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公交司售对老外“骂不还口”
2004年2月4日
何必
“Chinese pig”、“Dog”、“Fuck” ……3日上午,一名黑人老外……指着司机和售票员的鼻子破口大骂,引起了整车乘客的愤怒……(略。)
看上去,正方反方都有自己的道理,似乎听起来都没有什么错误。不过,这里面却可以看到另外的意味。
我每天出行都是乘坐公共汽车,常常看到司售人员对乘客横眉立目乃至污言秽语,这在北京绝非特例,大概把公交车当作出行工具的北京人都会有所体验。在这当口,没看到有什么“打不还口骂不还口”。公共汽车服务质量差,也是有目共睹的。通常情况下,别说乘客对司售人员“指着鼻子破口大骂”,就算是没有按照他们的指示行动也会招致呵斥讥讽乃至谩骂,更不用说那些外地来京打工或上访或乞讨人员会受到的礼遇。
老外上车稍微一不满意就破口大骂,这是怎么回事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老外这种行为的发生呢?是不是凡是外国人到了其他国家都会如此呢?
其实,把外国人当成外国人的,这是国际上各国的通行做法,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外国人入境就会有特殊身份。只不过,这种特殊的表现却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通常采取的是把外国人当作到本过来占便宜的态度。这种倾向在单边主义盛行美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使是在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也是如此。他们对待本国公民礼貌有加,而对外国人却表现得让人感受到歧视,就算取得了类似美国绿卡那种长久居住身份的人,在出入美国边境时,还是无法享受到美国公民的畅行无阻的待遇,而通常要与其他外国人拥挤在一个通道中慢慢排队,在日本的情况更是如此。日本方面就此说得很明白:是日本人创造了日本的财富,外国人没有给日本带来什么成就(并不是说一点都没有),因此当然不能取得日本国民所能享受的待遇(特权)。
最近,美国为了反恐而对外国人入境采取拍照方法,巴西立即根据外交对等原则也对美国入境者采取同样措施,并将对此举不满的美国官员实施拘留。
现在,中国人到国外去的机会越来越多,却没听说到了国外就可以为所欲为横行霸道,而是一个个都老老实实,即使在国内呼风唤雨颐指气使,一到了外国(特别是那些发达国家)的土地就都夹起了尾巴。这种状况并没有随着中国国力的迅猛提升而有所改变,反而却使得不少中国人越发不能忍受国外的繁文缛节与通行的规范。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些发达国家,不随地吐痰是个不需要申明的自觉习惯,而中国人却不以为然,依然像在国内那般张口舒服,那里也没有人审查乃至处罚这种行为,但每当中国人如此行为时,会遭到周边普遍惊异的白眼,有人甚至会一遍遍地学着吐痰声音直到吐痰者从视野中消失。故此以及其他钻空子的行经,中国人的形象逐渐败坏也就在所难免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留学生大批回国的背景因素之一。不少外国人对于中国人行为特征的概括为“没有规矩”。
这样,才有了内外有别的“没有规矩”现象发生在开篇的公共汽车上:正因为是个外国人,才可以如此飞扬跋扈并逍遥法外,如果换了中国人,大概就不会有如此舒畅了。
去年,南京街头有个老外在文化衫背后用中文写了十诫,包括告诫中国人不要盯着看,不要问是否有外币等等,招致一些中国人的非议,老外也就此表示了道歉。但此后国内有媒体却就此发表评论认为,应该对老外礼而宾之:老外是西方人,西方人习惯里凝视别人是不尊重的表现,于是中国人也不应该凝视对方。这倒奇怪了,而且也让很多外国人大惑不解:老外到了中国,却要让中国人学着西方人的传统去对待,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注目则是一种尊重,老外最起码应该入乡随俗,就像中国人到了国外必须遵守当地的规矩一样。
再看看国内那些所谓专家在中央电视台节目里声称为了外国人的方便,应该在凡是他们能去的地方都写外语(2003年11月4日“央视论坛”),真是对我们自己的民族自卑乃至殖民心态而集体失语。
在公共汽车上那老外骂“中国猪”、“狗”乃至动词那样不堪入耳的词汇,得到的却是笑脸相迎,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示范?这种行为这是什么样的民族心态?就算不上升到什么民族气节,只是扰乱公共秩序和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是否该将这老外绳之以法?如果老外犯法可以不算什么,而中国民众却要对此忍受乃至强颜作笑,那么法律只是调节中国人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依然有着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的“治外法权”?这对于法制化进程意味着什么?这种现象对照起美日等国对待本国公民的态度,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并在国际化的喧嚣中适应这种反差?
我们凡是牵涉到外事就小心翼翼、涉及到外国人就网开一面的惯例,什么时候也能改到人人平等上呢?还是那句话,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必须先自己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