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炉匠手记

我历尽沧桑,上过兵团.又洋插队.现在生活稳定但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几年来断续写了一些. 贴上来与大家分享.
正文

老鼠毛、刺猬毛和蟑螂尾巴毛

(2007-02-01 16:23:16) 下一个
  2006年底,回国时去母校探望了老师。两位老师都是须鬓苍苍,世事早都看得轻了。席间酒过三旬,菜上五味,两颊微薰之时,就兴致勃勃话起了当年。

 话说1940年代,张先生留洋学成归国。年轻志大,要在国内开展实验生理学的研究。就与同伴林先生相约,共同在协和建立实验生理学。40年代国际生理学研究的一大潮流就是研究的体内的稳态和激素的调控。张先生带回的题目就是甲状腺素对毛发生长之控制。说句实在的,这题目到现在都有很强的商业意义。多少头秃腹大的高官富贾都想黑发重生,再当回帅哥。

 当时张先生的实验就是操纵老鼠体内甲状腺激素之高低,并嘱其技术员每日数动物背部皮肤上每平方厘米有多少根毛。

 张先生乃大师也,他的题目自然倍受到别人之观注。时有燕大的教授赵先生,研究冬眠动物之体内稳态控制。受张先生启发,也嘱其技术员每日观察冬眠刺猬体毛之变化。

 不久京城解放,虽教书做学问还是照常,政治却悄悄地深入了一切。不久,“三反”运动开始,赵教授首当其冲挨了批。罪名是“研究刺猬毛,脱离实际,浪费资源”。批教授者,血气方刚之青年学生也。带头的正是张先生的公子。赵先生委屈不已,乃谓张公子曰,研究体毛,令尊大人正是始作俑者。

 讲到此处,两位老师都激动起来,说炉匠你不写则罢,要写就一定要尊重史实。说在50年代“白专道路”这个名词还没发明,而“浪费资源”则是“三反”运动中特有的罪名,那时比较穷,浪费是和贪污一样的大罪。

 又几年张公子毕业留校,也任教带了学生。恰逢陈先生学成海归,满怀热情地突破封锁,转道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陈先生带回了研究昆虫神经系统的新课题。原来昆虫腹内的神经链内有几根巨大神经,专司逃避反应。一有有风吹草动,体外的感受器就使得巨大神经放电,直通腿部肌肉,转眼间跳离事非之地。神经越粗传导就越快,经亿万年物竞天择,身手皎捷,比敌人快半拍的昆虫,才得以存活传代。专司逃跑的神经也就变成了巨大神经。50年代神经生理学兴起,研究神经反射乃是一大热门。陈先生归国后开题研究蟑螂尾铗空气震动传感器与巨大神经间的传导关系。

陈先生带回了重要课题,众年轻助教自然擦掌磨拳,兴奋不已。乃从协和医院地下室捉来正宗美国蟑螂(Periplaneta  americana)在湖南,塔下的生物东馆繁殖起来。

时张公子正带着一个毛手毛脚的学生作实验, 据说此公经常会把放射性溶液洒个一地。公子为陶冶其性情,乃别出心栽为其设计一实验: 嘱其在显微镜下把蟑螂尾铗上的长毛一一除去,只剩一根,看看只一根毛是否也能引起巨大神经轴突之放电。其实这实验并非为了捉弄一个莽撞的学生,其学术研究意义却也非凡。因为那长毛正是空气震动之传感器。蟑螂的尾铗之上,有长毛数百,每毛下有二三个感受器细胞。每个细胞与巨大神经间有一连接突触,究竟要多少个突触同时活动才能引起巨大神经的放电,当时并无定论。

那学生果然不负众望,屏着气目不邪视(北大人一般念成“目不牙视”),在显微镜下把那尾巴毛一根一根往下薅,直到只剩一根,果然仍能引起巨大神经之活动。用今天的术语讲就是那突触的效率很高。

张公子出了成果,名声大噪,直引来那科协的主任韩光亲自来参观。实验台前众人屏声静气,只见韩公食指轻轻一捻,顿时监听器中哔勃乱响,示波器中脉冲叠起。算来尾巴毛只要动几个纳米就可引起巨大神经的放电。众人皆惊,齐声赞叹,这么灵敏低噪声的生物传感器,远远超过了当时二炮的一切军用设备。时值六十年代中期,恰有邢台地震。仿生学“生物测震”自然提到了国家安全之高度。张公子不免得意春风,组团与大庆的工人师付切磋去也。

 几月后回校,风向早已大变。原来毛主席为了要除去政敌,先要让全国乱得翻了天。首发其难的自然是北大之学子。经过反右和一系列大小运动,学校师生早已轻车熟路,先把所有教员打倒,再让刘少奇的灭火工作队为出丑。

那张公子进得园来,只见文史楼后,生物楼前贴着八张纸的大漫画。上有一只巨大的蟑螂,上骑一个奇丑无比的小人,手持钓杆,钓着一个金元宝。此一时彼一时,当年批判刺猬毛浪费资源的先锋成了用蟑螂尾巴毛沽名钓誉的白专典型。张公子肉跳心惊,着实夹了两年的尾巴。

北大的武斗翻了天,宿舍楼当堡垒,长毛大刀武斗队,公共汽车作坦克,膝盖里边钉竹签。天子眼下,这么胡闹还象话?毛主席给工宣队送了芒果,三伏天浩浩荡荡开进两校,制止了武斗。停了武斗总得平平反,安抚一下斗红了眼的知识分子吧。据说毛主席大笔一挥,批示了张公子的检讨,“还是可以教育好的嘛”。工宣队长给透了风,知识份子一根毛,检讨的好必然有皮可附。那张公子吃了定心丸,竟在千人大会上耍起了的嘴皮子。几个京油子的包袱抖得全场爆笑如潮,阶级斗争的弦一下松得象根烂面条。

 

“好了,好了,别吹了,菜都凉了,喝!” “哎,服务员,把这米饭再热热!”

 

2006年于北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小炉匠 回复 悄悄话 谢馄饨侯鼓励, 先贴几篇旧的.
馄饨侯 回复 悄悄话 炉匠兄,欢迎您来。我在文摘上见过您的文章,知道您也是兵团的。欢迎您来这里。祝贺您开博!希望见到您更多的文章。 没时间的话,就先把旧的文章贴过来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