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千人

理工男到创业者蜕变后感悟。来美三十年的感悟。工学院终身教授。五年六十次飞越太平洋,一年五十次深圳。
个人资料
正文

奥斯丁芯片代工老厂-赢了日本输给了房东 (1)

(2023-11-17 06:37:19) 下一个

感恩节快乐。今天聊聊我做过的奥斯丁的100纳米半导体代工厂, 起源是英特尔联合创始人Robert Noyce领头的机构SEMATECH。成立在Texas Instrument身边,和TSMC同龄。作为美国最早的工业界实验室,也是大牛Robert Noyce的基地。曾经帮助美国十四家半导体厂打败日本的半导体梦想。但是后续就是持续的下坡路,见证了在摩尔定律的全球化引导下的残酷。

2022年,这个足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净化室,在换了多次主人之后(包括SVTC),终于因为付不起房租了,被迫搬迁。默默的结束一个时代。如果不是我写写,大概没有人会知道。

Part 1:

技术和设备

这个净化室在1988年建厂时候是惊人的面积,拥有四百万平方尺的class 100净化间。从四寸硅片起家到现在八寸和十二寸设备,在当时还习惯用四寸硅片的时代是具有时代领先性的。可以说,这家净化室作为全球化的样板,带动了整个半导体和芯片业的发展。

带大家进去看看,体会一下内装修和摆设。都是ballroom style的新净化间设计。

Applied Materials多腔离子刻蚀(plasma etcher).

这台宏伟的设备,和两个钢琴大小。全自动触屏机器臂操作,有气体检测仪可以预测end of process自动关机。如此先进和新潮的设备,购买八年后现在已经没有配件维修。公司靠ebay买零件勉强维持。这就是摩尔定律的新换旧残酷。

八英寸和十二英寸的硅片是流片主流。这里净化室是乙方foundry,做的不是自己的卖品。

SPTS深刻蚀设备。四腔可以同时工作。每个腔当年售价大约一百万美元。现已成淘汰机型,零配件都找不到了。

摩尔定律是Moore的同学Carver Mead最先提出的。后来几十年都被遵循。每一年半全球半导体芯片的密度增加一倍。这个速度看起来没什么,但是远超美国政府的印钱速度,远超任何银行的存款利率,也超过房价和股票的增长曲线。可以不客气的说,中国的GDP是靠建筑盖楼,美国的GDP是靠在硅片上盖楼。这就是半导体行业肥水不能流外人田的根本原因。但是美国已经廉颇老矣,不能继续盖了,只能从外国请包工队(TSMC,三星)来帮忙实现美国梦。现在看来美国自己跟不上自己的鼓点了。这是题外话。

现在这些设备可能连中国三线城市的示范净化间都不会再要了。公司老旧的ASML设备连搬出去让地方都做不到,连废品都不如。一个设备就是占据一个空调净化的bay。拆除和搬迁的钱都没人付得起。这就是高科技的高竞争。

不懂商业和管理的人,懂技术是没有太大作为的。最好的就是跟对了公司。所以,工程师一定要有商业头脑。没有商业头脑的工程师不是好工程师

Part 2

Sematech的教父

提到美国半导体,必须知道的人包括Robert Noyce。  当年英特尔成立之初,叫做NM ELECTRONICS。N就是Noyce。 M就是摩尔。后来改了一个名字叫Intel,居然叫响了。

这个帅哥,曾经引领美国工业界。作为美国制造的代表,教会了各国,同时也打败了日本进军半导体的 野心。美国十四家企业联手把日本企业压制。现在日本也只能造点什么感光胶和衬底之类的产品了,虽然科技含量也很高。但是日本基本不参与半导体主流竞争了,原因就是SEMATECH。当年是国防部亲自拨款的。后来这些企业自废武功,把国防部踢开,把活儿慢慢都包到海外。

晒几张noyce的照片。

如果硅谷有教父,这个人不是Jobs,也不是Bill Shockley。而是Noyce。可惜英才早逝。因为喜欢chain smoking,1990年就去世了。我认识的老人,还回忆起Noyce在这个车间里抽烟的景象(净化室里能抽烟吗嘻嘻

这张照片是当年Fairchild 八人帮(traitorous eight,后面女工不算呵呵)。看看Noyce的C位您就知道这个老大的领导力。后片左二叫Moore。其中还有一个靓仔叫Eugene Kleiner。后来没有去参与英特尔创立,而是成立了Kleiner Perkins,一不小心成了硅谷风投的鼻祖。

当年八个年轻人不满William Shockley的管理,自行离开加入Fairchild Semiconductor, 史称Traitorous Eight. 看看Noyce的C位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 行业地位。可惜后来发诺贝尔奖的时候已经去世了。这个人作为英特尔公司派驻Sematech的代表,镇得住十四个企业的联合实验室。(看见这阵势,张忠谋就回台湾去干这个了。所谓“聪明点子”就是糊弄外人的)。

