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背影

一个人的成长如此孤寂,有时,我们需要一个灵魂里的伙伴,来见证与分享所有快乐与忧愁……
正文

第一次登烟台山

(2024-09-03 02:05:41) 下一个

   每次翻出日记里的这首歌,便会想起第一次登烟台山的情景。插队的时候大家喜欢传抄歌曲,我的日记里抄录的歌曲最多,大都是文革前的老歌,这首《烈士墓前》也是文革前的歌曲,当然算老歌——

   记得是在小学一年级清明节的那天,学校里组织我们去烟台山扫墓,从学校排队出发,一路上大家唱的就是《烈士墓前》;歌曲是扫墓的前一天老师才教会了我们的,其中那句“革命传家宝一代传一代,今日红领巾正是第二代”让今天的红领巾唱就会显得不合时宜,所以后来便将“第二代”改成了“新一代”,改完后多少代的红领巾都可以唱了,都不会过时。而在我们年少时,当然属于革命的“第二代”,也坚信共产主义会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实现,小小的脑袋里装的全是老师给的标准答案。那时的烟台山还是军营驻地,入口处设有岗亭,岗亭里有士兵持枪站岗,平时不能进,每逢清明扫墓时才会对外开放。一年级的我们是第一次登烟台山,大家沿着崎岖的山路缓慢行进。四月里正是春暖花开时节,顾盼着周遭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花朵,大家都很兴奋,吵吵嚷嚷喊个不停,这时老师就会制止:“都别吵!”因不放心又加了一句:“一会儿到了烈士墓前都要保持静默,不许乱说话!”老师的话还是起作用的,登到最高处,站在了烈士墓前时,大家果然都不再随便说话了。默哀,宣誓,中队长代表全班将一条红领巾系在纪念碑旁的铁索上。然后,大家绕着纪念碑走一圈,仔细看完侧面与背面的碑文,上面有一半的字我们都认得。

   扫墓结束后,各班的老师领着学生们在烟台山转上一圈,毕竟进来一次不容易。选择一道山坡往下走,首先遇见一栋四坡顶砖木结构的洋房,房前的绳子上挂着晾晒的衣服,洋房门显得有点破旧,老师告诉我们解放前这里曾是外国领事馆的领事官邸,现在里面住着军官家属。再往下走,杂草丛中又看到几栋有着木质外廊的欧式建筑,老师说这些漂亮的房子也是解放前外国人盖的。但看上去比刚才的洋房还破败,昔日的风光只有靠想象了。烟台山是个半岛,三面都是湛蓝平静的海水;四月份的天气不冷也不热,春风吹过闻到一阵阵花香;树丛中传来各种鸟儿的鸣叫声,有两只野猫从树丛里钻出来见到我们又马上退了回去,岛上住着兵营,应该饿不着它们;岛西边的悬崖下面有一处修船厂,走近后往下看,一艘刚修好的船只沿着滑道正在下水......时间已快到中午,老师没有领着我们多转悠。来时走的东门,回去时需要走西门,西门口也有士兵站岗,只可以出不可以进。出了西门,老师便让大家解散回家;眼前的街道显得有些陌生,平常很少经过这里,跟着大家一起走,倒也不担心会迷路。由于家离烟台山比较远,到家时已过了十二点,一上午玩得很开心,心中期盼着明年的清明节。

   一个月后开始闹文革了,一切都不正常了,师生关系变得紧张,老师开始怕学生了;有些标准答案也不再标准了,年少的我们不再分得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文革闹得越来越凶,低年级学生都停课回家了,啥时复课不知道。第二年的清明节,学校里仍没有复课,自然不可能组织我们去烟台山扫墓了......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驻防军队撤出,烟台山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将山上的英、美、日本、丹麦等国家的领事馆旧址重新进行修缮,成为了一个旅游景区,想上去需要买门票,若想登上纪念碑后的灯塔,还要再花十块钱。直到这些年,烟台山才对市民们免费开放,但我也只是每年去一次,每次上去看时,都会有些变化,而第一次登烟台山的情景,如今回忆起来仍是那样清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