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人的逻辑 --- 也谈中国体育的异化
中国体育的异化,是花开俩朵,各有一枝。早先开的,是政治花(化)。多年来以苏大哥为榜样,造就了金牌=国威=国力的诱人逻辑 (注, 也有人称之为愚民逻辑)。记得自八十年代初,凡是取得国际奖牌的,都是“振兴中华”的劳模。按苏制,应属“功勋”级。
后来,苏联和东德都茄子了,这个诱人逻辑就有了反例,但在中国仍有信徒无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再后来,另一枝花儿也盛开了,叫商业花(化),别名职业花。其结果是钞票满天,药罐横飞。再再后来,商业部的“打假办”居然也在体委开了办事处。不知算不算是与国际接轨,与时俱进?这也难怪,纵观当今世界体坛,那种圣洁的,纯属个人的,无功利的,因而也是最感人的, 挑战极限,挑战自我,娱己娱人的古典奥林匹克精神,早已荡然无存了。
体育与国力的非线性关系,一两句说不清。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体育热”与肚子有关。当老百姓窝头都不够吃的时候, 外面有个什么运动会,金银落入谁家, 110栏为何物,惦记的人怕是不多。敢卖了裤衩买门票的,毕竟是少数。
温饱思淫欲,小康了,才会玩点儿别的,还要注意自己的面子形像。 金牌不啻是最好的胭脂。块块金牌又像片片威哥,令人热血沸腾,阳气上升。中国得金牌,当然令人高兴。 但体育竞技瞬息万变,如逆水行舟, 自身的持续奋斗, 天时地利人和, 以及现场发挥和运气, 都会决定比赛成绩。今日之辉煌只辉煌在今日。
曾几何时,国人为女排的鼎盛如醉如痴,之后又低迷沮丧十余年,现在又有所起色,其他项目也未必不走此路。虾米泡大了,也能成游龙,游龙晒干了,就是虾米。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是跳水王国,又有多少人记得美国自六十至八十年代也是跳水王国?归根结底,竞技体育就是些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玩艺儿,无论是竞技者还是旁观者,都不能把一时的崭获看得太重。胜喜败悲惟于一时,仅此而已。拿它当精神鸦片来抽,就是有病了。
至于观众对比赛输赢的狂热,本是很自然的现象。也是体育的魅力所在。砸电视休老婆,用豆腐拍头,面条上吊的,各国都有,本不足为奇。但是,那种举国上下不分男女老少各个盯著电视夜以继日, 甭管懂不懂,只一味掰著脚趾头数牌牌, 看见升旗唱歌就浑身筛糠的现象,恐怕还是弱国子民才有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记得2004奥运期间,在我周围的人群中,同胞们对金牌分布最是门儿清。而老美谈论最多的,是当时的棒球赛况,也听到几句骂梦之队的,但并未呈痛心疾首状。老印更是潇洒,大概是出于“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理。问了几位,被告知业余时间看得更多的是录像带上载歌载舞铃铛乱响的印度大片。至于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有无代表性?只能去问NBC或中宣部了。
本人无力证明那个诱人逻辑的不合理性,不过在我看来,什么时候没那么多愤青为了裁判不公要杀人放火亮小和尚,国人不再为金榜排名而镏珠计较, 寝食难安, 看比赛主要是因为喜爱该项目,而不是仅仅为了看谁在"为国争光", 也不会仅为了数牌牌看升旗听国歌而熬夜,甚至耽误了海滨渡假, 河里钓鱼,床上嘿咻。该干啥时就干啥。 既使乒乓球输给了毛里求斯,招来的也就是一句“Who他妈cares",到那个时候,中国才是真正的强大了。
对国际比赛输赢的态度,从不关心, 到太关心, 再回到一颗平常心, 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心理由弱到强的心历路程。也反映了国力国威由弱变强的渐进。不知各位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