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四个现代化其实是他强国之策中的一部份,军队现代化,工商现代化,铁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军队现代化就是编练三十六镇新军,大规模派遣公派留学生出洋学习现代军事(阎锡山,孙传芳,盛世材,蒋介石,良弼,蓝天蔚。。一大批陆续出发,以后大部分成了革命军的统帅)。工商现代化就是大规模兴办实业,朝廷要鼓励帮助民族企业,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学习西方建立上海和天津交易市场,适当的时侯建立股市为工商界融资。教育现代化就是废除科举建立现代学堂,先公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政治经济科学。大规模修建铁路,让内陆和沿海连成一体。
袁世凯的强国三十二策确实为大清指出了一条强国之路,袁世凯还在最后做了说明:要做到这些,首先朝廷要搞君主立宪。
太后在一帮立宪派的鼓动之下,1905年下诏预备立宪。太后这天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御座前走来走去:我大清近百年以来被列强一再打败,(太后的老公逃跑了一次,太后也逃跑了一次。。这两口子都够命苦的)过去的不必再提。俺们再抱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旧脑子不改变,在老路上再这样走下去,大清是死路一条。。。
太后最后问:下诏变法就在今日,有反对的没有,有反对的请举手,今天就可以致仕(退休)。。
跪了一地,没一个敢反对的。有心里反对的也不敢举手,谁不愿做官啊。。
太后:没反对的那就下诏,都起来说话。今天俺们也学学西洋规矩,为了新政全体鼓掌。。
开天辟地第一次,朝廷里掌声一片。
要说起来,太后的新政其实从回銮后就开始搞了,张之洞和刘坤一曾经也给朝廷上过一个新政奏折。不过那折是按照以前上折的惯例写的,写的废话太多,而且顾虑很多,欲言又止,重大问题轻点而过,欲说还休。。。太后很不满意:他俩是在给朝廷写情书啊,这么忸忸捏捏的搞什么名堂。。。
太后也知道要变法一定要有理论基础,名不正则事不成。要搞新政就要名正言顺,然后事可成。。袁世凯的强国三十二策上的真是时候,太后大喜。心想这下理论基础有了,以后如果全国反对,新政失败。。。全推了袁世凯身上就得了。张之洞知道这个利害关系所以折子写的首鼠两端,模棱两可。。。主要还是不想承担责任。太后岂会不明白,大家都是政治高手。
所以说太后下诏预备立宪并不是新政的开始,早就开搞了,不过是现在时机成熟了。太后打出了一连串的组合拳,各省成立谘议局,废除科举,改革六部,派五大臣出洋考查西洋政体。
太后求治之心甚切,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当然身边少不了一帮立宪派和袁世凯的出谋化策,五大臣出京仪式搞的挺大挺隆重,又是群众列队欢送又是记者采访拍照又是献匾送花。等忙完了刚爬上了火车就挨了革命党的炸弹,革命党怕大清真搞成了君主立宪,以后老百姓没人闹革命咧。。。
不过就算大清的宪政真搞成了,满族皇帝也迟早被汉族赶下台。中国本来是汉族人的天下,大清是个异族政权。孙中山提出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已经深入人心。
没多久大清又重新组了个五大臣出洋考察队,这次大清吸取了教训,让五大臣分成两拨秘密出京在日本会合。
太后一连催促加快新政速度,满族立宪派深怕速度太快让大清政权先垮了台。庆亲王,端方,铁良。。。都苦劝太后不可用心太急,要渐进改良,一步一步来。
太后和他们越谈越不投机,就问袁世凯的意见。袁世凯:日本搞明治维新,从预备立宪到颁布宪法召开国会用了二十年。
太后一听急了:二十年?你们看俺还能再活二十年不。。。。端方:太后精神旺健,腰板硬朗。。做个百岁老人是没问题的。。。太后:放屁,活百年那是王八才活的到的。。大清的立宪不能这么慢,给俺报个快点的立宪时间表。。
袁世凯咽了口唾沫:要不就十五年吧。。。太后:再快点。。。袁世凯咬咬牙:那就十年。。。太后:再快点。。
立宪派全跪下了:再快大清就要翻船了。。。太后:那就九年。。
第二天朝廷下诏颁布立宪时间表,从预备立宪到召开国会一共用时九年。
太后也是想在自己有生之年把宪政搞成,心想自己再活九年可能有希望,大不了回宫去多吃点人参燕窝补补。。。
不过太后的这个诏书只是发给各省督抚,让他们可以传达到县一级。然后组织大家讨论,朝廷先看看地方上的反映如何。这一讨论坏事了,各地官员全体起来反对这么快立宪,都明白如果立宪成功权力就都归了议会。一直拖到1908年才正式对外公布,但太后已经没多少日子了。
太后这次搞的也称丁未新政,以后陆续颁布了大清的新刑法,新商法。。。新刑法把那些酷刑都废除了,商法则让大清的工商业繁荣了一把。上海五年时间人口从10万膨胀到100万,其他天津广州汉口也人口猛涨。。。废除了科举,朝廷规定:新式小学堂毕业生享受秀才待遇,新式中级学堂享受举人老爷待遇,京师大学堂的毕业生享受进士待遇。出国留学生归国的也享受进士待遇,朝廷优先从其中招收国家公务员。1906年到日本的留学生突破12000人(日本近,留学花钱少,很多自费的全选日本)。
这批留学生到了日本,中华革命党可乐坏咧。天天去拉他们入伙一起干革命,这帮人很多都是官宦子弟,心想要造爹的反这可是要被亲戚唾弃遗臭万年的,怎么也不肯入党。革命党的同志就天天找他,下课找午睡找晚上找。这帮人被搞的没办法上课了,心想先假革命一把,以后学完了回国谁也不认识谁了。于是也加入了,结果天天上革命党的政治教育课。教育到最后都成了最坚定的革命党,和爹和朝廷坚决的划清了界限。。有个满洲贵族子弟还写了本书叫《决裂》:如果组织让俺去暗杀俺爹,俺绝不会手软,因为他是阻挡祖国前进的反动派,他死了俺绝对不会掉一滴泪。。。革命同志看了这本书都感动坏咧,以后就叫他决裂了。
大清也不是傻瓜,在日本各学校都有耳目。汉族子弟要闹革命可以不管,满族子弟也要闹革命就太骇人听闻了。大清使馆通过日本政府把决裂遣返,朝廷再把决裂交给他爹,令其严加管束。并把决裂登记在册,永不录用了事。
太后虽然在朝廷上怒斥了端方,但心里挺高兴的。心想这端方说俺能活百岁,说不定也真能活到(谁不愿长寿啊,谁不愿听好话啊)。。太后就派了端方和载泽这两个满族最开明的立宪派和其他三个大臣出洋考察西方政治,太后心里打定主意要提拔提拔这位会说话的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