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98)
2008 (107)
2009 (65)
2011 (115)
2012 (90)
2013 (103)
2014 (94)
2015 (130)
2016 (69)
2017 (71)
2018 (44)
2021 (66)
法国圣诞的食文化
巴黎 陈湃
来法40年,尽管在法国学校工作了七年,开了十一年专做法国人生意的酒家,但我对法国人的习俗及圣诞的食文化不太了解。直到小儿与法国姑娘结合组成家庭,与法国洋亲家常有接触,才揭开了法国圣诞食文化的一些常识。
往年的圣诞节,多是在小儿家中过。今年12月25日圣诞节中午,洋亲家请我与内子到他家过,共同吃圣诞大餐。
洋亲家原是法国某银行的经理,其妻也是银行职员,两人一直做到退休。他们原来住在一间大别墅,可能由于年老,不能做剪草打理花园等事,前两年决定把别墅出售,买了一间一百多平方米的公寓居住。这次他请我们到他的新屋作客,也有些开放让我们参观之意。
洋亲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同我小儿组建家庭,有两个外孙女;小女儿嫁给一个非洲人,有个男外孙。今天也算是他的家庭团聚了。
这次聚会的一大特点,是高级而庄重,古典餐具多。雪白的桌布、餐巾,闪闪发亮的镀银刀叉,及全套的瓷碟,全是他们结婚时特地订做的珍藏纪念品。那个喝香槟的玻璃酒杯,还是四代祖传下来的,在互相祝酒时不能碰杯,提防碰坏了此杯。此杯形状是碟形,似盛冰淇淋的杯,不似今天小口高脚形杯,可见一二百年前的香槟杯与现在有较大的差异。所喝的红酒也是1979年的,距今已有44年之久。1979年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那是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年,也是我小儿在香港出世之年。中国对越开战之日,正是我为小儿在酒楼摆满月酒之时。
圣诞大餐年年有,但全部搬出传家宝的餐具来办,不是常有的,可能为了接待我这个中国亲家吧!
洋亲家似乎是个收藏家,据说她两个女儿出生时所睡的小床,以及儿时所穿的衣服也收藏得好好的,在大厅中尚摆着一架陈年的电动留声机,还保留着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香港与台湾的华语唱碟。这次我特地叫大儿到专门店,买了一张大唱碟当圣诞礼物送他。洋亲家可高兴了,随即开了留声机唱给大家听。
西餐其实比中餐简单得多,只有头盘、正餐、奶酪、甜品。但吃起来却很繁琐,有严格的规定,处处显示出吃的艺术。如刀叉要在碟子左右两方放两对,在碟的前方还有较小的一对刀叉及小汤匙,共七件。要不同形状的四个玻璃杯,一个用来喝水的、一个用来喝红酒的、一个用来喝开胃甜酒、一个是喝香槟专用的。
用餐前先以一些小饼,开心果等配香槟,开餐时先吃头盘,喝开胃甜酒,正餐时喝红酒。今天有两个头盘,一个是鹅肝配面包,另一个是三文鱼片。正餐是烤火鸡配土豆泥及青豆,最后是奶酪及甜品。这次聚餐从中午1时30分开始,一直吃到傍晚6时才结束,足足吃了五个半小时,换了5次碟子,餐后才互相赠送圣诞礼物。时间这样久,真是累人。
与法国人交谈,总觉得轻松、幽默而自然:因为他们从不谈政、工作与别人私事,所以觉得融合而投机。这次聚餐,主家连圣诞两字也不提,可能是尊重客人,因为我们一家人不是信教的。法国餐展示的是艺术和食的文化。
晚上七时正我们开车回家,只20分钟就回到巴黎环城公路,我们不转回13区家中,而是沿着塞纳河畔向西直入巴黎市,去香舍丽榭大道与凯旋门看圣诞灯饰。可是大失所望,巴黎一片静寂,凯旋门与巴黎铁塔也一片漆黑,香舍丽榭大道也只有火树而没有闪烁的银花,显得格外单调,没有往年的彩色缤纷。只有圣母院外面的手脚架一片通明,正在赶工修复而迎接明年的奥运。
这次我们可能去得不着时,平安夜与圣诞之日,洋人都是躲在家中过节,寸步不出家门的。只有在元旦的除夕之夜,洋人才倾巢而出,在香舍丽榭大道狂欢,通宵达旦地祝贺新年。
从东到西穿过巴黎市后,我们沿着环城公路回家,到家时已是晚上9时了!
2023年12月26日于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