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车贷诈骗昭示竞争力极限

(2022-12-31 01:40:38) 下一个

车贷诈骗昭示竞争力极限

                                   2006年2月21日

何必

中联奥通汽车销售公司已经人去屋空……(略。)

又一起中介公司人间蒸发的案件,涉及金额又是不菲,秧及人群又是个庞大的数目。

中国的汽车行业,一直就是个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的重灾区,相对于比如旅游、房地产等消费热点来说,汽车消费领域的井喷还没多少日子,就偃旗息鼓了无声息。进入21世纪后的2002年,在政府启动内需的政策下,借助消费信贷等金融工具,汽车消费曾经强劲起飞,可刚刚升空没几天,人们就发现这个领域里阴霾丛生陷阱密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裹足不前滞留观望。

而涉及到汽车消费领域里的所有环节上,都有着太多的雷区,从生产者与政府有关部门合谋对经销商进行限制出台了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生产者高于经销商的法律地位、到汽车贷款骗局不断、还有汽车修理行业现在几乎是混水一潭、再到汽车上路面临诸多困局、以及停车、过路……的确是糟糕满视野。

曾几何时,中国的汽车销售企业都会借助帮助购车者办理消费贷款来为自己招揽客户,那些不办理车贷的企业也就无法进行汽车销售,这在行业内部是个不成文的规矩。由是,举凡汽车销售机构,必定与车贷相关,也就是说,表面上看,银行与汽车经销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了坚强的同盟。

一时间,车贷火,火得令人目不暇接。那些兜里揣着点多余的钱的人们,被各式各样的宣传弄得神魂颠倒五迷三道,心甘情愿地举着大把人民的币,忙不迭地争抢着塞给汽车销售者,好尽快成全自己的汽车梦,完成祖祖辈辈对于身份和权力的彰显夙愿。

可没几天,麻烦就接连不断。人们惊奇地发现,各种各样的消费蛊惑实际上是一个个包藏在美丽辞藻下面的阴险狠毒的圈套。在诈取了人们的财富的同时,却没有任何相关的或者附和自然法原则的责任,简单地说,就是骗你没商量,而且一旦被骗,还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早就说,中介等于骗子,这话也说得让人不胜其烦。这不,话虽这样说,北京不又出现了中介卷款开路人去楼空的事件?

又是上百人遭殃,又是涉案金额数百万,又是个威胁社会安定的事件,又是个中国特色的残局。

出了这样的事,肇事者当然难辞其咎。或许我们可以指望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骗人者一旦被抓获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类屁话再度震耳欲聋地响起。可问题在于,除了这个经销商,其他方面就可以若无其事?

银行方面该有何责?银行授权汽车经销商代理车贷,这是普遍认可的行规。既然是银行的授权,那么在如此权力运用时,授权方责无旁贷的监督在什么地方呢?银行授权后,就万事大吉,出了问题与之无关。这种责任机制也是造成当下混乱局面以及具体到该事件的原因之一。

而如此金融环境,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底气不足、蕴育着巨大的竞争力软肋的表现。对此,2006年2月15日出版的《华盛顿观察》,就中国与印度谁会在未来争锋的讨论中,采访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黄亚生教授,他认为,印度的优势在于包括公司治理和金融法规在内的制度基础。“印度在‘软环境’上的进步克服了诸多在其他方面的不足。虽然印度所获直接投资较少,但却象韩国和日本在70年代那样通过本土金融市场进行的间接投资和订单合作方式造就了一批有生命力的本土公司。”黄教授认为,中印最大的区别在于金融领域的开放程度,以及对民营资本的法律保护程度。“中国推行的是投资拉动式增长,见效虽快,但代价是牺牲了对法律制度等‘软环境’的建设。而印度对‘软环境’的重视使其经济增长更有后劲。”

我们这里呢?金融环境就是如此恶劣,服务业就是这么骗术横行,整个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发展的底板就是如此不堪一击。

所以,别看什么GDP增长数字,别看什么表面上的耀眼成就,还不说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资源方面的毁灭性影响,更不说经济增长带动的全民族的惟利是图伴生的精神方面的空虚和道德的堕落,光是与邻邦印度相比,中国早晚会跟在它的后面,沦为亚洲的下流国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