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空巢》出版信息(目录、序言、后记、致谢): http://www.strongwind.com.hk/product/978-988-99725-3-0.aspx
应王小强 老师(老资格改革家、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博士,原中国体改所常务副所长, http://www.strongwind.com.hk/product/978-988-99725-1-6.aspx )等社会贤达和广大网友的建议和支持,易富贤将近 5 年关于人口问题的文章系统化整理成《大国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国计划生育》,该书全面系统反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茅于轼先生(中国当前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 http://www.macrochina.com.cn/prize/brt/maoyushi.shtml )、仲大军先生(著名的经济观察家、社会评论家, http://www.dajun.com.cn/zdj.htm )为《大国空巢》作序。杨支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教授)等将写书评。全文 42 万字 , 已经于 2007 年 9 月由香港大风出版社出版( http://www.strongwind.com.hk/default.aspx )。大风出版社是南怀瑾老先生(一代国学宗师)支持、王小强先生主持的出版社,其宗旨是正面利用香港的言论自由,参与严肃认真的思想交流,追求真理是一个摸索碰撞的过程。中国大陆读者可通过北京的银行邮购,港、台地区的读者,亦可于当地各大书店直接邮购 : http://www.strongwind.com.hk/catalog/0fb0a755-5a44-4c53-97eb-952638ac0eec.aspx
《大国空巢》摘要导读
作者:易富贤 [email protected]
1 、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在目前发达国家的寿命和死亡情况下,妇女平均得生育 2.1 个孩子。而由于非正常死亡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都比发达国家要高,中国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应该在 2.3 以上。考虑到不孕不育症、单身、丁克等人群,一个正常的社会应当是主流家庭生育三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一两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四五个孩子。要是一个国家的主流家庭不愿意生或者养不起三个孩子,标志着这个国家已经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人口有其内在调控机制。在古代通过“左手”(瘟疫、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等)调控人口。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美洲新大陆高产作物的引入旧大陆,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粮食数倍增加;加上牛痘接种和青霉素等的推广使得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过去 20 多岁延长到现在的 60 多岁,导致人口激增。但是工业化通过“右手”压迫人口,降低生育意愿、养育能力和生育能力。这种“两手”调控机制使得人口呈 S 形变化,数千年的低水平平稳期,三百年左右的急剧上升期,然后是人口高水平平稳期或者下降期。计划生育使得中国放弃了数千年一遇的人口发展机遇。中国要是 1970 年代就不实行计划生育的话,随着人类发展指数(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的提高,生育率也会自发直线下滑,人口不会无限增加,中国 2005 年底人口也只有 15 亿左右;即使 1980 年就彻底停止计划生育,那么 2005 年人口也只有 14 亿左右人口,但是人口结构就更为合理,更有利于国家的持续发展。
3 、中国人口增加不是因为毛泽东鼓励生育,主要是寿命延长,是“死的少”,而不是“生的太多”。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 1949 年的 35 岁延长到 1980 年的 68 岁,同期人口从 5.5 亿增加到 10 亿。毛泽东时期的人口政策遏止了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下降的趋势(从 19 世纪初的占世界 40% 下降到 1949 年的 22% ), 1949 年中国人口占世界 22% , 1980 年仍然是 22% 。要是依照马寅初人口论,从 1959 年 1979 年少生 3 亿(实际上 4.57 亿),意味着 1959 年以后出生的人口的近 2/3 是不能出生的,现在中国可能已经因为老年化而崩溃,已经沦落为一个毫无生气、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中国 1950 年代到 1970 年代繁衍的人口成为现在的劳动力,才是目前真正的“人口红利”。现在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是“吃祖宗的饭”,但现在的计划生育却是“断子孙的根”。
4 、人类几千年人口数量波动在低水平,生活质量也没有大的变化。近 300 年人口爆炸导致科技爆炸。人口密度优势和规模优势是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人口增加,对现有的资源消耗只是“加法”地增加;但更重要的却是使目前的“非资源”(如氮气、太阳光)变为新的资源(氮肥、太阳能),这种新资源的增加却是“乘法”地增加的,这也是为什么近代人口不断增加,而生活水平反而不断提高的原因。说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成长远远比人口增长快。何况现在人口增长已经减缓(停止计划生育都难以防止中国人口锐减),科技的进步却还在加速,谁能断言中国人口上限?中国人口减少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悲剧。
