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桥 - 李大兴的博客

风中本无桥,桥在心中,心又何在?
个人资料
正文

“名士风流”的真真假假

(2007-05-01 09:58:38) 下一个

    在我印象里,梁启超是第一位比较中西历史的学者,开风气之先,胡适、鲁迅等都自承受到的影响。梁启超的很多见解,今日读来仍然很有意思。比如“泰西之政治,常随学术思想为转移。中国之学术思想,常随政治为转移”。又如他认为欧洲有将国民分为阶级的风气,而中国没有,理由之一是,唐朝以后,科举制使平民也可以一步登天。以西方历史为参照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概念就这样进入了中国史学。虽然不大情愿认这位老祖宗,后来的主流史学其实没有走得更远,倒是时常泛滥的教条主义导致梁启超历久弥新。

    中国是否有过贵族阶级,尚有异议。从魏晋到唐末,门阀士族由盛而衰,则是不争的事实。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传承的主体,多为高门望族,即便象陶渊明那样自甘淡泊的高士,也是名臣陶侃的后人。世袭士族的身份,是这一时期文人多追求名士风流的背景之一。“名士风流”的本意,我以为特指当时一种傲岸礼法的贵族精神。一个时代的文化气象,和文人的社会地位与处境有很大关系。虽然中国从秦始皇大一统后就进入了皇权时代,然而在科举制勃兴之前,皇帝与士族的关系多少是互为犄角,而不象后来那种隶属关系,发展到清朝,干脆就是主子和奴才了。晋司马氏本身就是望族,两晋一百五十年,全凭门阀士族支撑。宋齐梁陈的皇家虽然多用寒士,但高门反更标榜清高,崇尚玄佛。空谈也许误国还加速自身的衰落,但也未尝不是贵族精神的表现。越以孤高自居,自然也越少忠君意识,南朝历代的短命,实在与此有关。

    贵族精神的凸显,更有深刻的思想背景。虽然有过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的统一思想的尝试,思想却远未定于一尊。不止魏晋玄学直承老庄,西来的佛教更是屡仆屡起。以自然为最高境界、对世俗持否定态度、向往出世乃是“魏晋风度”的精髓,虽有乱世逃避的一面,也是思想史上最后一次对个体的弘扬。

    当然,中国的事情向来是真真假假,假作真来真亦假。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冒牌货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赵氏孤儿,那时就已经连婴儿都敢掉包。后人赞许程婴、公孙杵臼为忠义,仔细想来却有一种缺乏起码父子亲情的残忍。人们常说的还有一句话是“是真名士自风流”,这句话反过来读就是假名士其实很多的意思。从第一拨大名士“竹林七贤”里,就可以找出一位王戎,不仅善于审时度势,还是个日夜数钱的葛朗台式人物。后来的“竟陵八友”,包括了梁的开国君主萧衍(梁武帝)。能当四十八年皇帝的人自然不简单,萧衍无论在权谋机变还是文事武功上都有相当的修为,唯一与众不同的是信佛极其虔诚,信得走火入魔,最后只好饿死台城。沈约是“竟陵八友”的另一人,是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放在今天绝对是粉丝满天下的“学术超男”。他的学问很好,写出多部史书,首创“四声”理论,流传下来的《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不象如今的“学术超男”们是以能侃忽悠为主。不过,沈约先是很起劲地辅佐萧衍当皇帝,跟着当上了宰相,随着皇帝猜忌的加深,不久就忧惧而死,活得并不怎么风流潇洒。

    等到宋朝中国真正成为梁启超和后来不少史家所说的“平民社会”后,庶族倒是可以通过考试平步青云了,然而,从这一条挤破头的羊肠小道走出来的精英,也就满怀感恩地跪在了皇帝脚下。文人从此成为理教中人的群体,“名士风流”极为罕见,这个词也就逐渐被滥用起来。并不是有点才华、有点名气、再有点行为怪异就能算个“名士”,“风流”更是不带色的。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漫长岁月,在为主义不怕牺牲的现代史上,个人一直不被待见,个性长期受到压抑。等到二十世纪也已随风而逝,处在社会转型路口的当代人不无茫然地想从先人那里找回个体生命的光辉,却往往只能从一些有待考证的名人轶事甚至花边绯闻错觉到所谓“名士风流”的气息。

    近年来关心钻研历史之风大盛,据说是乾嘉以来的史学盛世。然而乾嘉史学的兴隆,是和当时存在许多现实禁忌分不开的。乾嘉之际的中国,还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生活节奏缓慢,史学家可以坐着冷板凳考据。如今的历史热,多少带些商业时代文化流行的味道,以致最近有”大众史学”的说法。史学能否大众就如同学术能否普及一样,我是十分怀疑的。然而学院派的“严肃史学家”对坊间“说历史那些事儿”的流行书籍的否定大多出自处理史实不够严谨的角度。这个角度固然不错,但是,史识至少和史实同样重要。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历二十年脍炙人口,主要由于其史识与视角对于中国人来说很新鲜。《万历十五年》的路子,源自西方战后兴起的社会史的路向,由于历史原因,迟迟未传入中国,近年始得行其道。这个路子尤其要求史学家以大局的史识读细节的史料,一走样,就会流于琐碎的野史。比如,如果不对“名士风流”有一基本认识,很可能我们就会把一些一点也不风流的人物看作名士。

    是真名士自风流,古今几人真名士?

(这是“名士风流”专栏文章的第六篇,前五篇的链接是: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1&postID=23339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3&postID=319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3&postID=43423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4&postID=2870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4&postID=2617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