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旅行的意义

(2023-07-13 01:15:44) 下一个

随着经济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当今国民生活的重要内容;如果与人见面,谁还古董地问“吃了吗”,那是要让人看不起的。今天时髦的问候应该是“出去了吗”,而且这“出去”不是早些年去了泰山,去了西藏,而是出了国门;出了国门也再不限于门前新、马、泰,而是动辄巴黎、伦敦、夏威夷。

当然,这是一件大好事,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至少说明百姓生活水平的上升,我们再也不是穷得“两人共一条裤子”了。据说四十年前,中央组织一批部级高干出访西方以开眼界,结果有了许多诸冰激凌“可以热了吃”的笑话,回国之时,每个人包里塞满了免费的餐巾纸。高级干部都如此孤陋寡闻,更何况平头百姓了。如今中国的大妈大爷们早已是游遍“小小寰球”,见多识广,正牌的“国际人士”了,不管怎么说,这的确是一个真正令人欢欣鼓舞的“大好形势”。

旅游是好事,可总觉得咱大爷大妈们的旅游不像旅游;出外走一圈,严格地说,不叫旅游,只能说是出了一次门,如平常下地施肥、赶集买布去亲戚家喝酒也叫出门一样。真正的旅游是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然,这“读万卷书”不是要求都是杜甫孟浩然,友偶遇,诗兴大发,也不是要如王勃同学游个南昌写下千古名篇,更不是要如徐霞客游遍名山大川留下了不朽著作。因为咱老百姓不是诗人骚客,多为平庸之辈,但问题是出门旅游至少要长见识,尤其是要长文化见识。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再没有文化,也见识一下当地的民情风物,见识一下当地的风水物产;哪怕登山临水之际,也感知一下大自然的伟大,从而让心中生出一份敬畏。如是,则得旅游其真义矣。纵观这些年来我们的旅游大军,几乎是烦民扰景,无人可敌,所向披靡,世人瞩目。去了印度河边,只看到当地人在浮着尸体的河流里洗澡,瞧不起别人的不讲卫生,笑他们迷信,殊不知当地民族的信仰与风俗,更不明白信仰的伟大力量去美国教堂看到发放救济食品,只知道反复排队甚至插队领取,吃不完就扔掉,而丝毫没有感受到慈善的无穷魅力。爬上高山而不知“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面临大河而不谙“逝者如斯夫”的智慧。只热衷于拍照摆POSE忙群发,吵吵嚷嚷折花攀枝占了人行道,尤不可忍者见到吃的喝的便蜂拥而上用手抓用盘舀,那一副饿相馋相羞煞二师兄。

最不可思议的是,无论到了什么地方,就把这个地方当成了自己的天下,不管别人的法理和规定,更不理会当地的民俗习惯,公共场所大跳广场舞,四处插队还得意忘形,说话音量高八度旁若无人,等等这一些粗言与劣行,与真正的旅行挨不上边的。

还有一些人,去域外旅游,常是一叶障目,只眼观花,比如有些官员到国外考察,回来只讲外国公务员工资如何之高、福利如何之好,却不深入了解公务员与老百姓工资的差异。更有甚者,许多旅游者既羡慕死了别人的精彩,又歇斯底里反对外面的世界,在这个问题上是旗帜鲜明,死磕到底。许多人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生活富裕,人们活得滋润自在,他心知肚明,总是随时拍照,随时发朋友圈,目的就是夸耀。又是芬兰的牛奶有多么安全,又是澳洲的牛肉有多么新鲜,又是德囯的产品有多么过硬,又是加拿大的交通有多么便利,反正这一切都是他向社会主义祖国人民炫耀的内容。但是他又坚决认定资本主义只有腐朽落后,坚信社会主义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对于社会制度,要有理性的分析,不能简单贴标签。应该说,社会主义也有优势,但也有不足资本主义有颓势,但也有长处要客观冷静,作出合理的判断,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使得社会主义制度日趋完善,这才是科学的态度。至于那些成天叫嚣“去美是生活,反美是工作”的所谓“公知”,只能是真正的人渣。

余光中先生认为,旅行的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改变。因为真正的旅行能够改变人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旅行绝不只是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而是一种净化,一种救赎,一种心灵的洗涤。安静于彼山彼水,找回在喧嚣中迷失了的自己;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洞悉生命的意义,黄昏的大海,金色的沙滩,飞泻的瀑布,茂密的深林,无一不震撼人心,抚慰心灵。就是那一条弯弯曲曲延向远方的小路,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曲折坦途,绚丽多彩。

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走了多少路途,到过了多少地方,而在于追求心灵自由并享受生命过程;外面精彩的风景,让你感知到了一个广袤的世界,让我们的胸怀更加阔大,心灵更加洁净,人性更加善良,视野更加开拓。如是,则得其旅游之三昧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雪狗2014 回复 悄悄话 太累
三步两桥 回复 悄悄话 好文。难得在简体中文文章中看到这样的观点。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