主要都市,只需要生活在自己喜欢的城市就好了。若干个城市取代一个都市,但散布得更开。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并不很远,于是高铁完全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和市场。因为每一个点,城市,并不大,城市间的停靠距离又不远。如果需要到更远的城市群去,又有飞机。甚至城市和城市之间也不是点对点的交通,而是这个小区到那个小区的多点/面/网对多点/面/网的交通。公交的效率和方便程度完全不足以应付主流市场。说到这,是不是耳熟?这就是美国二战以后的交通发展模式。当然不完美,尤其有些历史遗留的问题,但是大方向是如此的。
那么中国呢?改革开放之初,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也是想把县镇城市化,而不是把县镇毁了,都塞到都市里去的拉美化。但是六四以后,为了GDP,为了执政的合法性,就管不了那么远了。现在都市化也走到了问题纷纷显露的时候,也是时候拨乱反正了。又有中国来的网友大呼什么汇率啥时候一比一百云云。管制的汇率也许很长时间会想中国大都市的房价一样不垮,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真得永远不垮吗?而实际购买力汇率早就到一比一百了。比如房价,一比二百都是有的,其他如教育医疗养老汽车乃至衣装都有远超官方汇率的差距。而造成这些的一个主要的罪魁祸首就是都市化。利益集中而不是分配,必然导致都市化,也必然导致高房价。简单算算,虽然中国人口比美国多,宜居国土面积比美国少,人均可能只有美国的七八分之一。但是中国的主要人口居住条件是什么呢,三十层公寓楼。美国呢,三层独楼独院。人均用地差距七八十倍。就是因为严重都市化,毁灭县乡镇,催大中心都市的结果。实际利用的土地只是大都市的土地而不是全中国的土地。否则,中国的居住条件虽然比不上美国,但是也绝对应该是以汤浩和三几层小公寓为主的,更不要说绝对不应该出现这么多的地王天价房。
现在中国面临必须加快发展内需来维持经济发展,又必须改革经济体制分配体制来维护社会稳定。产业结构必须调整又很难马上调整的矛盾,可以在去高铁的战略下有效解决。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可以为许多现有产能提供出路,逐步实现人口和产业的疏散和转移。所以中国的出路不在一路一带这样虚无缥缈的产能出路,而在自己实实在在地提高生活水平的建设上。发展和建设底层多道路,有效方便节点交通的中小城市和产业分离才是正途,甚至是唯一可能的出路。大而全,高而快的高铁只是一个玩具,玩够了,该回家吃饭了。
高铁是避免都市化。正因为高铁连接中等城市,才避免都市化。
高铁的好处还有如下:1. 交通的效率化(快)2. 交通的经济化(能耗低)。3. 区域经济的整合化,与流动化。
有见过写得菜的,没有见这么菜的,哪怕自圆其说,写个地球是方的也要写得好一点。
楼主不知道现在乡村也是村村甚至户户通公路了吧(边远山区的情况不了解,但是大部分地形不那么艰难的地区都已经实现了)没错是交通通了,可是没有工作,所以要搞产业转移,可是付给当地工人的工资只有大城巿的一半,人又哗啦往大城巿跑
城市化是要中小城市也有能和大城市一样的基础设施(医院,学校,电信,网络,交通)。
感觉为赋新词强说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