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奥克兰叹下午茶

(2006-12-20 09:55:28) 下一个

        冬日特冷,风雨交加,女兒提议陪我们去叹「HIGH TEA」,也就是下午茶,她午休时常去付近这间酒店茶殺,力赞茶美饼香,为不拂逆她一片孝心,遂由她作东,到那里去享受英国人的浪漫。

       坐在宽敞舒适的欧洲古典沙发里,从落地玻璃窗望去冷雨纷飞的闹市,虽不闻尘嚣,却可见瑟缩的路人行色匆匆,更突显大堂里暖和如春的温馨,侍应正在我们面前的小园桌上,摆下「HIGH TEA」的杯盏。整桌的「HIGH TEA」,除了 瓷器茶壶 、糖罐、奶盅瓶、茶匙、点心盘、茶刀、餐巾,最重要的是那三层的点心盘,按正统摆法,第一层应该放三明治、第二层放传统英式点心鬆饼Scone、第三层则放蛋糕及水果塔,由下往上开轮流享用。可端上来这座点心盘,却把鬆饼錯放在第三层。三明治有蔬莱、火腿与三文魚几种馅料,均切成迷你型,方便淑女一小口一小口享用。至于鬆饼的吃法也有讲究,先涂果酱、再涂奶油,吃完一口、再涂上果酱奶油,然后吃第二口。送上来这盘加多了一样牛油,我觉得大可不必,有果酱、奶油则足矣。不过那抹酱的茶刀,十分精巧,教我玩不释手。

        说起泡茶也有点学问,当年英人兴起下午茶,除了茶叶来自中国,茶具也来自中国。中国的瓷制茶具,图案、手工异常精美,而且耐高温。冲滚烫的开水下去从不爆裂,被视为英人饮茶必备的精品,当时价钱也十分昂贵。相形之下欧洲自产的茶具,沏茶时往往因受热而爆裂。在招呼客人时,主人为炫耀所使用的是正宗中国制茶具,先将开水直接冲入杯内,然后才加奶。先茶后奶,便成了富贵人家的身份象征。而先奶后茶就暴露出此人用的茶具是「水货」,穷家子弟也。直至今天,在与西人饮茶时,仍不可忽略此一细节。我点的这壶茶,用的是茶包,味道一般般,但却不敢免俗,仍遵从「先茶后奶」的顺序,权且充作一次「富人」罢。

        据说英国一些有名气的茶屋,至今仍规定必须衣著莊重,甚至打吠才可入内。英国少女自幼便接受仪态训练,饮茶除坐姿端正、双臂贴身、腰身挺直外,重点往往在持杯的那只玉手上,小尾指必须优雅地翘起,方可显出有教养之淑女仪态。而盛装的绅士贵妇,在装璜富丽堂皇的茶屋里,端着精美的茶杯,品尝奶茶,闲话笑谈,巳变成了一种典雅的文化,英国人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份。环顾四周,下午末到,巳陆续有人入座叹起下午茶,时代不同了,当今男女均着便裝球鞋来喝茶,只有邻桌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仍然一本正经地按步就班冲茶掰饼,举止间保持着英国人的餐桌礼仪。

      我觉得喝下午茶第一要素还是「悠闲」,悠游自在地享受闲暇,端起茶具,拎起杯子,不慌不忙地啜一口红茶,放下后再拿起点心享用。我告诉女儿,英国人请茶前都会送上帖子,里面注明谈话的主题,女儿回答道,看来洋人也避免因茶敘议论家长里短而招惹是非。当饮茶形成一种「审美文化」,豈容俗不可耐的飞短流長来破坏气氛?!

        说起来茶叶与茶具虽由中国传入英国,当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下嫁英王查理二世,嫁妆中亦有210磅中国茶叶,并因此而得「饮茶皇后」美称。然而下午茶演化成一门综合的艺术,却是在维多利亚女皇时代,其时适逢大英帝国盛世,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人们醉心于追求艺术文化的内涵及精致生活品味,饮下午茶、早茶、晚茶,就成为了英国乃至欧洲经久不衰的时尚。而在茶叶与茶具的故乡----中国,古时饮茶亦极为讲究,毫不逊於英伦欧美,国人品茗,讲求神清气爽、心气平和,常有「茶须静品,酒须闹饮」之说,採茶在绝早,烹煮须不沾油腥,远离廚房近在饮处,置炉於窗前,硬炭生火,汲泉煮茗。饮茶时要心手闲适,明窗净几,小院焚香,杜门避事。就品茶的意境之深,格调之高,世间无人可及中国。可惜到了今时今日,懂茶识饮的人已经不多了,近年在江浙成立了茶艺学院,传授茶艺,但饮茶作为一种文化,在民间深植,渗入生活之中,却远未成风。更多的人仍在物慾横流中,因追求功利而迷失自我。在奥克兰的冬日,与家人享用这英国人的下午茶时,我内心不由生出这许多的遗憾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