老乔和Noyce是好哥们。

Part 3

欠租了,谁都得走

赛珍珠有一本很好的书叫做大地。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中国农民的家族史。经历千辛万苦之后,农民wang lung失去一切,但是还是拥有土地。这就是这本书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地是最重要的。地,比什么数理化,比什么金融,都重要。

Paperback The Good Earth Book

赢在了硅,输给了土。

这家净化室新冠后期就被迫搬迁,虽然搬迁基本意味着无以伦比的费用。原因很令人感叹。居然就是付不起租金了。房主也不是什么缺钱缺地的穷人,是坐拥万亩土地的University of Texas。是的,这个大学就是这么牛。据说大片德州的广袤土地当年都是划给了UT,有知道背景的请帮忙补充啊。

企业和个人租房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企业租房需要一次签多年合同,比如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但是付不起租金不仅仅是房东的问题,也是租户的问题。严格来说,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净化室,上百台自动化水平很高的八寸和十二寸硅片设备,数台100 纳米的ASML设备,居然在现在全球化快递横行的江湖上找不到生存空间了。这就是叫老师被学生赶出了山门。德州引以为豪的就是电价便宜,现在这个都没了。给中国企业做点短工都要被中国甲方砍价到脚脖子。这就是这家和我基本在科研上同龄的老厂最后的一口气。

奥斯丁的天空和旷野。德州之大,居然容不下一个小小的净化间了。公司的岗亭,已经闲置二十年没有警卫了。这个岗亭是唯一纪念当年尊贵的东西,也是Noyce先生每天经过的。

这个公司为什么最后付不起租金,有各种原因。最重要的是三个。

一个是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连打底的硅片都是从中国买的便宜货。美国把制造业让出去给别人,最后没有人回报你。慢慢的连装硅片的塑料盒子都是山东运来的。但是中国不要你的产品。

另一个是不善的经营和管理,造成公司的有才能技术人员走马灯一样轮换。以后我们会谈谈这个。这个公司的管理,是极品博士。

另一个就是产品开发跟不上,临门一脚踢不进去。超级先进的硅片光通讯产品,99.9%都做出来了,就是这个核心的0.1%怎么做也搞不出。这个极品博士也要在研发上亲自领导一切细节,最后公司的产品几十年过不了关,关键客户和时间点都散了。犹太大老板又没钱,连玩买壳上市的钱都没有。您有兴趣我接下来会不定期介绍。

link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MATECH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11/07/25/192832/lessons-from-sematech/

 

先写到这。。。

万里千人系列:

大陆理工男来美三十年,美国终身教授。喜欢产学研融合。五年六十次太平洋往返,一年五十次跑深圳产业链。在此慢慢分享一些经历和感悟分享。谢谢。下期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硅谷工匠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周老大' 的评论 : 是的,可能会让人觉得。但是日本很强大。日本舰队打败过北洋和沙皇。日本人第一艘自研航母凤翔1922年就下水了。日本人很了不起。如果不是奥斯丁这家厂和美国的罕见联手,日本在半导体领域可不是现在的角色。可能台积电都不存在。
周老大 回复 悄悄话 觉得作者太小看日本了。据我所知,日本的半导体产业链是全世界最完整的
PeonyInJuly 回复 悄悄话 赞好文!佩服产学研结合。谢谢分享。

”不懂商业和管理的人,懂技术是没有太大作为的。最好的就是跟对了公司。所以,工程师一定要有商业头脑。没有商业头脑的工程师不是好工程师。” 非常同意。所以现在不少商学院offer programs related to STEM. 管理与科技结合是未来的大趋势。

继续跟读。
周老大 回复 悄悄话 德州的两大州立大学都有大片的土地,而且出油
dong140 回复 悄悄话 故事有趣,请继续+1
诚信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 文笔流畅, 生动有趣, 谢谢分享!

很佩服你的中文文笔,我来美才20年, 但已经不会使用中文写作了。

ylyq_007 回复 悄悄话 好文!谢谢分享硅谷往事。

“后来这些企业自废武功,把国防部踢开,把活儿慢慢都包到海外。”

国防部那些订单远远不足以支撑芯片行业以摩尔定律这样的爆发式增长, 企业最大的动力毕竟是要赚更多的钱,背后还有贪婪的华尔街大佬在影响。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美国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状态,麻烦。
蓝鲸芸 回复 悄悄话 很感兴趣的话题,期待下期
dakinglaile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静待继续分享!硅谷传奇很多,希望德州也有自己的讲故事的人讲讲过去的事。
南风17 回复 悄悄话 故事有趣,请继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