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背影

一个人的成长如此孤寂,有时,我们需要一个灵魂里的伙伴,来见证与分享所有快乐与忧愁……
正文

下乡日记一则

(2023-02-16 00:49:18) 下一个

   聚会时扯到自制豆腐的话题,突然想起当年的日记里有记录过豆腐的制作过程,便翻开给大家看,大家看后感慨最多的就是:早知道,自下乡那一天就该把点点滴滴都记下来,当时怎么那么笨!曾经熟悉的场景,在你的日记里又重新呈现了——

   进入初冬后天气开始转凉,果业队里摘苹果、挑苹果的活儿也全结束了,做豆腐的季节开始了。早听说过做豆腐的活儿是件美差,每年大豆收获完后,大队上都要从果业队挑些人来做豆腐,为提高知青的情绪,今年大队决定从知青中挑出六个人来,由果业队副队长指导我们怎么做。做豆腐的工具大队里都有,去年的豆腐房被占用了,便借用了果业队的看山屋和锅灶,看山屋坐落于枣树沟的半山腰上,离村子有点远,但屋前有口甜水井,这或许也是选择在枣树沟做豆腐的原因。一切都是从头开始,首先是垒猪圈,豆腐渣是最好的猪饲料,不能浪费,大家于是满山上找石头垒猪圈。猪圈垒在看山屋的后面,猪没多大的本事,那猪圈用石头干垒就行。去集上抓来两只没上膘的壳郎猪放进猪圈里,便开始了做豆腐的全过程。

   应该说做豆腐比挑苹果要轻松的多,一年里难得摊上这样的美差,而且还能拿到满工分。每天上午,三个人负责在屋里拣黄豆,三人一块儿拣不用一小时便拣完了;另外三个人跟着果业队副队长去周围砍柴火,屋前屋后都是树,砍柴也用不了多少时间。下午会忙碌一些:一人负责把头天浸泡的黄豆舀入石磨孔,几个人轮流推动磨杆,磨出原浆后放进包袱里榨出豆浆,等锅里的豆浆烧开后,用勺子将卤水一点点洒进豆浆里,几分钟后,一锅豆浆就变成了豆腐脑,稍微凉上一会儿,便将豆腐脑舀进一个放有包袱的柳条筐里,然后用包袱将豆腐脑封好,加上木盖,木盖上放块大石头,几小时后,一筐还带着热气的豆腐就做好了。

   另外,还有一些过程不能不提,就是做豆腐的时候常会有一些人来豆腐房逗留,豆浆烧开后,他们准时地来到豆腐房的门前,也不说话,就那么站着,果业队副队长知趣地拿起屋里的几只水瓢,舀起半瓢豆浆递给他们,那几个人便蹲在门口慢慢地喝;豆腐脑点好后,又有一些人来到豆腐房门前,副队长又拿起水瓢,每人半瓢豆腐脑,豆腐脑没豆浆那么热,喝起来会快一些。这些人看着不是太熟,看到副队长殷勤的样子,也不便问,还好,没看到有来蹭豆腐的。豆腐压好后已是傍晚了,最后的过程是推着豆腐车去村里换豆子,当然,大队上会给我们多加两个工分,这时村民基本都收工了,男人们都在自留地里忙碌,女人们则在屋里忙着做饭,听到敲梆子的声音,有些女人会走出来,一斤黄豆换三斤豆腐,村民还是很乐意换的。大队办豆腐房只为给村民提供一种福利,不指望赚钱,工钱由大队上出,收来的黄豆够下次做豆腐用就行。

   直到腊月二十七这天,豆腐房才停办了,知青也要回城里过年了,当天里,大家一起将做豆腐的工具和那两只上了膘的猪从山上弄回了大队。算起来,做豆腐的活儿干了整整有两个月,终于了解了做豆腐的全过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canhe 回复 悄悄话 博主好珍贵的回忆!博主是个生活的有心人,能把几十年前的做豆腐场景再现,还有上一文理理发店的描写写得如此详细生动,真的很佩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