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
2014 (34)
2015 (38)
2016 (51)
2019 (44)
2020 (32)
游轮驶离那不勒斯的时候,正是傍晚时分,一轮血红的夕阳正正地悬挂在船头上方,把广袤的大海渲染的一派金黄。“Norwegian Jade”告别了意大利,掉头向西,横跨地中海,朝着西班牙驶返。
次日,整整一个白天,游轮一直行驶在地中海水域,没有在任何港口停泊。上船几天来,白天都是上岸游玩,晚上都是回船大吃兼睡觉。难得一天安闲,每个人都很惬意地享受船上一日。
与去年夏天的阿拉斯加游轮ms Statendam相比,这次的“Norwegian Jade”要大上很多,前者可载客1000多,后者可载客3000多。上船前,以为船大更好玩,设备多,面积大,开起来稳当。上船后,发现除了稳当之外,大船与小船相比,没有任何的好处。
大船的资源的确是比小船多,但是摊在每一个人头上,反而要比小船要少。游泳池永远处于人满状态,正式晚餐要轮候很长的时间。唯一令人欣赏之处,就是船舷甲板的周长足够长,走上一圈要十来分钟,用来慢跑非常合适。
阿拉斯加游轮的游客中,老年人的比例很高,而且以白人为主;地中海游轮的游客,依然是以白人为主,但是年龄的构成却很分散,很多人都是阖家老少一同出游,所以船上的小朋友很多,有时候很吵。
阿拉斯加游轮的主题基本上是自然山水风光,地中海游轮的主题更多的是人文古迹观光。所以,一旦游轮在海上长时间航行,自然风光则远不如阿拉斯加养眼,没有了锯齿嶙峋的远山叠影,没有了奇松怪石的孤岛伶仃,甚至海天之间那些散漫的浮云,也不如阿拉斯加来的更白更慵懒。
当然,天还是蔚蓝的,海还是深蓝的,船尾的尾迹还是笔直地朝着东地中海的远方伸展,漫延。。。倚一张躺椅,捧一盏咖啡,目光随意地顺着波光涟漪的尾迹,洒向浩淼的地中海深处,小资情调还是有那么一点滴:)
海上游轮(团友老包摄影)
游轮游泳池
告别游轮
再次日,就是西班牙的马略卡岛,上岸不到1小时,俺就丢了相机。好消息是,从现在起,本游记系列中终于开始有俺自己的相片了!噢耶,当浮一大白!顺便感谢一下那些曾经借俺相机一用的团友,嘿嘿。
马略卡岛港口的早晨(团友千年老二摄影)
马略卡岛小镇(团友老包摄影)
马略卡岛上吹笛人,很经典的西方传说(团友dw摄影)
马略卡岛上西部牛仔(团友千年老二摄影)
马略卡岛古堡
告别马略卡岛(团友千年老二摄影)
游轮最后一日就是终点港口--西班牙的巴塞罗那。
第一站是“五指教堂”。直说吧,非常难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搞不懂世界上还有如此怪异的建筑,活像小孩子在沙滩上顺手堆砌出来的一堆破烂。最要命的是,这座教堂已经盖了好几百年,到今天还没有完工!这一点,十有八九是噱头。
第二站是一条不知名字的步行街。很典雅,很悠闲。在陌生城市的大街小巷随意闲逛,是俺的最爱。
第三站是毕加索博物馆。结果有人找到了,有人找错了。俺就是找错的人之一,去了一个教堂。找对的人中,其中一人被吉普赛老妇当面偷走了500欧元。
第四站是1992年奥运会主会场。这个体育场位于巴塞罗那市中心旁的山顶,是俯瞰全城的最佳位置。距离体育场不远,还有一座很大的古堡,扼控全城及其港口。
第五站是巴塞罗那体育馆,这里是巴塞罗那足球队的大本营,售卖与球队有关体育服装,N多的老中小年轻在这里流连购物。
巴塞罗那街头警察(团友千年老二摄影)
巴塞罗那街头租车出游(团友千年老二摄影)
巴塞罗那的早晨
五指教堂全貌
巴塞罗那街景
巴塞罗那街头乞丐
巴塞罗那街景
巴塞罗那街景
总督府之类的建筑
山顶古堡
古堡大门前护城河上桥梁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主会场
