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长寿村探秘
(2008-06-29 19:23:09)
下一个
长命百岁是从们的一种期盼,但是能活到百岁的人实在是少数。而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的拉依苏村,2400人的村子里,60岁以上的老人有167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30人,百岁以上的老人有16人。1984年,世界长寿之乡考察团对这一带进行实地考察后,把这一地区定为“世界第四大长寿乡”。拉依苏村也因此被世人所关注。当地老人长寿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请看看记者的采访。
光脚走路的长寿老人
一进拉依苏村,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绿树、金黄色的麦田、整齐的棉田,还有飘香的瓜果。一同前行的拉依苏村良种场场长沈勇首先将记者带到了肉孜汗老人家里,肉孜汗老人今年117岁。敲了几下房门没人应答,没想到我们一转身,老人扛着锄头从地头走了过来。
肉孜汗说:“我妈妈活了105岁,我爸爸活了100岁。”老人说因为自己的父母长寿,自己才得以活到100多岁,遗憾的是22年前老伴去世了。自己跟唯一的儿子生活在一起。
老人今年种了4亩地的棉花,除了下种的时候儿子来帮帮忙外,剩下的活全是肉孜汗老人自己干的。
肉孜汗老人说,前段时间他刚去医院检查了身体,除了眼睛因白内障有些看不清外,没什么大毛病。
今年117岁的肉孜汗是长寿村年纪最大的老人。他已是五世同堂,每到过节,一大家子相聚时有六七十人,好不热闹。
老人光脚在屋内有些潮湿的地上行走,这不禁令记者感到十分惊奇。
老人说:“习惯了,如果不光脚的话,我的腿就痛得很。我年轻时就这样。”
吃苞谷馕和各种水果
早在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分院就曾经联合自治区卫生厅、老龄委等单位对南疆地区的百岁老人进行过调查,而且在那次调查中,人们有了一个新发现。
肉孜汗老人每天都要吃的饭后点心是包谷馕。
沈勇说,包谷馕是用玉米面做的,这种馕独特的地方就是在玉米面里掺有洋葱或胡萝卜,因此别有风味。不一会儿,肉孜汗老人的孙媳就将和好的玉米面压成了圆饼状。烤制包谷馕并不需专门生火,炉内刚刚做午饭的灰烬就可利用起来。
一般人都会让家里的老人吃一些稀软的东西,可在拉依苏村,不仅仅是肉孜汗老人,很多长寿老人都喜欢吃坚硬的包谷馕。因为在当地,一直盛传着吃包谷馕能养胃的说法。肉孜汗老人说:“以前我吃包谷面糊糊,现在吃馕,可以在馕里加些杏干、葡萄干,味道不错。”和肉孜汗老人一样,长寿村的老人们在吃包谷馕时常会搭配一些时令水果或干果。当地老百姓都认为他们的长寿跟瓜果是分不开的。
肉孜汗老人的儿子说,长寿村的老人们都有直接喝凉水的习惯。他们饮用的都是拉依苏村水库的水。
事实上,“拉依苏”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浑浊之水”,因为每年六七月份洪水都会流经这里,使得河水变浑浊,拉依苏村也因此得名。肉孜汗老人说,水真正的源头在30多公里外的水库上游,在那里有数以万计的泉眼。
新疆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月明教授说:“我们发现当地老人的粪便中双歧杆菌特别多,相当于城市中中年人的量。这说明当地老人的肠胃特别好,饮食非常好。”那么,他们日常饮食是什么样的呢?拉依苏村的村民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他们在饮食上也很有规律,每天的早餐必不可少。他们的早餐基本上是用铜壶烧茶,茶里放一种多味调料,称为和田药茶。总体来看,长寿老人的饮食都是有规律的,一般都不挑食,以粗粮(主要是玉米面)为主,做到粗、细粮搭配。老人们也都没有不良嗜好,不吸烟,不喝酒。
专家分析长寿原因 和田地区虽然干旱少雨,多风沙,又被昆仑山和沙漠所包围,但和田绿洲内的小环境却比较优越。有昆仑山积雪融水浇灌的农田,渠道纵横、流水潺潺,地表水比较充足。和田又是树的海洋,户户掩映在绿树丛中。许多来过和田的中外专家将和田称为“森林公园”。
张月明教授认为,树木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许多人在百岁以后还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百岁老人外出常步行,有时还爬山。另外,除冬季外,他们多有赤脚走路的习惯。医学研究表明,脚底有许多穴位,经常按摩对人的健康极有好处。
张月明教授说,在长寿因素中,人们喝的水占了百分之五十。这里的人饮用的是昆仑山上积雪融化的水,水质很好。据测定,水中含有充足的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的镁、锰、铁、锌、钙等微量元素。其中锰元素为抗衰老元素,可延年益寿。而且拉依苏村的村民平时喝凉水,各种微量元素没有流失。
性格开朗也是百岁老人的共同特点。和田是歌舞之乡。在举行麦西来甫(联欢歌舞会)时,许多老人跳得十分欢快,有的还引吭高歌。老人平时开朗、温和,邻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融洽。年老后,大都儿孙满堂。面对人生的各种坎坷,他们都能处之泰然,这种豁达的心胸有益于健康。
张月明教授最后说:“他们的生活习惯体现出一致性。良好的心态对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结合这些长寿老人的经验,我们也看得出来,合理的膳食结构,适量的运动,愉悦的心情,平和的心态,和睦的家庭,这些对人的长寿都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