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有关GDP将增长10%预测里的狂想
2006年7月2日
何必
昨天,“《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6)》———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在人民大学召开……(略。)
看到这样的结论,人们或许又可以奔走相告弹冠相庆了。中国经济又可以保持高速增长,有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种种迹象。为此,我们还需要担心什么?高枕无忧吧。整个一个歌舞升平的璀璨景象。
笔者对这样的结论嗤之以鼻。
涉及到CPI指数根本无法表征通货膨胀的真实状况,已经说得太多,于此不赘。
说GDP高速增长并不代表中国经济过热,也是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目前,对于究竟什么叫做过热、以及依靠什么样的指标体系来座标中国经济,进而判断过热与否,这还是个见仁见智炒得面红耳赤的事。其中包含了很多利益集团各自的考量,还有中国知识界社会良知败坏的因素,一向作为党棍学校的人民大学在经济领域作如此歌功颂德溜须拍马的判断,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问题在于,GDP增长10%,应该如何来判断?
今年,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明确了“十一五”时期GDP增长速度控制在7.5%的水平。这为什么?报告解释,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GDP一直晃悠在10%附近,让全世界感到眩晕。现在,最高当局在进行规划时,冀望从高速经济增长当中将增长速度降下来,这应该是个让人关注的事。
中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将其从提高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及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手段,异化为单纯以增长本身为最终目的,这种本末倒置的政治方式和经济方式,已经导致了太多的问题和隐患,比如公共事业的衰败、贫富差距的扩大、资源的匮乏、环境的破坏、社会动荡的加剧、道德水准的全面滑落,等等。而这些问题和麻烦构成了对执政的现实而巨大的威胁时,当局不得不调整政治方针和策略,强行给弥漫全国的GDP崇拜降温,将稍许多一点的资源用来维持社会的有效运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目标,譬如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等。
姑且不说这类目标的真实含义如何、以及在目前的政治体制下到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只是看,在目前地方割据形态基本形成的局面下,这种降温是否能够得到地方上的认可。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房维中《地区规划与全国规划竟然大相径庭》一文中指出(何必注,略。)
而连一向被当作是中国民间经济发展模式范本的温州,也由于曾经任萧山市委书记的王建满到任温州市委书记并拉开招商引资加大重化工业占比,而使得中国这唯一的一块政府干预方面的净土行将就木被彻底送进历史。
当全国各地都在执行着各自比全国规划高得多的GDP指标时,当县域经济以高于全国人大规划速度60%的幅度执行经济政策时,说什么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在7.5%,只能是全中国流行的一个巨大的自欺欺人的道听途说。
而这样的现状,更是温家宝报告中宏观经济、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效率、城乡区域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水平、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等治理目标的预期成为空话和海市蜃楼。
5月份,雷曼兄弟有关全球经济监测的报告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是明显缺乏质量(略。)
6月9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何必注,略。)
这两天很引人瞩目的,就是全国性煤电联动机制再一次粉墨登场。这次又完成了对国民财富的进一步掠夺。全国各地居民电价在没有经过任何哪怕像遮羞布那般的听证会程序的情况下,争先恐后涨了上去。
针对坊间有关上涨居民用电价格哪怕走过场似的开个听证会的质问,政府的官员怎么说的?这个国家决定的,不需要进行听证!这大概也是现在的政府在2003年新政后还对行政许可法做了点什么之后,对法治总体倒退的具体表现。
说类似水电气煤铁路等等具备不可替代的垄断性质的行业,由于涉及到太多的人群的利益,在价格形成机制上应该确保程序公正,这都不过是老生常谈。麻烦的是,这些公共事业中价格的攀升,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可以肯定的是,如此基本品价格的上涨,会引发成本向生产和消费的终端传递,导致价格的全面上涨。
现在,全世界都在担心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危险,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导致大门洞开,所谓资本市场相对封闭、人民币尚未自由兑换等等使得中国经济在1998年金融危机中逃过一劫的条件基本不复存在,而中国内部丧心病狂的财富掠夺形成了巨大的风险和价格方面的定时炸弹,一旦爆发定当地动山摇摧枯拉朽,成全蔚为壮观的21世纪泰坦尼克效应。我们却大喜大悲而无可奈何地成为见证人和殉葬品。
从这个意义上看,人民大学那份GDP10%增速的报告,意义当然就显得不同寻常了。
还不止这些。
温铁军给我发来的高梁、墨翟《2005年中国民族产业大事记》,其中认为,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将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情况,修订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据。渣打银行中国区高级分析师王志浩昨(14)日向记者表示,预计调整后中国GDP数据将增加20%~30%。而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也指出,中国GDP今年将一举超过意大利、英国和法国。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GDP的计算方法改变,服务业部分金融扩大,排行全球第四,超英赶美,一夜之间!匪夷所思!
