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着一双牛眼睛的英国人霍顿的额头冒出了冷汗,像一只羚羊在场边跳来跳去,脸上写满了绝望和无奈的表情,他绝对想不到连小小的巴林也能成为他那支“亚洲第一强队”的拦路虎,把他的最后一丝希望无情地击得粉碎……。世纪末的中国球迷发出了悲壮的哀嚎--中国足球没戏了。
中国足球没戏了!
当高仲勋面对《足球之夜》的镜头悲愤地吐出 “中国足球没戏了!”这七个字时,人们还有些将信将疑;当陈亦明在《足球》报上推出惊世骇俗的“劝世说”,李力研推出《解密足球--我与1000万球迷的对话》,球迷的心一阵阵紧缩,当球迷把几十年的渴望一股脑地寄托在世纪末的国奥队,而他们带给人们的仅是昙花一现的激情时,好多球迷们觉得自己应该从梦幻中走出来了。
是的,近二十年来中国男足“浩劫不断”,世纪末国奥小将的冲击也肯定没戏了,但问题是中国足球永远没戏了吗?鼓吹“中国足球没戏”的人,大都从文化、种族、文化素质等方面寻找原因。首先,中国人在种族方面同所有亚洲人一样,天然在生物素质方面要比欧洲人和非洲人差出不少。这种地道的亚洲人种和短小身材,使我们的足球水平顶多只能是世界三流乃至更低。其次,中国足球的最大困惑,不在体质而在文化,文化力量的阻力之大大到了应立刻停止技战术的检讨,先解决好中国的文化问题再说,他们认为足球让中国走开,中国足球惟一的出路在于改造民族文化这块“土壤”以培植足球这颗“洋种”。也有人认为,中国球员的文化素质太低,难以理解现代足球的真谛。还有一种看法是,中国乃传统农业社会,与小农经济相对应,中国人喜欢单打单的发挥,而足球运动不需要独行侠,这就决定了中国足球的失败不是什么偶然事件。
但文化的变迁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种族的特质更是由几万年的历史造就的。把希望寄托于文化改造,在客观上无疑在散布“永败论”的论调。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女人同样在这片土地生活了几千年,可她们能把高大生猛的北欧人、象猎豹和热带猿猴般的非洲人打得满地找牙。女足与男足的确不可同日而语,但女子足球无疑是足球的一种。中国女足的奇迹说明足球的成败并非在于超过足球本身的复杂的民族文化,也不在于亚洲人种与欧美人种的差异。说到文化素质,罗纳尔多不就念了小学吗?马拉多纳不也就是个半文盲吗?可他们照样成为举世瞩目的巨星。至于传统农业社会,相信尼日利亚不是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吧?但他们却探囊取物般夺得奥运冠军。以上看来,“中国足球没戏说”的谬论当是不攻自破。
中国足球已与世界接轨?
以中国足协为代表的大多数球迷曾经是“速胜论”的积极支持者。早在六年前,中国足协在《中国足球10年发展规划(1993-2002)》中制定了如下目标:国家男子足球队在2002年世界杯赛中争取进入前16名,奥林匹克队争取进入悉尼奥运会足球赛前8名……但男足现在的境况不容乐观。1994年,中国队侥幸摘得亚运会足球赛银牌,华夏大地一片欢腾;1995年,国内职业联赛更加红火,国家队和国安队在对外商业比赛和邀请赛中,掀翻了几支到中国观光旅游的外国球队,更让某些人飘飘然不知身在何方,直呼中国足球已与国际接轨。可1996年的折戟吉隆坡,1997年的兵败十强赛,还是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本质。后来,《给中国足球一个准确的定位》一文横空出世,算是给这出肥皂剧的打上了一个小小的逗号。但中国人似乎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今年九强赛前肥皂剧再次开演。各大媒体豪情壮志,做出了各种乐观预测,绝大部分的球迷也欢歌笑语,霍顿更是自诩国奥亚洲第一,甚至放言能在悉尼拿到牌,可是,不成想拿着高薪的职业球员们首场就小负半业余的宿敌韩国队,最后甚至被纯业余的巴林人打得没脾气。铁的事实无情地打碎了他们心中那份“中国队--亚洲一流”的玫瑰梦。在痛苦的认同之后,人们明白中国男足还难以向世界看齐。“速胜论”已归于沉寂,人们的心中凭添一份对男足前途的迷茫……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可以说,目前亚洲足球格局基本上可用如下几句概括:东亚三强三足鼎立;西亚群雄迅速崛起;中亚五国蠢蠢欲动;南、东南亚偶露峥嵘。实际上,中亚、南亚、东南亚的球队皆乃“竖子”,不足与之谋,中国足球只需从东西亚的日、韩、沙特、伊朗等两大集团的“围剿”中杀出一条血道。日、韩、沙、伊当排在第一集团军之列,它们的优势在于已形成稳定的风格,如沙特队有浓厚的巴西足球韵味,韩国队是亚洲的德国队,伊朗队颇得欧洲力量派的真传,日本队则开始师从欧洲拉丁派的打法。而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等队构成的第二集团均在伯仲之间,它们谁都可以灭了谁。风格不稳、战绩摇摆的中国队很难具体地划归到哪一集团里,就目前的水准看,男足要冲破第一集团军的铜墙铁壁比较吃力,而要斩断第二集团军伸出的众多触角也并不轻松,因此,每逢大赛中国队总要让球迷们跌到云里雾里。九强赛这次,则让球迷体验到哭着蹦极跳的滋味。
面对诸葛亮,周瑜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绝叹。面对来自亚洲“克星”们的多重打击,我们却无需借辞抒愁。前文已经谈到,文化、种族、文化素质等都不是制约男足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该更多从足球内部找出男足的症结:我们的职业联赛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方面都很业余;我们的普及率还不高,可供选择的足球人才太少;我们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还很不完善,遍布全国的足球学校大部分急功近利……这种环境下出来的球员的素质和能力就可想而知。但正因为男足的失利是足球内部的事,我们才自信它的解决是可能的,并且相信中国男足将一天天的走向进步。这是因为:首先,中国经济和足球职业化改革的稳步前进为中国足球发展带来了各方面积极的效应。其次,作为人口大国和地理大国,我们有地处东西南北、身体气质性格迥异的不同类型球员,有着亚洲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人力资源。第三,亚洲劲敌并非无法逾越的高峰,它们还有诸多的缺陷,我们还有机可乘。当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在进步的同时,对手们也在进步,我们所攀援的是一条崎岖的山路。比如近邻日本目光远大,在加大普及力度的同时,内引优秀外员外派球员留学,如今足球水平日新月异,进步神速,已能与欧洲球队抗衡。应该说,如果不加快理顺足球系统工程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球员的能力和素质的话,别说什么“剥皮火炖”(鲍比·霍顿),就是“温锅”(温格)来了,也难以把4-4-2演练成一把见血封喉的利剑。
基于对亚洲足球格局的分析,在短期内甚至下世纪前二十年我们都不要对中国男足的前途过于乐观,但同时也不要悲观失望,而应采取客观的态度平静地对待。对中国男足来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向“永败论” 告别的时候,也向“大跃进”挥一挥手,中国各层面的足球工作者要从今天起,准备进入一个卧薪尝胆、默默积蓄力量的“持久战”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