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文学批评
2004年3月18日
何必
3月17日,近10位文学博士“炮轰”池莉、王安忆、莫言、贾平凹、二月河5位名作家,力图矫正国内“文学批评”除了“讴歌”就是酷评的歪风……(略)
在如今讴歌成风的时候,能有人站出来挑战权威,是件挺不错的事。拿那些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大家巨匠开刀,需要不少的勇气。
本人不才,对于文学疏远已久,除了每天挂念那点子糊口所必须关注的新闻事件,再就是得盯住电视机屏幕看别的节目怎么做,实在是没有工夫去看现在的什么文学作品,只是在例行的新闻纪律通风会上得知还有个什么“木子美”的身体写作描绘性爱体验、并被网络英雄们弄成了新闻事件,但媒体对此必须缄口沉默,其他也就是偶尔读到报纸上,看到某某美女作家又当众出言不逊甚至情愿当场扒光了衣服来制造轰动。看了这样的报道的标题,也就懒得看下去,毕竟,美女不属于我,现在也过了意淫的岁数,这类花边新闻还是被专业娱乐记者们淘金的好,有演艺界朋友说起这堆娱记中的一些专门找名家睡的女孩时污言秽语吐沫横飞,让我领略到了时尚作家和相关记者们正在干的勾当,也形成了我当下国内全部文学领域的动态知识。
如此情状里,我自然不知道中国现在还有着世界级的文学家,才疏学浅导致无知于中国文学还能如此的辉煌和亢奋。倒是听人说起,改革开放之初那些大名鼎鼎的文学杂志,如今差不多都已经惨淡经营得连编辑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那时几乎遍地都是、动辄发行几十上百万份的文学刊物,时下所剩无几,为数不多苟延残喘的也就是发个几千份勉强度日,倍显萧条和狼籍。
在这样的境地中,竟然能产出世界级的文学家,要不然是中国文学的生命力已经强到了野火烧不尽死猪不怕开水烫烈火金刚刀枪不入的境界,要不然可能就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怎么着在国外什么三流不入流乃至下流刊物上发点子作品也总算是走出国门闹得个与国际接轨弄来些洋头衔。远处那些乱七八糟的发达国家不说,就说印度,它那运动成绩可比咱差远了,也正因此人家才名正言顺地被WTO当成发展中国家享受如此待遇,中国尽管还很穷,还是有世界级的运动成绩;但是在文学领域,印度好歹还有个泰戈尔,而中国好不容易有个华人高行健弄了个诺贝尔文学奖开创了个中先河,却还由于此人加入法国籍并写了国内负面描写而不许在国内宣传。返观国内,咋也弄不清爽怎么凭白无故就世界级了。
好在一片浮躁喧嚣当中,还是有冷静理性者,敢于站出来拿名家说事,挑战其权威。可想想看,靠这不到“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能做些什么,还是少不了忧心。前些时候做个财经访谈节目,假公济私采访了国家旅游局主管旅游市场管理的老朋友,说起旅游业近年出现“井喷”现象带出了不少市场问题,我对其说到了个人意见,旅游市场是大市场之中的一部分,自然有着大环境中所有的问题,而在大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时,单纯要求旅游市场一枝独秀是不现实的,此厥辞颇得老友认同;“井喷”市场如此,中国文学这萎缩得快成灵堂的地界,凭几个人开这么个会,就能“矫正歪风”、“维护尊严”、“清除赞美”,好像实在也无法让人信服。这些好汉们绝地反击,颇有点堂吉诃德式的凶悍、狂妄和自不量力。要知道,如今歪风绝不止于文学,赞美流行于华夏,人们用各自的毕生实践着“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比恭维更容易”的格言,从新闻宣传、舆论环境、政府文件、企业报告、狐朋狗友、居民小区乃至民众家庭里,这类风尚日新月异弥坚持久,形成了时代文化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凭借文学界几号人就能力挽狂澜拯救世道,恐怕还有功力之虞。
那么,为什么是这么多博士坐在一起口诛笔伐呢?这种整齐划一,大概也是有形式考虑因素。翻开那些报章,看看号称来自外界言论的作者身份,就能让人明白一件事,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公务员、教授、编辑、研究员、职员,说穿了,是中国民众中的少数阶层,是体制内的人,是那些即使在城市当中也属于仅能覆盖人口1/4的福利人群中的。于是,屁股决定脑袋,做什么椅子说什么话,既得利益导致只能帮闲御用化。对于文学批评领域里的批评,也还是走不出这个怪圈,依然有学历崇拜或者叫学历歧视,硕士、本科、大中专者应该是被排斥在此列外的,更不用说像我一类早年间也曾经订阅文学刊物做着作家梦如今却逃之夭夭的广大草民了。这样,批判的武器代替了武器的批判,批评的博士更重于博士的批评,在矫正歪风的开始就铸造着新的歪风。
拿名人开刀需要勇气?做新闻的经验表明,此道中攻击名人是个最简捷高效的途径,这也是娱记们死死追逐明星的蛛丝马迹不肯撒嘴的根本原因。明星如此,名企亦然。在我的经历里,曾应邀写过为企业管理进行评论的稿子,瞄准过目前被啥地方列入世界百强的企业,见报后被该企业问责结果报社不得不赔了两个整版广告了事,但报社还是对这类稿子情有独钟,负责人与我交流时还是觉得暴整名流是媒体不变的法则。推开去说,这几个博士要成为批评家,自然也需要走扩大知名度的路;而歌功颂德捧臭脚已经被大多数人弄烂了,名家也不稀罕,只有红口白牙不吐脏字开骂才更能引起公众和被骂者的注意。最简单的,如果目标针对那些不知名的鼠辈一通热闹,结果当然会无声无臭没什么反应。故此,文学批评的再批评里拿名人开涮,说到底也不过是炒作而已。
就这,文学能清净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