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花甲,就是老人了;尽管说如今平均寿命提高了不少,什么60岁还是壮年,这都是扯淡的事。那怕活到100岁或更多,过了花甲就是老人了,老人就不可能像年轻人了,这是自然法则。
人到老年,只说老人事,这也是人老不糊涂的标志之一。如果人到老年,还一个劲地说青年事,语不当时,言不应景,毫无疑义,应该是糊涂了。
老子云,大道至简。可见,一个人的层次越高,就越简单。人之老矣,即便再不济,就凭数十年的生活阅历,层次也应高一点了;所以,人到老年,必须简,简多简少是境界,简与不简是智慧。
怎么简?简什么?人到老年断舍离,老人不说青年话。
什么是断舍离,大家早已稔熟于心了,无庸赘述,这里只说老人特殊的四种断舍离。
一曰断情。老年人恋旧,恋旧便难捨过往之情。其实务必要明白,情是一种社会产物,一花一世界,一世一尘缘,“情”从来就不是保鲜物。随着个人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角色的变换,情一定会因之而生变化。所以,人之老至,当断然舍弃生命中已经无缘的人;其中最难做到的就是自作多情。怎么说呢,人到老了,总会把情感的支点放在过去,总是坚信某某跟我绝对铁哥儿;尤其是曾经给予帮助过的人,总会觉得对方会记住这份过往的。其实,友情长久的关键因素是自身的价值;人渐老去,于他人言,只有负担,没有价值。时间久了,铁也会生锈的。至于曾经有恩于人,老来一定要彻底忘却,否则会是沉重的精神负担。要知道,忘却最快最彻底的就是曾经接受过你帮助的人,这便是人性。当然,知恩图报,滴水涌泉的人有;但有一二个彻底忘却的人,会让你不能忘却的。所以,千万不要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一切随缘,顺其自然,毅然断情,老年必也。
二曰断事。这里所说的断事,绝对不是说老了便无所事事了;恰恰相反,年青人可内卷,老人不能躺平,老有所为,乃是养老之上策。所谓断事,是指坚决不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本来,在纷繁复杂的世事面前,人的力量是渺少的;且人力终究有时尽,不是所有事情都能人定胜天。人到老年,不止是智慧与力量已大不前,更重要的是智略与能量今非昔比;一旦退出过去曾经属于你的生活舞台,你就没有了角色,连跑龙套都轮不上你。无论你愿意与或,你已渐渐成了社会边角料;千万不要以为舞台中心还在脚下,不要轻易承诺为他人办事。到时候事多不谐,自己纠结,他人郁结;不如轻装简行,断离一切尘世俗务,无为无能,老之幸也。
三曰断欲。老年断欲不是指名利之欲,追逐名利是年青人的事,倘若退休之后仍有名利之欲,愚之甚也。老年断欲有二层意思,一是
不要一味沉浸在曾经的些许成功,更不要纠缠于以往的懊悔遗憾,放下过去,因为往者不可谏;拥抱老来,明白来者犹可追。人生天地间,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忘记曾经的纷扰,珍惜当下的悠闲,从容豁达,自在洒脱。二是不要太在意于健康长寿,蚁蝼尚且惜生,何况人乎?只是这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生自有定数,人力不可胜天。人之渐老,可以注重养生,但不可强而为之,物极必反也;可以期盼健康长寿,但不可揠苗助长,过犹不及也。一切顺其自然,心无旁鹜,必然神清气爽,脑健体康。
四曰断智。智者,智慧,聪明,见识计也,这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但是,它不属于老年人。人至老年,贵之在痴;痴者,傻呆,愚笨,天真也。老年人的智慧要用在洞悉世情看冷暖,阅尽人面逐高低;知世事更如蜀道难,察人情胜似吴江冷。从而让自己置身于功名利禄之外,一定程度上摆脱尘嚣的羁绊。但在日常生活中,真不要以为自己是聪明人,动不动就是“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好为人师,传经布道,成天扮演“人生导师”“职业规划师”和“婚姻顾问”的角色,让年青人不厌其烦,不厌其苦。其实,“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时代不同,道路迥异,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所以,老人最好的伙伴是小孩,多与孩童嘻闹,永葆童心。
以上所述老人四断,说说容易,实施殊难,这是一个艰难的修行过程,非大智慧真觉悟者而不行。10年前我便写下了《当我老时,我有何愿》的文字,并在随后写了至少五、六篇关于老来如何修心养性的文章,且一直在努力践行,自感有些效果,但差距仍然不少。所以,这修行的过程,真有如蜀道之艰难。
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说:“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 老年人之断离舍,又何尝不是有如杂草,一定要努力拔除,不断舍弃难捨之物,逐渐卸掉心上负累,让老来的生命保持一份简单,一份天真。如是才能过去不恋,未来不惧;条件所限,虽不敢奢望江边饮酒,林下煮茗,风中长啸,篱畔短吟;但完全可以窗前看月,榻上读史,引壶自酌,信笔涂鸦。优哉游哉,逍遥自得,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某也曾“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所藏书籍几百年都看不完。奈何年渐老,眼渐花,读书很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