5 、中国的人口过多只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谎言。中国所有资源总量在全球都位居前列:农用地面积全球第一,国土面积、矿产资源全球第三,森林面积全球第五,淡水资源全球第六。由于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世界平均”意义不大,低于“世界平均”并不意味资源不够。前苏联、大洋洲、美国、加拿大、蒙古国这五个地区人口不到全球 10% ,但是陆地面积超过全球 39% 。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大洋洲、南美洲人口占全球 13.7% ,但却拥有全球 36% 的耕地。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南美洲、大洋洲、刚果这六个地区占全球人口 14.5% ,但却拥有全球 65.7% 的森林面积。南美洲、俄罗斯、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美国、大洋洲、缅甸、刚果这 8 个地区人口占全球 18.8% ,但却拥有全球 64% 的水资源。大洋洲、南美洲、美国、前苏联、蒙古人口不到全球 14% ,但却占有全球草原面积的 48% 。前苏联、美国、南非、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加拿大、德国、英国 8 个地区人口占全球 13% ,但却拥有全球 62.3% 的矿产资源。除了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外,中国人均资源并不处劣势,比如,除中国以外,全球 40.9% 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多, 59.1% 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少;全球 16% 的人口人均矿产资源是中国的 8 倍,但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却是另外 84% 的人口的 1.56 倍。中国人口密度是印度的 37% ,人均农用地面积是印度的 2.55 倍,人均耕地面积是印度的 73.5% ,人均长期作物用地是印度的 1.13 倍,人均草原面积是印度的 30.14 倍,人均森林面积是印度的 2.08 倍,人均淡水资源是印度的 1.24 倍,人均矿产资源是印度的 3.55 倍。中国绝对算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也不错”,中国“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而不是“人口过多”。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农业政策和人口结构而不是耕地。比较资源丰富和资源贫乏的国家,发现经济水平并不完全由人均自然资源决定的,因为人口资源才是第一资源,是中国最大的优势资源。人是“本”(能够将“非资源”变为“资源”),自然资源是“末”,想通过减少人口来提高“人均资源”是舍本逐末。
6 、由于人口的负面影响是直接的,抱怨人口过多、建议控制人口的“有识之士”历代不乏其人。现在不少人口学家声称要将中国人口降低到 7 亿、 5 亿或者 3 亿。 2005 年中国人口中 1970 年以后出生的 7 亿, 1978 年以后出生的 5 亿, 1988 年以后出生的 3 亿。现在一个孩子都不生,今后平均寿命为 76 岁的话,中国人口也要到 2046 年、 2054 年、 2064 年才能分别降低到 7 亿、 5 亿、 3 亿,但那个时候最年轻的妇女也已经有 41 岁、 49 岁、 59 岁了,基本都丧失生育能力了,然后在 2085 年左右中华民族基本灭绝。以急剧压缩人口规模、催生畸形人口结构为代价提高生活水平,和过把瘾就死没什么区别。一票否决制否决的是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并且不用说中国人口减少到 7 亿,即使 3 亿甚至几千万,要想保证现有的生活质量,现有不可再生资源 ( 如石油 ) 不过是多维持几十年、上百年罢了。要从全球化角度看待资源,即使中国一个孩子都不生,民族自杀,留着资源给其他国家,也不过多用几十年。因此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只有一条路可走:依赖于科技进步开发新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节流不如开源,而科技进步依赖于足够数量、合理结构的高素质人口。
7 、从全球看,环境污染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中国的生态环境的确是从改革开放的 78 年以后急剧恶化,中国总体生态环境自 1990 年代起是不断改善的。但是中国城市环境确实在恶化,一方面是因为粗放式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化。现在二、三亿青壮年农民工只是序曲,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工地,这个过程必然伴随城市环境的恶化(如果走精细化道路,现代科技可以确保中国将环境恶化降低到可接受程度,不会发生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伦敦烟雾”事件)。即使现在一个孩子都不生,光将目前人口城市化,环境问题同样严重。并且中国现在的环境污染很大程度是国际社会转嫁来的。计划生育无助于改善自然环境,但是却严重污染人文环境。
8 、计划生育政策出台是非常草率的,并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当年的所有预测全部落空。中国在人口学家的恐吓中莫名其妙减少了数亿人口。比较中国和印度的 HDI ,发现计划生育并没有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任何贡献; 199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Amartya Sen 通过比较中印两国的人均 GDP ,也得出相同的结论。计划生育无功于当代,却有害于千秋:诱使中国走“以物为本”的畸形粗放型发展模式,削弱物资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抬高养育成本,降低生育意愿,使得中国提前进入养不起孩子的时代,削弱人口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速人口老化,导致“未富先老”,使得中国难以建立起合理的社保制度(中国目前是 9 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 1 个老年人口,只有城市的 4000 万老人享受社会养老金;今后是 2 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 1 个老年人口,三四亿老年人口都得指望退休金),并使得城市化滞后,降低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腰斩依托于健全家庭结构的传统文化;彻底改变世界和中国民族结构(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从 1980 年的 22% 下降到 2005 年的 19 %,不久将降低到 15% ,然后继续快速下降,李小平等人口学家认为应该继续降低到占世界 3% ; 2000 年到 2005 年这五年期间中国新增人口中少数民族占 42% );增加出生性别比;降低人口素质;增高家庭风险;降低国防潜力,威胁中国边界安全;激化了干群矛盾;破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并将威胁社会稳定。恶梦醒来是早晨,但是中国人口恶梦醒来却将是漫长的黑夜。
