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君子争而小人斗

(2023-11-18 12:50:53) 下一个

       非常喜欢孔子这种理念:“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一定是比射箭了。比赛时,相互作揖谦让后上场。射完后,登堂喝酒。这是一种君子之争。“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非真君子而不可达也。所谓君子,天下为公,所以,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没有什么可“争”之事,即便有争,也是为公而争;为公而争,出自公心,必心怀坦荡,不杂私念。而为己而争者,小人也;既为己,必心地黑暗,行止龌龊,不择手段,诸恶敢作。故小人之争不为“争”,小人有争必然是“斗”;争之与斗,一公一私,一明一暗,一正一邪,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诚然,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提升都离不开竞争,但竞争必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之上,遵从规则,恪守底线;其目的是公有所获,己有所进,此为“君子之争”。相反,贪图名利,循私舞弊,逞一己之私欲,丧失良知,不择手段,邈视律法;对社会造成损失,为个人博得私利,此“小人之争”也。

        要说这人世间的争与斗,最残酷惨烈者莫过于战争,一部人类文明史,战争一直伴随人类社会的前进的脚步。我们知道,战争的本质是国家间政治斗争,是国家间政治斗争的延续;这种本质属性就决定了战争是残酷而血腥的。

         然而,就是你死我活的战争,其杀戮方式也有着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诸如兵不厌诈、欲擒故纵、笑里藏刀、趁火打劫等等,无一不是小人的伎俩。然而,说起来难以置信,上古之时,剑拔弩张的血腥杀戮中竟然也充满了君子之风。

        春秋时期的两国交战,先敌而后兵是作战的基本原则,再怎么样的国限家仇,绝不偷袭,更不可趁人之危;开战前必下战书,约定地点和时间;战书由使者送至敌国,敌国必须酒宴款待。战书措辞极其委婉,比如晋楚“城濮之战”,楚将子玉使下战书给晋文公:“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什么意思?“我请求和君王的斗士作一次角力游戏,您可以靠在车横板上观看,我子玉也可以借您的光看一看。”这那里是约架,分明是相约看热闹。

两军对阵,开始打仗,但不是上来就干,而是要等待双方排好阵布好兵,主帅阵前拱手唱个大诺,才动刀动枪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交战,大多是车战,一般来说,很少有那种什么以少胜多的做法,双方战车配备旗鼓相当,战车数量均等才能开战。就是动手打起来了,也有规矩的;比如战场上“不重伤,不禽二毛”,即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不逐北”,对方打不过你,转身逃了,你不能追;即使要追也可以,以五十步为限,过了五十步就必须停下来。晋楚“邲之战”中,晋国败,开始逃跑,但在逃亡中,晋国有一辆战车陷在坑里走不动了;追击的楚国人便停下车,等对方修好再追。可这晋国人根本修不好车,于是这个楚国人跳下战车,跑过去帮晋国人修好战车。然后,晋兵继续逃,楚人上车继续追。可没逃两步,晋国战车又坏了,楚国人又下车帮晋国人修好马车,又教晋国人拔掉兜风的大旗,扔掉多余的重物,这才顺利逃走。这类看起来几近喜剧的战事,在当时乃是经常发生的,史书上记载清清楚楚。

        这就是古人推崇的“君子之争”,也是我们古代的战争伦理。尽管战争是与野蛮和罪恶相连的,但有了建立在职业伦理之上的战争伦理的规范和约束,如果参战者都能遵守其作为“战士”的职业道德,就会减少战争带来的人身与财产的损失。输和赢全凭实力,不搞阴谋诡计;赢也赢得光明正大,输也输得口服心服。

       所以,古代战争,不辱降卒,更不能杀降,这是铁律;白起坑降卒二十万,永远遭到世人的唾弃。由此引申,古代政权更迭,只夺其位,不辱其人,更不可随意杀戮。当然,许多夺得天下者根本做不到,但理想的规则永远都在。

       于是,我们想起了近代欧州的决斗,这种起源于中世纪末的意大利的“荣誉决斗”,他们坚信双方手持同样的武器进行决斗是最公平解决争端的手段。据说,决斗最为流行的19世纪巴黎,几乎每天报纸上都会刊登决斗的各种消息,欧洲每年因为决斗而死伤的人成千上万。应该说,这是中世纪骑士精神的一种延续与发扬,也是绅士精神的一种体现;这种“公开、公平、公正”的决斗,完全是一种“君子之争”。

        在我的故乡,村民之间也常有相争,但也一样,君子是争,小人是斗。争讲道理,守规矩,可以互怼,但不能互殴,谁先动手,谁就亏理,有理也占了下风。即使要开打,绝对不可偷袭,不可持器械。尤其是男不与女斗,不伤老人,不涉幼婴;也就是说,不能对妇女、老人和小孩动粗。这一切,无不具有古代君子之遗风。当然也有不守这些规矩的,那就是小人之斗了,不仅会遭村民唾弃,而且斗至极端时,容易触犯刑法。

         任何社会都有竞争,但愿多一些君子之争,少一些小人之斗;于是,则人类之大幸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dhyang_wxc 回复 悄悄话 呵呵,所见略同。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9209/202301/16939.html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文明争斗,几近世界大同理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