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投资者,85%归功于正确的资产配置,10%来自于选择投资目标的功力,5%必须靠上帝的保佑。
--威廉·夏普
在传统的理财观念中,投资组合里债券的比例应该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比如一个简单的规则是股票基金的比例等于120 - 年龄,其余则是债券。按照这个规则,一个60岁的接近退休的夫妻,股票的比例就为60%,而债券的比例应该为40%。这么配置的原因非常简单:老年人需要每年从组合里拿出资金支撑退休生活,因而对抗股市动荡的能力有限;而债券的波动性比较低,同时可以提供不菲的利息收入。
但是,我觉得这种观念过于保守,已经是明日黄花了。
我的计划是:退休后账户里永远保持高比例的股票基金,比如标普500指数基金,而只需要10%左右的债券基金。道理很简单:股票的高增值速度,可以有效对冲高波动性带来的冲击。
我们用一个极为简单的例子,说明我的策略相对于传统策略的优势。
假设一对60岁的夫妻,准备马上退休。他们积累了200万美元的个人退休金,准备按照4%的取款原则,每年取出8万美元,用于填补社保收入的缺口。
按照传统策略,他们需要把120万美元(=200万 x 60%)投资在股票基金,80万(=120万 x 40%)放在债券基金里。这种组合的平均回报率是8%;所以每年取出4%以后,投资组合还能增值4%,可以有效抵御通胀的侵蚀,保证账户里的资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种组合的平均利息率/分红率高达2.9%,因此每年只需要额外卖出1.1%的基金股份就行了。因此,就算股市大跌,他们只需要卖出价格波动不大的债券基金就行了。因此,这种策略是非常稳健的策略。
10年后,他们的组合已经增长到296万美元;这时,可以把更多的股票资产变成债券,进一步提高抗波动能力。
下面看看我准备采取的高股票低债券策略。
标普500指数基金的分红率只有1.6%,算上债券的利息0.5%,每年我大约需要卖掉1.9%的基金股份;在正常年份,我可以选择只卖股票基金,而不动债券基金。如果我运气不好,赶上全年40%的股市大跌, 比如2008年金融海啸,我就可以选择只卖债券基金。10%的债券基金,理论上可以连续支撑5年的股市低迷;这在历史上是非常非常罕见的。一旦股市开始回暖,我就可以卖掉一部分股票基金,填补前期过分卖出债券基金留下的窟窿。
扣除4%的取款后,这个组合的增长率仍然有6%。10年后,组合里有358万,比传统策略高24%。更多的资金,意味着我的债券里的资金更加充沛,可以更加从容地应付股市的大起大落。
10年后,我的策略比传统策略高20%。更多的资产进一步增强了家庭财务的安全性。
20年后,二者差距扩大到46%;30年后,差距更是到了惊人的77%。
其实,这个90%/10%的比例,就是股神巴菲特给他太太的养老金账户里指定的资产分配比例!有些更极端的投资者,比如《Simple Path To Wealth》的作者,干脆建议不需要持有任何债券。
当然,如果为了更好地抵御罕见的长期股市低迷,我们应该在退休前积累更多的资金,给自己的退休计划留一些冗余,比如多存20%的资金。
如果你是一个特别保守的人,自然可以适当增加债券的比例,比如到20%或者30%。但是,我觉得我们不需要持有40%或者更多的债券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有银行定期存款,或者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出租房,那么需要持有债券基金比例可以适当降低。因为这些资产和债券的性质类似,因而也应该合计归入债券类别的资产。
附:Markowitz Bullet,不同股票/债券比例下的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和波动性
延伸阅读:
我强烈反对投资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因为它们是愚蠢、邪恶的投机产品,不具有长期投资的价值。
和股票或者房地产不同,加密货币本身不能产生利润;也不像法定货币那样可以产生利息。它们是完完全全的投机品。
我还想补充:钱在资本公司也是库存。低回报买入,高回报投出。资本公司可以是银行也可以是基金公司,资本公司。咱们全是低级市场里的韭菜和大葱。
在加息周期,债券价格会下跌;这是正常现象。一旦美联储开始减息,债券价格就会上升。
我的理解是:没有工资收入,是不能存IRA的。
所有金融业几乎都和骗挂钩。债卷类产品的本质就源自于贷款利息。只是之后多次打包计算。越初始算的越清晰。可以投大地产公司的项目,短期一年然后就撤。钱放别家总有风险,但没风险你怎么挣钱呢?我现在还有债卷,跌了两年了,有利息。不知道利息发的大过跌幅没有。
我同意投资理财有不同的人生阶段,更有个人的风险偏好。我在退休前,是不主张拥有任何债券的;退休后,才会增加债券比例,降低资产波动性。
是的,从大的时间窗口上看,美国股市的确永远在上涨;历史数据在那里,不容置疑。原因有:全世界人口和经济规模的扩大,技术进步,通货膨胀。
投资股票,必须有这个信念和基本常识。
觉得“恐惧和贪婪是投资者的两大忌讳“说的很有道理。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这里一些人前一段被一个“私募的联合抵押贷款”的高回报吸引参加了进去,直到被骗的“倾家荡产”。这个最近被发现的”骗子“不仅是在我们本地和本省,在加州也有受害者并被美国法庭下令”追捕“。见:
https://www.cbc.ca/news/canada/british-columbia/us-detention-order-greg-martel-ponzi-scheme-1.6985599
谢谢你的好意!
