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礦難不減 國難不遠

(2006-11-28 01:11:23) 下一个

礦難不減 國難不遠

 2005年 11月4日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然而,矿难也高居世界之首。据香港文汇报报道, 2004年,中国煤产量占世界33.2%,但矿难死亡人数达6,027人,占全世界矿难死亡总人数的80%。矿难之频繁,牺牲之惨重,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那一块块驱动着中国经济列车的“乌金”,居然成为一块块杀人的“血煤”。过去,国人在电影上,看到在“万恶的旧社会”里,矿工们头戴一盏灯,身背竹筐,匍行在窄小,黑暗的,随时会倒塌爆炸的坑道里。而在21世纪的中国,这一幕还在时时上演,实在令人悲哀,也发人深省。
             任何行业都有安全生产问题,煤矿生产更属于危险度较高的一个行业。问题在于,中国矿难之频,夺命之多,已经大大超出了安全生产的范畴。夺去那些可怜的矿工生命的,不仅是冒着瓦斯的矿井,而且还有比煤更黑的“官商勾结”的黑手。据报道,中国各地都有众多的官员以金钱乃至以“干股”的形式投资煤矿。有关部门曾规定十月十五日为煤矿官员撤资的最后期限,那些官员经过一阵沉默,一阵扭捏之后,已有3千多人撤走了数以亿计的资本。但是,这些数字据信只是冰山一角,况且,许多所谓的撤资只是纸面的游戏而已。
              我们要关心的是,在煤矿行业,到底有还多少“官股”渗透在里面?更进一步说,在煤矿以外,其他行业的还有多少“官股”?整个中国经济中,“官商勾结”的情形到底有多严重?
             “官商勾结”现象,既不属于计划经济,更不属于市场经济,也不属于通常意义上的混合经济, 而是一种依附在现行经济体制上的毒瘤。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Pau Samuelson)在比较各种经济体制时,认为纯粹的市场经济在现实世界中行不通,有必要实施国家干预的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家发挥着比市场经济国家中更为有力的作用,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国家“看得见的手”的巨大作用。
              然而,国家干预和官员个人介入完全是两码事。如果说国家计划,国家干预的目标是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官员介入寻求的则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是一种利用权力寻求个人利益的寻租行为(Rent Seeking)。以煤矿为例,“官商勾结”对社会的危害有三:第一,市场信号的扭曲:官商勾结使产煤的劳工成本,安全成本人为降低,造成了煤价的不合理。第二,财富的分配不公:凭借对煤矿的“自然垄断”和不合理的低成本,而不是凭借经营管理,煤矿主成为中国暴富的一群。第三,安全的漏洞:有关官员因利益驱使,对安全问题监管不力,成为了产生“血煤”的最重要原因。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曾把东亚经济称为“裙带资本主义”(Crony Capitalism),或“权贵资本主义”,即一种“商界和政府合作”的资本主义(《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并以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作为其注脚。从现在看来,克鲁格曼否认亚洲经济的实质发展有言过其实之嫌。但是,他所指出的“裙带资本主义”现象是不可否认的,只是在东亚各国中程度有异而已。在菲律宾,在印尼,我们目睹了“裙带资本主义”的深重危害。
  矿难不减,国难不远。在这里,我们指的是,如果不采取坚决手段加以遏制,听任矿难背后的这种“裙带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蔓延,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它将会吞噬二十年发展的成果,使中国改革变形乃至失败。从亚洲的历史看,这并非危言耸听。
              因此,当务之急是,第一,把防范和打击官商勾结,当成一项长期的和重要的任务,而不是以运动和一阵风的方式,期待毕其功于一役。第二,借鉴欧美经验,从法律上和制度上,建立官员隔离和退出商界的制度。第三,通过重罚和刑罚,极大增加忽视安全的成本。唯有这样,“血煤”才能减少,改革才能前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