何以如此?原因多多。其中至少有一个是饶有兴趣的。众所周知,人均GDP1000到3000美元之间是社会最为动荡、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阶段,2003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关口,坊间对于进入这个时期如何避免拉美化、如何处理积累下太多的社会矛盾议论纷纷,这时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调高人均GDP数量,使之尽快超越这个倒霉的月经期,而这在中国,除了母亲和骗子之外都可能是造假的国度里,GDP数据还不是举手之劳?
进一步,即使GDP有着10%并且没有过热,那又怎么样?中国的人均GDP超英赶美了又能如何?留学日本多年的钟庆认为,在不同经济结构的国家之间讨论GDP及GDP增长率毫无意义,后进国家不可能通过单纯的GDP增长而成为先进国家。(何必注,略。)
而按照社科院经济所张宇燕的测算,中国现在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高达80%,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基本上是依靠卖国求荣才得来的。(这方面的内容涉及太多,于此不赘。可见本人博客。)
还有,GDP高速增长后,我们又干了些什么呢?2005年公布的亚行报告指出,如果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我国农民每年至少可减少300亿元教育负担,效果不亚于减免农业税。免费义务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全球趋势。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70多个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压榨绝大部分国家,包括人均GDP只有我国1/3的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尼泊尔等国都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专家分析,2002年我国学费和杂费合计为923亿元,以目前的财力状况,完全可以承担免费义务教育。目前我国的教育投入约占GDP的3%,低于世界平均5%的水平。建议修订《义务教育法》,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并把9年制义务教育延长到12年。
可实际情况如何?无论是教育部,还是国务院,都公开宣称现在只能针对9年制义务教育中的农村学生免除学杂费,城市还有困难!
中国政府承诺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的水平,已经有十多年,到现在也没兑现。如此政府的公信力也还不就那么回事!
2006年第三期《中国改革》杂志报道,北欧专家反复强调,为了保证“所有公民平等享受公共服务”,政府应该承担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角色。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支出占GDP比重逐年递增、公共财政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挪威城市区域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弗斯指出,挪威政府的总支出从50年代的占GDP的27%上升到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的54%。1995年,挪威通过转移支付形式支付的劳动者福利、养老金及其对家庭的经济扶持占政府支出的65%。
与此同时,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却取得了让人瞠目结舌的提升。2005年,中国税收收入达到30866亿元时,按照2005年GDP总量比2004年增长9.9%来计算,中国宏观税负达到17.5%左右,较“十五”期间12.09%的中国平均宏观税负水平上升了5个百分点。
可我们的财政收入连年高速增加,却根本没有公共财政支出方面的点滴改善,以至于人们越来越怀疑,在中国是否有货真价实的公共财政。在政府疯狂敛财的同时,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数量和质量却一泻千里地滑落,质次价高的公共品成为假冒伪劣的急先锋,还通过行政权力强制性消费。
……
这么看,人民大学那份欲盖弥彰的GDP预测,大致上还是不经意透露出来中国可能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