可以的。一个人工作,两个人都可以放IRA。这篇博文里提到这个事情: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634/202308/19042.html
年龄50+的人,在2024年,每人可以放8000美元。在2024年4月15日之前,你们还可以放2023年的IRA,每人可以放7500美元。
这些Traditional IRA,都可以转成Roth IRA。
如果家庭只有1人有 income,无income 的也可以有7500(年龄50+)Traditional IRA? 然后转Roth IRA?
谢谢分享。我没有做过私募;这应该算小众投资渠道。
很多年以前,我玩过一些个股,比如苹果、腾讯等等。但是实际的收益并不好,还不如持有指数基金。因此我现在全仓都是指数基金。
很不错的想法!我现在几乎就是100%的股票基金。
谢谢!希望这些文章能够帮助你!
你提的问题,非常好啊。这是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时期,我先前的博客里有简单介绍: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634/202308/21910.html
在联邦基础利息率高的时候,当然可以直接买T-Bill。碰到前几年的时候,T-Bills的利息率只有1%,那就不是好主意了。
另外,在应税账户里,T-Bills的利息是要缴纳联邦税的。对于中高收入家庭,完全免税的Muni Bond基金是更好的选择。当然,如果退休后收入比较低,税率也比较低,Muni Bond和联邦债券之间的差别就不大了。
Muni Bond Fund是一个债券基金,里面通常有数千种债券。比如,VCADX包含4800多只债券。就算其中几只债券违约,也不会影响整体基金的安全性。https://investor.vanguard.com/investment-products/mutual-funds/profile/vcadx#portfolio-composition
总体来言,市政债券基金的价格波动要远远小于股票基金,比如SPY/VOO/QQQ。
谢谢你的留言!
是的,理财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一个人可以过低碳生活,那么只需要很少的退休资金就够了。我提倡的是用合理的资产配置,保障一个“舒适”的退休生活;同时给自己留有足够的冗余度。
再次声明:这是我的计划;我觉得它适合很多人。我觉得我们不必要就这个问题展开人生哲学层面的讨论;退休理财那点事,还不至于如此高深。
你在追求以后死以后三代到五代都不缺钱花-为此目的,你会干到75.
比较起来,还真难说:那一种做法更合算,聪明。
这是我的计划,也是很多理财专家的建议;比如巴菲特和《The Simple Path To Wealth》的作者。每个家庭需要综合评估自己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资产分配比例。我不担心误导别人,因为我的建议是基于稳健的具体数据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
我也说,家庭退休计划里要留有足够的冗余,比如多存比原计划多20%的资产,以缓解长期的股市低迷带来的风险。
谢谢来访、理解和支持!我觉得你的资产配置非常合理!
如果你是中高收入家庭,在应税账户里可以考虑完全免税的市政债券基金(Muni Bond Funds),比如加州居民可以购买VCADX,纽约州居民可以购买VNYUX。Vanguard有很多针对各州居民的免税债券基金: https://investor.vanguard.com/investment-products/list/mutual-funds?assetclass=fixed_income&taxefficiency=tax-exempt
在退休账户里,可以考虑 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Index Fund (VBTLX, ETF: BND)。
有关债券的更多信息,见我先前的博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634/202308/21910.html
闻道有先后。大部分华人的寿命,可以接近甚至超过90岁。所以,我们还有很长的时间好好理财。
我的原则是把基金账户当成一个银行存款账户看待,需要钱时才卖。比如,你这个月需要一万美元生活费,就卖一万美元的基金;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也不要看当下的股市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