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老狗与桂林的“交情”应算是源远流长。早在七十来年前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老狗的父母就双双千里迢迢地从桂东南赶到这座名城求学解惑。如果还要再往前追,那老狗那位从未谋面的外公大概也应该是在设在王城里的广西贡院里中的举。在老狗记事后的五十来年里,时不时总能从母亲偶尔喃喃自语的怀旧中看见到桂林山水的妩媚可人,品味出名城美食的可口芬芳。不怕客官您笑话,母亲当年信誓旦旦立下的鸿鹄大志,可就是每天都能美美地饱餐一顿那种既有酥肉又有卤蛋的桂林米粉了……
老狗自己第一次涉足桂林时大概是刚满五岁。那是西元六八的暮春,举国上下都在忙于君子动口又动手的文攻武卫。相对于神州他处的炮火连天,桂林却因城里奉旨造反的桂林“老多”太多而显得岁月静好[1]。其时师从孔孟却又早已无书可教的父亲拉扯着的尚未启蒙的小老狗走进了这座他们早年求学的八桂古城。老狗至今也不知道父亲此行的真正目的,猜度他很可能是在为未来的出路而问计于人在桂林的亲朋故旧。
桂林办事之余,父亲曾带着老狗游览和走访了不少城里的名胜风景。辗转往复的行走中,他讲述的那些奇闻旧事也极合老狗的胃口。五日十天的游历匆匆就过,其间父亲不同于平日的专注与亲近常使老狗日后回味无穷。奈何桂林之行不出半年父亲就因在派性的站队中押错了宝而丢掉性命。自那以后,古城桂林无形中就成了老狗梦中寻父的千里跋涉中几个为数不多的必经客栈了。
转眼间,五十来个春秋又付之东流。犬子狗女陆续长大离家之后,老狗自己便迫不急待地跑到桂林去作他的故地重游。坦诚地讲,真正深藏在老狗内心里的动因,与其说是去重温美景的多姿,不如说是想找回往日的亲情。游历中的见闻焕起了老狗动笔涂鸦的欲望,于是也就有了这篇以桂林名胜穿经作纬的随笔拙文。
其实,于情于理,老狗确实也应该好好写一写这座亮丽诱人的山水名城了。不为别的,就为她曾经替老狗留住过久违的父亲,还有他自己那一段转眼即逝的童龄……
常回孩提踱天涯,不曾故里也为家。
来年秋染桂花黄,还戏漓水逐鱼虾。
西元二〇二〇年六月信马由缰于英伦九岁斋
七月二稿
相关文章:
[1] 桂林“老多” 乃文革期间桂林地区造反派的别称,源自他们在两派武斗纷争中一度占据过的多数派地位。文革初期,“老多”曾经因其恰到好处地满足了当朝太祖的一时之需而风光无限过一年半载,但旋而又因事过境迁而失去朝廷利用的价值。到最后太祖随便找个借口将之弃若敝履,桂林“老多”的下场自然也就颇有些清末义和拳匪的遗韵余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