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的文章 海宁陈家 3
(2005-01-21 06:39:51)
下一个
现在怎么样了? —— 海宁(盐官)陈家之三
听故事的人听得有趣总要问,后来呢?后来呢?讲故事的人讲到要紧处也要“卖关子”: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海宁陈家怎样了呢?
到了20世纪末期,海宁由县改市、市政府设在硖石镇(原海宁县硖石镇。——沪杭铁路一小站)盐官还是盐官镇。10余年前,海宁市中医院挂牌之时,笔者应邀去过海宁(硖石)一天,“回”盐官看了看,陈元龙旧居的“东路”已修整过(即陈元龙归养宅双清草堂及后三小厅所在部分了,同去的县政协同志还说你祖上做大官住房不怎么的,是清官。可能她不大知内里。世纪末看浙江卫视节目,已由政府出钱把陈元龙旧宅(中路大厅爱日堂及西路)全部修复,供人参观。不知先祖母带着先父兄弟姐妹居住过的(老宅后部分)部分是否修复了,可能未必。
陈元龙父子主要经营的陈园(安澜园),在抗战前已近于废园,三伯(陈宜乐女士)回忆30年代初带着上海亲戚去参观,别人以为她带错了路。冯柳堂先生也说他在海宁上小学时校舍就是陈园的一部分(陈园最大时占地近百亩之多),族叔祖大律师陈志臬生前有过:子孙中有人能修复此园之希望及感叹。看来除非有奇迹出现或政府出面才有此可能,好得有几幅陈园图仍留存于世,可以聊慰世人。乾隆皇帝到是做到了把安澜园在北京(圆明园)重建了一所,可惜被毁于八国联军之手。
那么人呢?从清中叶至今,中华人口增了三倍以上,陈氏也如愚公所说:“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陈氏族谱见查:除陈其元所述举贡进士至二百数十人外,如不包括生员,至科举结束时入谱者共有举人一百零七人,进士三十一人。生员不计,当然当官的更多了,因为除了生员中的“五贡生”也被视为正途可以“当官”外,还有异途也可以当官(如捐班,佐贰等),如陈其元就因多挫于科举而以异途入仕。到了50多岁熬就上海知县,同治六年调任淞太厘局(仍是一个七品“芝麻官“)。而凑了“一石八斗”中的一粒。另外他有一个族伯祖,陈廷献,乾隆36年(1771年)辛卯科,弱冠中举,可谓少年春风得意。以后十上春宫不第。50岁时无奈选就兰溪(县)教喻(八品官)。可见科举之误人。道光帝所言:“汝固海宁陈家乎”的对话者:道光年间的建昌道陈崇礼也非正途出身,而是佐贰起家,最后也陈臬开藩成就二品大员。
民国后文人的出路比科举好多了,各种理工科人员在中华大地体现文人才艺的多样性。陈氏子弟中,除了文人的老本行:官员、教师、教授、作家、医生(西医也可称半个科学家)律师外, 造船专家、纺织专家、电机专家、数学家、化学家均不乏业中之佼者。也有办厂、经商的成功者。十年前听三伯说族叔祖陈志臬有意增订族中谱藉,想来收集情况更多,可惜人已作古,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惜了。陈氏后人在何处?出海宁赴苏、沪、杭,跨大江南北,泛五湖四海乃至飞五大洲越四大洋,早已满布地球村。听说A国S市世纪交替之际,一次小集会,与会者仅吾辈高祖明浚公★之后人就有数十人之多。只要有心略加询问,往往会找到同宗族人。先母1955年春住沪上中德产院添小妹时,同室产妇竟是长一辈“德”字辈的族婶(原互不知晓,后来也没有来往)。好在同族诸人都承祖辈为国为民清白做人之心,努力为地球村尽已之所能,为中华民族,为海宁陈家增光添彩——如同现在和尚也有品级之分,陈氏英才,芝麻官之数总有添够一石八斗之日。
★ 高祖明浚,此系简化字,繁字应为睿字加三点水边旁,字盘中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