9 、人口决定消费,消费决定需求,需求决定就业。减少人口之后减少消费,哪里还有就业?计划生育导致家庭结构畸形,家庭缩小,只需要比较少的收入就可以维持家庭基本消费,导致工资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使得行政成本(从 1978 年到 2004 年增加 100 倍)、垄断企业与资本三者拿走了 GDP 的绝大部分,中国工资收入占 GDP 比例不断下降,现在只占 GDP 的 12% (其他国家占 54% - 65% ),居民收入只占 GDP 的 22% 。在这种“寄生经济”的模式下,必然压制正常消费,增加腐败的空间,贫富差别增加 , 也给房地产、教育、医疗产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导致消费萎缩,产品廉价外销、高度依赖于国际市场、经济受制于人(全球都在享受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国老百姓却享受不到),国内需求不足引起就业不振,老百姓生活压力加大。要是 1980 年就彻底停止计划生育,家庭需求底线提高,工资占 GDP 的比例被迫成倍提高,虽然孩子增多,妇女劳动参与率降低(也能缓解就业压力;而目前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高居全球第 17 位),但是家庭生活水平反而比现在高,消费和生产的关系趋于合理,大大增加就业容量;多出生的人口中只有 1980 年代初出生的大约三千多万(不可能超过五千万)进入劳动市场的,相对于目前 9 亿多的劳动人口来说比例不高,对现在的就业影响不大,而且现在缺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劳动力,就是说 20 岁的人口基本并不与 50 岁的人口抢工作。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主要是由于大学扩招,高校招生人数从 1998 年到 2006 年增加 5 倍,如此大跃进,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就业压力的。不顾人口结构的扩招并且将使得今后很多高校因为生源短缺而破产。
10 、因为涉及利益和权力,计划生育就像是穿上着了魔法的红舞鞋,停不下来了,计生委靠编造数据来维持其存在的理由,将每年出生人口多计算 50% 左右,从而将客观调查的 1.2-1.3 的生育率修正成 1.8 。中国人口迷雾是“人工迷雾”。中国 2005 年底实际人口只有 12.5 亿左右,而没有国家统计局宣称的 13.07 亿。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建议下,中国人口政策还纹丝不动,《报告》预测在现有政策下中国人口将于 2033 年达到 15 亿,根据这种预测, 2006 年人口需要增加 1300 万以上,但是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只增加 692 万(实际上可能只增加两三百万),可见《报告》一两年的预测就与实际相差甚远,遑论今后了。目前每年出生 1200 万左右,死亡 1000 万左右,随着老年人口的堆积,死亡人口将急剧增加,中国人口已经接近负增长,继续现行人口政策,中国人口高峰连 13 亿都难以达到,不可能达到 14 亿,更不会达到计生委和主流人口学家所宣称的 16 亿。
11 、各民族的博弈归根到底是生育文化的博弈。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得益于传统生育文化(家文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有大的道理。现在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不就是国家和民族意义的传香火吗?家族的香火传不下去,难道国家和民族的香火传得下去?依照现在“科学”的标准,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有很多缺陷,但却成功延续了我们的民族的文明和人口(而其他很多文明却相继消亡);在古代那种生产力条件下,人类繁衍相当于紧急避险,要是采纳现在“完善而公平”的文化和制度,连人口都不可能延续下来,更别说其它的了。但是工业化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模式,动摇了中华生育文化的两个支柱(祖宗文化和礼教文化),从而使得中华文化圈的地区(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的生育率为全球最低。比较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生育率随着社会发展而下降的趋势,中国大陆现在停止计划生育后生育率也只能在 1.8 左右(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中华文化圈的其他地区没有刻意破坏生育文化,生育文化是遭到被动破坏的;而中国大陆的传统生育文化遭到三重破坏: A 、现在的物质生产至上的经济制度和家庭模式对中华文化圈的打击; B 、与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曾经主动打击传统的生育文化; C 、几十年计划生育的片面宣传刻意破坏生育文化,人口上限和超低政策生育率形成生育心理的“爬蚤效应”。因此中国即使停止计划生育也将达不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中国目前发展水平时的生育率,多次生育意愿调查也证实这一点。人口问题已经是火烧眉毛,容不得继续延误时机,中国人口政策需要方向性的改变,而不是“二孩晚育”这样的微调。重建生育文化、鼓励生育的任务将非常艰巨。
12 、健全的人口结构是经济起飞、国家崛起、合理养老金制度的建立等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而畸形的人口结构却是经济衰退的充分条件。近年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已经下降到 1200 万左右(数量还远不如 1940 年代),其中女孩不到 600 万;印度每年出生人口 2400 多万,其中女孩 1200 万左右。意味着今后印度的物质再生产能力(劳动力)和人口再生产能力(育龄妇女)都是中国的两倍。现在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香港每个妇女只生育 0.95 个,台湾、韩国 1.1 个孩子(这些地区发展水平比中国大陆早 20 多年)。要是光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中国现在每年出生的这 500 多万女孩(扣除不生育人群后,生育妇女不到 500 万)到时候每人平均只生育 1.2 个孩子的话,那么每年出生人口只有 600 多万,而其时每年死亡人口近 2000 万,而 2040 年左右每年死亡人口 2500 多万( 1960 年代中期每年出生人口 2500 万以上),每年人口减少 1000 多万—大国空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