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十月,感覺是個花錢的季節。
一來十月季節,房地產的銷售總是最火的。所謂“金九銀十”,每年深秋時節,國家都要出台好多利好政策,好像十月的季節,人們的腰包也是鼓鼓的,那就買樓吧。看得見,摸得著,買樓買車,妥妥的固定資產啊!
二來這個時候,秋高氣爽,桂花飄香,也是好玩的時候。連續七天黃金大假,到處都是人和車,不要說名勝古跡人山人海,像下餃子一樣,就連高速公路的服務站,都是人滿為患。
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我看到很多父親們,帶著一家老小,蹲在自己心愛的電動汽車旁,吃著方便麵和時令水果,享受著最樸素的天倫之樂。而有限的錢,一定是花在名勝古跡上面的。
所以,如果地方政府有幾個名勝古跡,那絕對要“靠山吃山”,“靠名勝吃名勝”了。
這就是最淳樸的最底層的中國人的出行生活。
所以,有朋友說,節假日最好不要到內地觀光是完全正確的。
說說我到內地省親的瑣碎事,兩件事情,或可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血溶於水”的獨特魅力,以及尊重與多元化的思考。
先說我姐姐。
她今年七十有三,適逢本命年,雖然小心翼翼,最終還是病倒了,甚至住進了ICU。我姐夫急得不得了,不斷給我大哥、二哥發微信(同一個城市),報告姐姐的要命情況,我就安慰我姐夫,說姐姐沒事的。
原因很簡單:
因為父母都活過了80歲,她家的生活條件比父母在時好多了,還經常運動,鍛煉身體,氣數一定未到,壽命理應超過父母才是。
老實說,我來港生活十幾年,好多習慣和觀念都變了,唯獨對兄弟姊妹的情意沒有變。聽到姐姐病重這個情況,我第一時間買到香港西九龍到大哥家裡的高鐵票,幾個小時就到了目的地。休整了三天,國慶節我們哥仨就自己開車去看望姐姐。
真的難於想象:當我們一行當天抵達姐姐家時,我姐姐竟然神奇地恢復了狀態,完全看不出她是從ICU病房裡出來的人,當晚就下地為我們哥仨在酒店接風洗塵。令我們感到十分意外。
更難理解的是:
第二天,我姐姐還指揮我下廚房幫她搞菜,包餃子,招待我們這些遠到而來的兄弟姊妹。她的好狀態,讓我姐夫和從歐洲趕回來照顧母親的獨生女兒,都感到十分震驚:當天中午,我姐還破天荒地吃了一小碗飯,以及10個水餃。令我們感到十分的欣慰。
尤其是我走的那天晚上,我姐姐拉著我的手,竟然跟我嘀咕了兩個多小時心裡話,令我感受到母親般的關懷和呵護。
看來,人類真的有所謂的精神的力量,很多時候甚至是無窮的。我由此想到當年毛澤東的時代,我父母一輩人,是如何依靠著精神的力量,為中國的三線企業做了巨大的貢獻。我由衷佩服毛澤東當年的思想教育,的確是到家的。
從我姐姐的身上,我覺得,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一對孿生兄弟,互為轉化,而非對立的關係。生病了,自然要接受治療,哪怕住進ICU,這是唯物主義;而兄弟姊妹的久違見面,猶如久旱逢甘,大地便起死回生,這是唯心主義。的確是如此的神奇。
再說我大哥這兩口子。
我大哥在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大。文革初期,早早就離開父母,學會獨立打拼,的確吃了不少苦。找的老婆也是當時的城市小市民家的知識青年。
兩口子養育了三個兒子,在哪個年代,也是很不容易。當年為了一日三餐,養家糊口,夫妻沒有少拌嘴,甚至打架,有時候,還鬧到單位上,搞到大哥很沒面子,以至於影響到升遷,但不管怎樣,還是原配夫妻到了今天。
如今,老兩口都退休在家,你看我,我看你,也是逍遙自在,沒有任何想頭。唯獨大哥與大嫂知識層面完全不一樣,自然興趣愛好也不同。
我大哥喜歡攝影,看書,抽煙;我大嫂喜歡燒香拜佛,閒言碎語。因此,兩口子一直以來,都是各行其事,各玩各的。平日生活也是湊錢吃飯,分得十分清楚。
聽我大哥說,像他們這樣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出生的退休夫妻,在中國是比比皆是。過去老話講“妻憑夫貴”“母憑子貴”,而現實是:夫不貴,子也不行,夫妻也就“貧窮夫妻百事哀”了。不吵架才怪。只是他們的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讓他們覺得婚姻是一種信念。
所以,我在大哥家小住的幾天,常常看到大嫂與大哥為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拌嘴紅臉,大哥被大嫂氣得臉如豬肝色,我想,如果三天兩頭這樣拌嘴生氣,即便講究養生,按時吃藥,吃保健品,也難免不會發生心血管疾病。
事後,我問我大哥為何不能控制情緒,他說女人都是這個樣子,就喜歡嘮叨嘀咕,非要另一半按自己的意思辦。比如打掃衛生,洗碗,洗澡這類事情。這也許就是中國今天退休家庭特有的夫妻文化。
所謂“一個床上不睡兩種夫妻”的說法,看來是真的。因為,中國的傳統夫妻文化,就是零和遊戲。不是男的厲害,就是女的生猛。一方必須聽另一方的,沒有中間地帶。否則,兩個人永遠就是咯咯碰碰,沒完沒了的。
然而,今天的國際社會,是多元化的,並非一元化的。無論政治,還是經濟,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學會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彼此客氣,尊重和包容,多元化一點,總是好事。這似乎與膚色和人種沒有關係。更是大的趨勢。
一個家庭是這樣,國家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