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北京信息化的败局

(2022-12-31 13:14:37) 下一个

北京信息化的败局

                                          2006年3月2日

何必

将在2006年全国范围内展开移动电话网计费网性能检测,并开展对短信计费准确性的试验工作,重点整治行业内价格欺诈、价格歧视、虚假宣传、多收费和乱收费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略。)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会议新闻。其中包含了三条信息:一,2006年开展全国性移动电话计费网性能检测,对短信计费准确性进行试验,整治行业内价格欺诈和歧视、虚假宣传、多或乱收费;二,继续电信资费整顿;三,手机资费水平变化。

消费者针对移动和固定电话的投诉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节节攀升。2002年,最高当局在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来促进信息化”的两化同步进行的权宜之计,目的是为了在发达国家早已进入信息化而中国却还没有完成工业化之际,不至于被国际拉开太大的差距。而这里的信息化,则更多地集中在通信领域,并且由信产部归口管理。

人们奇怪于,为什么在中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出现了至少以十年计的今天,才开始进行计费准确性试验;而行业那价格欺诈歧视、虚假宣传和多或乱收费情况,怎么到了这么多年后才进行整治;人们也在质问,如果这种现象是普遍的,那么这么多年通过虚假宣传、价格欺诈歧视和多乱收费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该由谁来承担赔偿责任?人们注意到,电信运营商们大言不惭地宣称,计费系统存在误差,但每每这种误差都表现为多乱收费,而不是少收或者干脆不收费,这也应该叫做系统误差?项立刚所谓针对业务而不仅是针对技术的规范,其背后透露着什么样的含义?显而易见的是,系统误差是技术层面的,而业务层面则不然、更多的取决于人为因素,或者说到底,是电信方面有意为之,故意想方设法假系统误差之名义搜刮民脂民膏。虽然电信领域的市场化也有声有色,电信、移动、联通、网通分治大江南北,但如此形成的寡头垄断局面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什么直接的益处。人们更在发问,作为伟大祖国首都的北京,为什么通话资费水平在全国最高?高到了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开对此进行质疑,这算是北京的优势?

信产部透露,2005年平均自在非水平同比下降大约9%,而在上一个5年,电信资费已经累计下降大约45%。而在这个领域,北京又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和进步?2005年8月,信产部和国家发改委批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现行的计费方式和收费基础上,增加按日收取基本服务费的预付费方案和分级限时套餐,电信企业可提供不同限额档次、计费单元、资费标准的套餐组合供用户选择。但是北京一直没有动静。

在做这条新闻时,北京电信方面负责宣传的人员对记者说,想在北京实行固定电话套餐?没戏!而北京移动方面对于上海现今已经开始实施的单向收费能在什么时候和多大程度上在北京实现时,也很耐人寻味地做了否定性姿态。

人们还记得,在进行全国性固定电话资费标准确定时,针对当时国家计委提出的高中低三档收费水平,北京市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高档次。

而进入21世纪,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或明火执仗或偷梁换柱或斩钉截铁或暗渡陈仓等多种手段进行移动资费水平调整、单向收费此起彼伏的当口,惟独北京却岿然不动,牢牢固守着全国最高话费的老大地位,全然不顾无论从电话拥有量-通话业务量上远远落后于广东、个人收入水平落后于深圳和上海等事实。

应该看到,北京是全国公款消费最多的地方,党政军最高机构坐落于斯,导致了大量公务电话的存在,这也是首都的荣耀。可这样一来却惨了那些个人自掏腰包的电话用户,也要为了中国特色的官僚体制陪绑进贡。

如此,在个人可支配收入不见增长、可通货膨胀却愈演愈烈、各类公共品和生活成本涨价呈星火燎原之势的情况下,人们信息化的成本也在有限的收入中占据着越来越多的比例。来自电信和移动的系统计费误差、价格歧视欺诈、多乱收费、以及短信陷阱、包括央视这样的机构也参与的短信雷区的布局、等等,无不增加着北京信息化的风险和成本,提升着北京的消费成本,降低着北京的城市竞争力,在政府对于垄断行业和机构价格管制严重缺位的环境里,北京就这么烂下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