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凭什么不能365天都享受供暖?

(2023-01-23 23:55:53) 下一个

凭什么不能365天都享受供暖?

                             2007年11月7日

何必

今天起,北京进入试供暖阶段,全市小区、公共建筑将逐步通暖气……(略。)

网上流传着“高校BBS爆笑签名档(搞笑)”,其中涉及到供暖的内容是这样的:

15、(清华供暖情况)暖手基本靠口,暖身基本靠抖,情侣基本靠搂,单身基本靠走。写信动不了手,投诉只能乱吼,温度何时能有?学校回答说否。不是七十老叟,一点耐力没有,这才“十一”出头,你就冻成小狗,西伯利亚南走,你还有命没有!!  

又到了供暖前夕,屋子里面冷冰冰的,很是难过。

北京市的新闻媒体也纷纷就此做文章。有报纸采用什么政协委员的访问内容,质疑北京市为什么在供暖时间上依然按照几十年不变的方式。而为了中国产品质量而牺牲了的北京电视台,在全面禁止负面报道的情况下,对此只字不提,只是对供暖部门进行了什么样的准备大书特书。

咱北京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供暖网络,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供暖网络。就凭这,也足以让咱们这些待在北京的主儿们扬起头来骄傲地俯瞰全世界了吧。

往年,咱做新闻时,适逢到了供暖季节,总是要找点子老旧社区,在管网年久失修的地界儿,说说那些寒冬腊月当中得靠着一层又一层的衣服抵御寒冷,原因就是供暖后温度不达标;咱也尝试着拨打长年不变的客户服务以及监督电话号码,现场实录下那里是何等繁忙,到了永远占线的程度。

不信,凡是在媒体的人都可以试试看。

这两天北京阴冷阴冷的。俺在屋子里面,都不敢赤脚穿拖鞋,必须得套上袜子。

有消息说,现在的室外温度是近年来北京最低的。

看着大街上穿得厚厚的男女老少们,就知道他们在家里恐怕也得缩成一团,望眼欲穿地等待着正式供暖日期的来临,手脚冰凉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还别说,两个月前咱还真就有过享受室内暖气的光景。

当然,那不是在北京,也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挪威。

今年夏天,是50年来奥斯陆气温最低的。奥斯陆属于海洋气候城市,降水量大,每个月当中有多一半都在下雨。缺少阳光,让挪威人罹患忧郁症人数居高不下(当然,也有临近乃至进入极地昼夜时间变化较大的缘故)。为此,挪威人、以及斯堪迪纳维亚诸国的人们,当然还包括隔海相望同样被阳光所遗忘的大英帝国的人们,夏天纷纷跑到南欧去晒太阳。咱也凑份子,今年夏天去了西班牙马洛卡经历海水浸泡后的暴晒,弄得像野猪似的到处蹭后背,以缓解阳光给皮肤造成的瘙痒。

回到奥斯陆,依然阴雨连绵。这时,就可以将室内的暖气打开。别忘了,那才是北半球属于盛夏的8月份。也就是说,是否开启暖气,完全是个人的选择。一年365天当中,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打开暖气。

挪威是用电供暖。这种供暖方式决定了,各个房间都可以形成独立的供暖对象,而不必使用与其他房间相关的管网。这就如同家用电器一样,是否使用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并不需要依赖于邻居乃至其他。

奥斯陆人口规模也就是45万人,因此其供暖网络注定不会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我不知道,挪威的供暖网络是不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但我能够亲身体会到的是,当我感觉需要暖气时,随时可以打开使用,而不需要什么供暖网络先进的性,更不需要拨打那些形同虚设的客服电话或监督电话。

北京在供暖方式上做的文章也算是不少了。什么统一供暖分户计量,什么独立供暖,等等。在媒体一片歌功颂德之后,我们看到的却依然是供暖领域经年累月的不可理喻。供暖开始后老旧社区怨声载道。而在正式供暖前,人们更是眼巴巴地盼望着暖气能够工作起来。

由于年龄、性别、体质等方面的差异,个人对环境温度的需求是不同的。应该说,我的身体还算是凑合。可那些老年人、小孩、妇女(特别是孕产妇)以及身体虚荣的人们,对于温度的需求就会高一些;或者说,他们的身体对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这就要求室内温度能够尽量保持恒定。

换言之,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对于供暖的需要是不同的。那些家里有体质虚弱者的住户,比其他家庭需要暖气的时间要长,因为他们无法忍受正式供暖开始前和结束后气温还很低的环境。

于是乎,近来人们有着千奇百怪的采暖方式,什么电暖器,什么液化石油气,什么柴油供暖,等等。这种状况给商家造就了发国难财的机会,更由于上述种种取暖方式由于能源转换方面的巨大损失,使得能耗急遽增加,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

这之中,还有的人干脆将在北京的亲戚都聚拢在一个住户当中,人为造成家庭性质的统一供暖。

这种人户分离的状况,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节奏被打乱。更为严重的是,这使得那些离开住地的家庭的邻居们苦不堪言:不管是独立供暖,还是统一供暖分户计量,都要将不少的热量消耗在温暖隔壁家的冰冷的墙上,使得自己的供暖消耗大量增加。

