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看天天天蓝,云卷云舒。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围炉夜读】提纲:关于海子的诗歌

(2009-04-10 03:40:44) 下一个

我手上有两本关于海子的书: 一本是谭五昌先生的《海子诗作精品赏析》,一本是
中国文联出版的《不死的海子》。每年三月我照例把这两本书拿出来翻一翻,也捎
带着掸掸上面的尘土,有点象小满过后乡下人晒麦子,成了节气习惯一般。

这么说实在有点惭愧,但确是个事实。二十年,那个以梦为马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偶尔这样回头张望一下,虽然惦念着,但也不得不承认,其实它早已经与我渐行渐
远了。

说来说去我只是想说,其实我没什么资格去讨论海子的诗歌,注定了这只是一次试
图理清他诗歌脉络的提纲,或者,更象是属于我自己一个人的碎碎念。

海子生前主要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史诗《太阳全书》(完成七部)和约两百首抒情短
诗。

先谈谈他的史诗。
海子在他的《诗学:一份提纲》里将诗人分为两类。 一类是巨匠型的诗人,称为
“王”,比如但丁,歌德,莎士比亚,他们在漫长的时间里,形成与原始力量(即
“母亲势力”)相均衡的睿智而稳定的力量,是攀上诗歌巅峰的人;另一类是天才型
短命诗人,称为“王子”,比如叶赛宁,荷尔德林,雪莱,他们挺进在原始力量的
中心,但自身没有形成王权(即“父亲势力”)来与原始力量(即“母亲势力”)抗衡,
最终坠落。

海子就是从“王子”过渡到“王”的过程中不幸坠落的。他本身的青春式的激情写
作方式,过于狭窄和单薄,无法承受史诗体裁本身的雄厚与宏大。歌德写《浮士德》,
花了将近六十年的时间,但海子选择在短时间内创作完成《太阳全书》,几乎透支
了生命的极限,他最后象他崇拜的诗人荷尔德林一样,进入颠狂状态,然后走向自
毁。

这和诗人欧阳江河所说过的那句话是吻合的,他说,海子没有从“青春美少年式的
写作,进入到一种减速的、抑制的、巴洛克式的中年写作。”  海子怀抱的,始终
是一种冲动的少年精神,这种一次性终极的诗歌行为,无法完成史诗的深厚内涵。

但海子的史诗创作是伟大的,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

在海子之前,诗人江河、杨炼都曾经尝试史诗创作,但他们局限在已有的历史原材
料的加工上。

但是在海子的史诗帝国里,万物不是来自历史,或者直接的社会经验,而是由他自
己命名而来。比如他说:“豹子的粗糙的感情生命是一种原生的欲望和蜕化的欲望
杂陈。狮子是诗。骆驼是穿越内心地狱和沙漠的负重的天才现象。公牛是虚假和饥
饿的外壳。马是人类、女人和大地的基本表情。。。”诸如此类的命名过程,其实
就是一个创世的过程。这种想象力本身就具有一种超越历史的眼光,极度浪漫。他
授予自身权柄,成为神。
(它直接探讨生命问题,跨越时代与国家的局限性,在他同时代诗人中,展开新的视
野。)

很巧合的是,台湾作家朱天文在创作小说《巫言》之后的感言里,也强调了这种以
文字来“命名的喜悦。”   但是大多数作家所停留的阶段,仍是对事物的“指认阶
段”。

从“指认”到“命名” ,是汉语写作从被动到主动的一次权力挑战。

再谈谈海子的抒情短诗。
海子的短诗将民谣式的回旋节奏感注入现代诗歌,将诗与歌再度结合在一起。乡村
意象的回归,使诗歌本身再次踏上纯真之旅。要提及的是,这种倒退式的农耕意象,
当时为许多第三代现代诗人所质疑。

但海子的诗歌语言是天才性的,他打破现有语言结构,重新建立汉语书写的密码,
长驱直入,抵达生命的初元素,这种纯粹的呐喊是可贵的,它将被世人珍藏并记取。

海子的史诗是太阳,火元素(代表精神);而海子的抒情短诗是大地,土元素(代表物
质)。

海子最后的死,其实正是他在物质与精神,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冲突中爆发出来的。
他至死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他生前的遗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已经暴露了
他走向死亡的真正原因。

2009年4月9日 天舒补记。草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飞飞~ 回复 悄悄话 有意思,我只读过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