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欲哭中医已无泪

(2023-05-16 19:25:34) 下一个

欲哭中医,心中悲也;哭而无泪,泪已尽也。尽管三年抗疫有功,政府大力支持,当下似乎迎来了中医发展的黄金时期;不是老夫悲观,中医之破败凋零,直到消亡湮没,已成不可逆转的定局。吾一介草民,平生治病无数的“不法”医生(声明:为遵纪守法,现在拒绝看病了,除非至亲挚友),那怕来个勃苏哭秦,也不会有任何意义。

今天发这些牢骚,是因为早几天看到两张中医处方,让我深深感到,中医危矣,危在旦夕!根本不需要别人亡我中医,中医一定会将自己消灭的。

第一张处方是1966年3月29日的,处方人是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田鹤鸣医师;十味中药,嘱服三剂。三副药共0.35元。

柴胡八钱;半下五钱;生姜三钱;泡参三钱;黄芩三钱;甘草二钱;大枣四枚;升麻四分;瓜蒌乙两(一两);牡砺乙两。

当时中药按旧16两为一斤的标准处方发药;三钱约等于今天的10克。

另一张是2023年04月19日的中医处方,郑州市二七区福华中区卫生服务中心某医生所处。总共46味中药,三副药共562元。

姜半夏60g 黄苓 50g 党参 45g 大枣45g 石菖蒲30g 川芎30g 醋香附 30g 炒蒺藜20g 菊花20g 黑顺片80g 生石膏 120g 干姜 60g 鼓炒白术 45g 龙骨90g 牡蛎 45g 煅磁石 90g 首乌藤90g 合欢皮30g 乌梅 100g 细辛 30g 桂枝30g 肉桂20g 黄连 35g 黄柏 30g 

当归 30g 花椒20g 黄芪 120g 升麻25g 陈皮.30g 赤芍30g 地龙 30g 炒山桃仁30g 炙甘草 30g 红花30 熟地黄 60g 天冬30g 麦冬30g 茯苓80g 醋五味子 30g 巴戟夭30g 原砂仁15g 芒硝 25g 枳实30g 厚朴30g 柴胡160g 

两张中医处方一比较,真的很有些意思;短短的57年,两张处方就见证了中医药的衰落和破败。毫无疑问,两相比较,二者隔之霄壤,前者是治病,后者是荒唐;可以断定,前者有效,后者无功!且不说药的价格等问题,单就处方药物量就是中医的笑话。

作为一位边缘化的正宗中医,可以明确告诉诸位朋友,不管对不对症,普通处方一般是8-11味中药,最多不会超过13味;只有那些熬制膏丹丸散的特殊处方,才会有二三十味中药,但最多也达不上面46味中药的规模。这道理非常简单,一个人去看医生,一般就是一个病,即使是一身病,也有个标本主次;也就是说,任何一张处方,只是解决一个问题。针对任何一个疾病,尽管适用的中药有几十种,但我们必须选择具有充分必要条件的药物,不可能也不需要全部都上。比如攻克一座碉堡,有二个手雷便可炸毁,既不要大炮飞机一齐上,更不要动用核弹氢弹什么的。一张处方46味药,恐怕可以称为千古之最了。过去,大凡一张处方超过15味,我的父辈们会斥之为“乱对章”,是典型的“牛药郎中”。

还有更重要的,中医处方,都是有成方的,什么病,用什么方,古人都有验方的;“乱对章”就是指不按成方处方,东拼西凑,杂乱无章。中华古典医藉浩如烟海,每部医籍中都有成方;比如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有方剂113首。过去拜师学医,《脉诀》《汤头歌诀》等书是最基本的读本,必须要倒背如流的。“汤头”就是今天的方剂,《方剂学》是今天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该书共收临床常用方剂362首。所以,任何一个合格的中医所开的处方,内行一看就知道是用何方治何病。上面1966年的处方,用的就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主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依方推症,该患者或是感冒三四天后未愈,出现的少阳症候;或者是因气郁不畅引起的月经不调两肋胀痛诸症。

然而,2023年这张处方,简直是在侮辱中医,甚至是在草菅人命。按处方临床诊断为“不寐症,心肾不交证”,也就是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假设这个诊断是正确的,首选最佳方剂就是“交泰丸”(《韩氏医通》卷下)。这是治疗心肾不交的著名中药方剂,主治心火偏亢,心肾不交,怔忡,失眠等症。方剂组成就二味药:生川连18克,肉桂心3克。临床处方,再加上几味,也就八味十味药足矣。这里却开成了64味药的“大杂脍”。寒热温凉,诸味杂陈,不知道究竟是要治什么病。处方中许多药用得莫名其妙,比如砂仁,枳实,厚朴,桃仁,红花,地龙,芒硝,细辛,生石膏等等,与失眠风马牛不相干,天底下那有这般郎中,真让人啼笑皆非。

该处方不仅药物庞杂,好比是西餐的牛排加青椒,湘菜红烧排骨加糖醋;而且份量太重,远远超过剂量的“红线”。方中最少是20g,一般是30-50g,最高生石膏 120g,柴胡160g;细辛一药,最多不可过5g,竟然用了30g;干姜 60g,也是大大突破了用量的临界点。整个一付药共有 2010克,真不知道要用个多大的锅才能装得下。

好在今天伪劣中药充斥市场,如果是60年前的药品质量,病人吃了这3付药,不出事才怪。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真不知现代中医学院的老师是怎么样上课的。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教学多是纸上谈兵,没有足够的临床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上永远培养不出真正的中医。合格中医的培养,一定需要父子师徒相授的口耳相传,这绝不是哗众取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老沉 回复 悄悄话 中国三大糟粕:中医阴阳五行巫术,武术和迷信。不彻底清除这些糟粕,中国永远不会成为发达国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