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代谏官的风骨

(2023-10-13 20:28:18) 下一个

古有“谏官”,历代名称不其职一也;是直陈过失规谏天子改正错误。谏官是一个危险的职,也是一个需要勇气的官职,因为谏官的犯颜直陈君王过错,拂逆龙鳞,动辄获罪,甚至灭门。

,要讲究方法。《旧唐书》归纳了谏官工作的五种方法。一是讽谏以婉言隐语进行劝谏,往往引用典故讽喻现实中的问题;二是,用恭顺的语言表达顺耳的意见;三是规谏,察言观色,看准时机提意见;四是,用书面的形式提出意见;五是直谏,当面直言得失,不顾皇帝脸面历代谏官,多用面几种方式婉转巧妙进言驳主上面子直谏最难,需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勇气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中,无数刚直之士,不顾身家性命,为民请命,犯颜直谏,铮铮铁骨,耿耿忠心,彪炳史册,万古流芳。关龙逄谏夏桀沉迷淫乐而遭赐死彭咸屡投水亡命陈元达诤言辞激烈汉主刘聪怒斩全家史鱼多次向灵公建议重用贤能之士伯玉,黜免品行不端的弥子瑕,千古“尸谏”;等等,无不让人万世仰其风骨,百代咸为典型。

当然,历史上最有名的谏官当数唐代的魏征和明代的海瑞

魏征本为太子李建成的老部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史载:太宗既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之后,身为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发脾气,他也毫不畏惧,照旧慷慨陈词。一次,唐太宗违犯他自己制定的18岁成年男子才须服兵役的规定,决定征召16岁以上,18岁以下,身材高大的男子从军命令发出以后,魏征极力反对,唐太宗十分生气,大加训斥魏征毫不畏惧,陈说利害,并指出这是失信于民,让宗收回成命。太宗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给李世民提的意见,见于史书的就有200多条。他的特点是敢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弄得李世民很没面子,当场发火,魏徵还是神色不改,继续讲理。几次退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幸运的是,魏征碰上了一个少有的明主,唐太宗不仅容忍了他的“犯上”,还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是历史上极为难得的贤臣明主的典型。

明代著名谏臣海瑞,为官勤政爱民,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性格耿直,朝野闻名,他逆龙鳞上疏直陈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病。甚至公开斥责皇帝,嘉靖嘉靖家家都给你搜刮干净,你当父亲不称职,你当丈夫不称职,你当皇帝不称职,天下人早就认为你不称职了,赶紧让位把嘉靖皇帝的这所有的脸面都给撕破。嘉靖震怒,要杀海瑞。旁边人告诉嘉靖,海瑞把棺材都已经打好了,摆在午门之外。海瑞这样的死谏,嘉靖昏聩,这一次不敢杀海瑞了。

时期林则徐发配到新疆乌鲁木齐大学士王鼎皇帝,这样做,外人倾我中华之气道光皇帝最后答应修河立功。当时黄河郑州地方决口,王鼎跟林则徐一起修河,修完河后,道光出尔反尔,把林则徐发配到了新疆,而且是比乌鲁木齐更远的伊犁这时王鼎发怒了在朝堂中扯着皇帝的龙袍,咆哮骂道光皇帝不听第二天上朝,军机大臣陈福恩发现王鼎没来,中午便到王鼎的家里去,才知道王鼎已悬梁自尽,以死谏君其实王鼎还不是谏官,他是军,大学士在关键时候,敢于挺身而唤起皇帝觉醒。

综观中国的历史,不乏为民请命犯颜直谏的铮臣可以说,没有这些冒死犯上的士子,一个朝廷很难维系几百年。今天时代不同了,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还是不能丢“谏”永远足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东汉荀悦《申鉴·杂言上》云:“违上顺道谓之忠臣,违道顺上谓之臣。而“直谏”是忠臣一个极其重要的品质,任何时代都需要为民请命的人,冒颜直谏的人。人非贤圣,孰能无错,一个再优秀的领导,那怕是李世民这样的明白人,也有考虑欠甚至犯浑的时候,如果没有颜直谏的人,大家都是“多磕头少说话”曹振镛,或者是“主言皆善,主所为皆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和大人势必让错误的决策如洪水泛滥,最终酿成决堤之患。更有甚者是没有人提意见,只有人唱赞歌,从而让领导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真是天英才武略,天下第一,举世无双;则日益刚愎自用专横跋扈而下属争相谄上欺下如蚁附膻如是则政矣,危矣。庙堂衮衮诸公,天下达官显宦,能不慎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