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随缘 看不惯别人是自寻烦恼 .可以不拥有任何东西,除了对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个人资料
正文

笑看人生

(2005-01-06 06:17:19) 下一个
于光远:我用工作养生(笑看人生)
要生活得好,就得自己做自己的工作,尽量多记有趣的事,同时也帮助别人,使别人过得快活
本报记者  王展
  于老近照

  于光远,生于1915年,经济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由于工作和身体的原因,年逾耄耋的于老无法接受记者的上门采访,但他仍然用邮件形式做了回复。于老说:“老年人要脑勤、手勤、腿也勤。像我这样,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坐轮椅,走天下’,还试着与因特网打交道,生活很充实愉快!”
  住院小记
  记者:于老,您今年就要满九十岁了,脸色和精神都很不错。不过我们知道前些年您动过手术,现在身体怎样?
  于光远教授(以下简称“于”):最近还不错。从1991年起,我住了几次北京医院,而且动过手术。第一次我做了男性乳腺癌切除手术。当时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腋下淋巴,因此身体内癌细胞一定不少。总算好,从做手术到今天,已经13年了,癌细胞还没有再建立起一个根据地。2003年在横结肠处发现一个直径为3公分的肿瘤。医院的诊断是可疑癌,又动了手术。本来医生说手术的时间大约有1—2小时,要切除10—15公分的结肠。我就说,我准备做一小时的“断肠人”。结果手术切片检查后发现没有癌变,因此手术变简单,我也用不着做“断肠人”。不过4个月后便中有了潜血,不得不常去做肠镜检查。
  记者:在配合医生治疗的过程中,您曾经感到过心理压力吗?
  于:压力不会没有,但我是个学科学的人,在疾病面前我会正视现实,并且努力把自己的病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我又是一个搞哲学的人,哲学中有一条:凡是有限的东西都有它的产生、发展、变化和灭亡。我这个人本身也是有限的东西,不这样认识就是幻想。
  记者:患病过程中您是怎样获得精神力量的?
  于:我认为,关注时事是从精神上战胜疾病的好办法。面对疾病,医生让我做什么,我都会认真照办;除此之外,平时我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从不去多想自己的病,也不把自己当病号。
  上网小记
  记者:听说您不久前自己在网上创办了一个个人主页。作为一个老年人,您是怎样想起设立自己的网页的?
  于:世界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电脑、网络已经大大普及,并且进入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我在《我的四种消费品理论》一书中提到:“第三种消费品(近代通讯工具)和第四种消费品(以电脑为标志的知识产品)的消费和生产提高到了很显赫的位置这种情况,改变了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即它使得世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了新的规律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当然会迫切去了解网络这一新事物。不过,我现在还只是把电脑作为我工作的工具,从4年前我就彻底换笔了。但因为工作太忙,我至今还没有上网。
  记者:有个人主页后,您是不是感觉方便多了?
  于:我这样做,收获是很大的。我的网站有个栏目是“于光远近况”。如果不设这样的网站,我想把我的近况告诉大家,就得一封一封地寄信。比方说,每年年底我要给亲友们发一封贺年信,向亲友们汇报过去的一年自己的身体怎么样,都取得了什么成就;再比方说,这一年中我出了哪几本书,都到过什么地方,我的家人的情况如何等,他们访问我的网站后,就可以了解了。但是现在我的朋友还不是每个人都上网,每年我还是要寄出许许多多的贺年信。
  养生小记
  记者:作为一名科学家,您自己怎样看待老年人养生这个问题?
  于:身体是需要“养”的,当然要吃好睡好,也应该有必要的锻炼。但是我这个人太懒,而且是个工作狂。说到锻炼,我照理应该做检讨,但是又不肯改,还说什么工作就是一种身体锻炼,有点诡辩论的味道。不过动脑也还是种锻炼。我相信多动脑可以推迟脑软化和老年痴呆症的到来。
  记者:您在日常生活方面有什么养生经验?
  于:我既不爱养花,也不会养鱼。我的养生手段和我反养生的手段一样,都是工作。
  记者:您现在是怎样安排自己工作的呢?
  于:我也知道应该节制工作时间,可是实际上我做不到。于是我就这么想,“伤身就伤身吧”,反正我已经八十九岁多了。不过实际上我希望活得长一点,这样才能看看在不久的将来,我对一些事物的估计是否正确,它们又是怎样变为现实的。有点像一个猜谜的人,谜面有了,本人自以为猜谜的能力很强,总想等着看看谜底究竟是什么。
  记者:您对其他老年人有什么建议吗?
  于:我有一个希望,希望更多的老年人信奉我的“喜喜哲学”。第一个“喜”是动词,第二个“喜”是名词,意思就是喜欢“喜”这种情感。一个人经常乐呵呵的那是性格所致,对可喜的事物产生“喜”的感情也理所当然。而信奉“喜喜哲学”指的是自觉培养这种乐观性格。要生活得好,就得自己做自己的工作,尽量多记有趣的事,同时也帮助别人,使别人过得快活。▲

    《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