巴塞罗那球队专卖店
傍晚,旅游大巴载吾等前往机场附近的ALFA旅馆夜宿。
这个旅馆的位置非常偏僻,位于一个工业加工区内,人迹罕至。组团者当初选定这一旅馆,大概是出于节约经费的考量。旅馆内只有简单的三明治供应,很多团友希望在外面就餐。咨询了前台的工作人员,知道出门向左,再左拐,几分钟内就能找到一家西班牙风味的餐厅。
于是,与另外一位团友先期出门,为大部队探路。出门不远,左手边就是一个硕大的厂区大门,进出的车辆不多,但是都要停下来经过门卫的查验。餐馆显然不会位于厂区之内,于是继续前行。在5分钟和10分钟的时间点上,又经过两个路口,但是拐进去都未能找到那家餐馆。
在15分钟的时间点上,终于在路边的一个工厂的值班室内,看见一位西班牙大嫂,于是手持旅馆给出的示意图上前问路。大嫂左看右看,冒出一串西班牙语。俺们一下子大眼瞪小眼,“English?”,大嫂摇头,又是一串西班牙语。如此鸡同鸭讲了半天,最终双方还是云里雾里,只好打道回府。
在路过旅馆附近的厂区大门的时候,俺们又上前去问询值班警卫,小伙子拿着图,研究了一番,指指厂区深处,大意是餐馆在里面,但是拦着俺们不让进,拿出一个登记册让俺们登记。上面是一水儿的西班牙文,俺们一个字儿也不认识。警卫仍然是一个英文单词都不会,无从解释如何登记。又是一通鸡同鸭讲,一直到一个骑摩托的西班牙小伙从厂区出来,临时充作翻译,总算弄明白了登记事项。
岔开一句,中国在高速公路和厂区设计上,与欧洲极为类似。前者大概是因为人稠地狭的缘故,后者大概是观念上相对封闭的缘故。
召集了大队人马,唔唔央央地进了工厂,10分钟不到,就走到了工厂的餐饮区,路边上一共有三四家餐馆。因为当天是星期日,只有一家餐馆营业。
餐馆内冷冷清清,只有一位顾客坐在吧台旁就餐,一边吃一边与吧台内的侍者聊天。俺们这一大票人涌进去,立马填满了餐馆内的近半空间。
餐馆工作人员一共三位,厨房内X2,厨房外X1,一女二男,仨人全体不会说英语!事后回想,这其实一点儿都不奇怪,这家餐馆位于厂区深处,平时的营业对象只有工厂的员工,基本上没有可能接待国外游客的到访,西班牙语足矣。
侍者拿出菜单让俺们点菜,简陋的菜单里外上下仍然是一水儿的西班牙文,而且上面连个图都没有!幸亏团友牌长的表演天赋高,通过模仿鸡鸣牛叫,总算大致搞明白了菜单中几道大菜的主要组成部分。
商量一番,最终决定大菜若干道,沙拉若干道,批萨若干个,不够再说。点菜的任务最后落实到一位团友的长公子头上,小伙子在高中时候西班牙语是二外。
等候了近1个小时,好不容易上齐了菜品,大家伙好一顿风扫残云,很快第一批批萨进肚。不知道是真的饿了,还是西班牙人的批萨烤的有水准,反正每个人都是一幅意犹未尽的模样,于是又点了5个批萨,到最后又追加了5个。
等到每个人吃的肚子溜圆,饱嗝不断的时候,西班牙人呼啦啦又上了10个批萨!
俺们全部人马大人小孩加在一起,也不过21个人,如何能吃下29张大批萨!显然,点菜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唤侍者拿来点菜单据一瞧,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一张烂纸头上,整整齐齐地画了29根线,一根不多一根不少,一个阿拉伯数字都没有!这叫人如何追踪可能存在的错误环节?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满脑袋的纳闷:难道这几个西班牙人连字都不会写?!
没奈何,只好买单,一共近400欧元。剩下的批萨打包带走。
次日一大早赶到机场后,每家的小朋友都手捧批萨地大吃特吃,此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