改革开放是个市场化的过程。人们说,福利供暖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建设部等衙门恶狠狠地将福利供暖当作是不共戴天的对手,必欲置之死地。2005年12月,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可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供热的商品化、货币化。这种市场化的路数被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们拍手称快。

可福利供暖取消了,供热体制改革到了商品化、货币化了,可咱交钱却还是得苦苦等待着正式供暖日期的到来。

人家热力集团方面也是按部就班,不紧不慢地走着官样文章。这种发端于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中供暖的方式以及始终日期,却没有跟随什么商品化货币化而有所改变,在供暖费大幅提高之后,供暖质量却没有任何提高。

说北京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供暖网络,这话听起来就像信产部宣传已经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通讯骨干网那样,而在中国的人们却不得不忍受比发达国家高出10倍的话费水平。同理,北京这个全世界最先进的供暖网络,带给咱们的却还是几十年不变的11月15日正式供暖、次年3月15日停止供暖。不管今年的当前是不是近年来北京气温最低的,供暖日期都要保持一成不变。这让太多的在北京的人哆哆嗦嗦,洼凉洼凉地感受着中国特色的与时俱进,并在如此情况下白白亏待了在全世界最先进的供暖网络给咱们带来的丰功伟绩。

北京媒体找了什么政协委员抱怨集中供暖日期不应该统一,而要区别对待。这种说法本身从技术上就有问题。前面说过,对供暖的需求因人而异。就目前的居住情况看,从原先的按照单位到现在的按照财富划分居住范围,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变化;而按照个人对供暖需求的不同而划分居住地,显然是不可能的。

问题就在于,福利供暖取消了,但福利供暖的方式依然如故。按照一成不变且缺乏科学依据的供暖日期来进行供暖,本身就是对供暖体制改革到商品化货币化成果的极大讽刺。现实当中北京无处不在的缩手缩脚的人们,就是供暖体制改革也成为委府揽权卸责把戏的又一个显而易见的例证。

这就如同我曾经写过并被比如清华崔之元转发的内容那样,北京交通拥堵的暂时性解决方法,就是将机动车在主辅路进出口的次序颠倒一下,就可以极大的缓解完全由主路完成分流以及公交车进出站功能这种弊端而造成的麻烦。但是,尽管社会上此类呼声早就存在,但当局却根本不为所动,继续听任北京的道路一个也不能少地悉数变成停车场。

其实,从供暖方式上说,采用电力取暖,是最为经济的,既可以节省燃煤消耗,更可以降低大气污染,从能源转换方面也是高效的;对家庭来说,只需要增加最高负荷容量,而现如今咱北京人拥有专利的能够使节电率达到高居40%这种全世界领先的家用(当然,也包括其他领域)节电技术也已经上市,可以大大降低供暖以及其他所有家用电器的用电消耗;更重要的是,电力线路遍及每一个家庭,并不需要重新铺设管线,也不存在现如今热力供暖方面让人头痛不已的线路老化及其所附带的跑冒滴漏和热水管锈蚀等的问题,还可以具备一年365天全天候供暖的技术条件。

当然啦,如果采取电力供暖,作为北京市财税大户,热力集体的存在就失去合理性了,贪官污吏们中饱私囊就少了块肥缺。北京市口口声声说,每年向供暖拨付的财政支出高达几亿元。这当中,什么三公开支,什么五毒俱全,以及什么公共通讯费用,公共住房职务补贴等等,都要在其中列支。把供暖权揽在委府手里,这本身就是利益的需要。这种行政权对供暖权的置换,形成了在垄断条件下市场化扭曲得不成样子的基本格局。

信不信,真要是到了取消集中供暖的当口,衙门还会祭出就业的借口,让热力集团的员工们发出声音,号称是通过集中供暖可以大规模解决北京市就业问题,并且为了社会稳定和不让失业人群带来新的不安的因素,继续维持现状。

像热力集团这种享受着政策性补贴的地界儿,已经成为全员寻租的胜地。反正不需要自负盈亏,扩编收取供暖费的人员规模,在当中安插七大姑八大姨,形成众所周知的国有企业甚至比公务员身份都炙手可热的局面。政策性亏损,当然就要出国考察国外先进经验了,当然就得找三陪安慰那些亏损的头头脑脑的小体格了,当然就得身体力行实践比其他人都先进的性了……

如此这般,咱们在北京的人就不得不在天寒地冻当中,继续忍受着供暖费用节节攀升,但供暖日期却抱残守缺这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次价高甚至假冒伪劣带来的切身感受。

咱现在听得不厌其烦的说辞当中,就有个什么以人为本。什么叫以人为本?在供暖领域,就是以每一个对供暖有着自身需求的人为本。当日益为多的在北京的人都哆哆嗦嗦地苦苦等待着正式供暖日子到来的景象摆在地球人面前时,怎么着也距离以人为本的目标相差甚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