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生乎天地间,实在是芥末微尘,电光火花,瞬息而逝;故所以功名富贵者,水月镜花而已,一切都是虚幻的东西。但是,芸芸众生,要达到这样的认知世界,诚非易事,大多是“执迷不悟”,甚至是“至死不悔”,悲哉伤也。
当然,年青人正当气盛,前程尚远,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可以无限放大,其不悟人生,常态也。但人到中年之后,犹执迷不悟,实为智之低下者也。沾沾自得者,幸有老朽尚可悟得人生,稍稍有些豁达。
仔细思量,世事如棋,人生如梦,一切终为虚幻,但有一物,当不入此流,这就是人生真情。
昔贤有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守。”元好同先生此处所指乃爱情也。然而,何止是爱情,天下一切真情,就在于生死相守,若不能生死相守,情何以堪!
今天发生如此感慨,乃缘于近日之旧友重逢。
三十多年前大学毕业,从未想到要当教师的我走上了讲台;斯时,青春尚在,热血犹存,怀抱“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之伟大抱负,认真地做了老师。于是,就有了平生的第一批学生,后来,又有了平生最后一批学生。几十年岁月风雨,昔日的“细伢子”、“细妹子”早已“绿树成荫子满枝”,事业兴盛,家道兴隆,最早的学生们,儿女大多大学毕业,有的还结婚生子,昔日青涩少男少女,居然毫不夸张地当上了爷爷奶奶,这让我这依然还只是父亲的老师深感“羞愧”。岁月流逝,人生歧路,师生之间难得一聚,甚至有一别卅载,只有梦中遇到从未谋面的学子们。好在如今科技发达,资讯先进,手机微信,联系方便。所谓千里咫尺,如在眼前。但尽管如此,犹不能握手言欢,相拥对视,绝对不能解心中之慰渴。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影像再清晰,语言再清楚,怎可及面对面的“嬉笑怒骂”?所以,任电视远程教育如何去吹去喊,绝不如师生共聚一室,耳提面命。
只是,在我即将退休之前,心中也生出许多腐迂硬臭,怎是在思索自己该怎样做老人。因为人一老,便会逐渐回归童年;可是,童年是可爱的,老年是可厌的。童年的无知是稚气,老年的无知是痴呆;儿童的顽皮是可爱,老年的固执是糊塗;儿童尿了裤子是母亲深深的嗔爱,老人尿了裤子是举家无可奈何的无奈;儿童问上一万个为什么,人们会乐痴痴地回答他一万零一次,而老人问上一个为什么,周遭众人无不是烦而恼之远避之。故人到老年,务必自省自知自爱,其重中之重,便是避人!尤其是要远避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因为与儿童处,一般的天真无知,儿童不懂得嫌弃;与老人扎堆,虽然一般的痴呆,但无非是五十步笑一百步,一个百丑图而已。可混迹于青年人之中,真正是一件大煞风景的事情。故此,退休之前曾撰文明志,人之将老,万勿往青年人中扎堆,无他,尽管不自取其辱耳。
于是,这二年,有些学生毕业几年几十年的种种聚会,敝人基本上做到了“避而不见”,事实证明,如此“行径”,于人于己,似乎都是有利而无害的。于是,自己对如何做老人又多了几分信心。只是,仍有一些学生相邀约的小聚小酌,我还是参加了,反省自己,仍是“革命”不彻底,意志不坚定之故。也曾仔细考量过,不参加者,大抵其中总有一定的可以谓之冷淡的情绪;而参与者,几乎都是全部的满满的浓烈情感充盈其中。由是可是,自个儿对如何做老人的反思云云,还是有些自己内心的一份虚伪。
前些日子,在打工诸杂务暂告一个段落之后,只身从琼岛返回长沙,蜗居方一日,即从长沙回故乡住了三个晚上,后一日,又去衡阳旧城待了三天,这一周的时间,我的故交,我的学生,凡得知消息的,都互相邀约,过来看我、陪我,吃饭原小事,聊天乃正题。无论与谁在一起,没有“热烈欢迎”的俗套,了无“招待不周”的虚语,一切都是出自内心的真诚、自然。真个是如兄如弟,情浓于血,如琴如瑟,天籁自出,这一份水乳交融且远离尘嚣的真性情,非亲历者而不可喻其矣。这几天,目之所睹,无非情事,口之所言,无非情语,有不远千里中途下车雁城而匆匆一晤者,有驱车二百余里,只有相聚几十分钟者,有于烦忙中挤出几个小时陪你吃一顿饭的,更有许多身在外而频频赖微信传递种种信息的,真让人不自主地想起了元好问的那句“生死相守”的名言。
这些天,尽管一天只睡了四、五个小时,身体真还有些疲惫,但人却不累,因为心是激动而情是热烈的。更让人感到欣慰而又自豪的是,所有的朋友们、同学们,无不有着比我更理想的事业,成功的人生,他们坐在你的面前,无分年龄,无分职业,都是“清一色”的朋友,没有一丁点儿社会的“俗”,只有一种人间久违的“雅”,谈笑风生,了无隔膜。不只是回忆几十年的旧闻往事,更多的是今天形形色色的五彩斑斓的世事与家事,甚至是自个儿的“隐私”。我想,在今天的社会中,还拥有着这样一些真诚的人群,恐怕是凤毛麟角,世所举匹了。
白居易先生说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那是萍水相逢的一种同病相怜;而我今天要说的却是:“同是人生多情者,相逢务必曾相识。”因为,人生诸情,其实最可贵者是“总角之交”的初相识,“耳鬓厮磨”的曾经相知。中国人有句俗话说“夫妻是原配的好”,大抵就是这个意思。譬之房屋,当初所始建,那怕是陋室茅房,但一柱一窗,楔合自是完美。及后,那怕是用金柱银扉,换上昔日的木柱瓮庸,但榫接已失固有的“天作之合”,怎么样也是个“貌合神离”,以此欲求固之久长难哉!所以,人生如世,一定得珍惜最早构建的茅草房,最初认识的“患难之交”,茅房民舍,比不上金玉满堂,但其坚固牢实,足以蔽风雨,避虫蛇;患难之交也许后来都不是达官贵人,但都有一种世俗所难寻求的真诚与质朴。人生有了这座茅房,有了这份感情,任南北歧路,任世事沧桑,人在心即在,人在情便在,情在而必定能生死相许,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实实在在感觉到自己是最幸运的人,因为,我拥有着太多的真情与实意;于是,我又悄悄改变了自己的主意,在未完全进入老年痴呆之前,有些相约可以婉推,但有些相邀可以赴约,千万别远离了这些朋友,依然和他们在一起,享受这月白风情和、冰清玉洁的真挚感情与美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