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沉眠满洲国:第二十章(7-8)
第七节:
崔哲珠9月份便接到了离校的命令,尽管在波波洛萨夫的期望中,哪怕再有3个月的时间,这一期的教学大纲就全部完成了,那时交到边疆军区情报部的崔哲珠,将是完全合格的成品。
密码破译培训的教官,感到了惊诧和愤怒,向波波洛萨夫表示强烈不满:密码破译训练,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九个月怎么说都太少了,这不是在做初中数学题,我也不是中学老师,我是密码专家。这您是应该知道的,我亲爱的教授。您在无谓的耗费我的时间和精力,无谓的!
波波洛萨夫和爱莎谢维莲娜都很无奈,但还得不约而同的制止了密码教官去向院方交涉。 波波洛萨夫送来的大礼包,让少将副校长感动了,得意洋洋的感恩:感谢上帝。波波洛萨夫能主动替崔哲珠和罗昌健请缨,太让人高兴了。安德罗波夫是个笨蛋,只配当骑兵营的营长。
崔哲珠结束培训前夕,在爱莎谢维莲娜中校的考核下,波波洛萨夫为她做了特殊结业授课。
当从崔哲珠体内抽出阴茎,龟头上正在凝集着淡红色的浑浊还有些稠粘的液体。凝视着崔哲珠潮红未褪的面颊,诧异道:“竟然是处女?!” 事毕,教授总结了让崔哲珠受益终生的道理:一个合格的间谍,不该有情感。仁慈是虚伪和幼稚的,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犯罪,您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同志和主义的犯罪。当然很多论述和教材上讲的是:对革命事业的犯罪!
仁慈这个词汇,只能用于血缘维系的正常的家庭生活中。但对执行任务的间谍来说,是不该有正常家庭生活的,哪怕是处于休眠状态的蛰伏时期,都绝对不该有。即使客观存在着的真实家庭,或者是临时拼凑的伪装家庭,那只是为间谍潜伏躲避天敌,涂上的一层美丽的保护色。
情感是间谍的天敌,情感不能夹杂在职业生涯中。间谍的情感和他的语言一样,多数都要是虚假的。但间谍要享受包括与对手做爱的性爱过程,恰恰因为是对手,在性爱过程中才更要投入,只是不要沉浸在性欲的诱惑之中,更不能因为性欲而左右情感。换句话说:只是在性爱过程中去享受身体的愉悦,而刻意淡化带给你快感的那副躯壳到没有印象,以至随时可以遗忘。
可以用情感和肉体猎取情报或者掩护身份,要时刻记住自己不是娼妓,更不是在交换中来换取,这就是要享受情感和性爱过程的根本所在。也只有从骨子里摒弃世俗的交换功利,才能为自己安全提供最大限度的掩护和保障。感情的投入又要消灭掉情感,这才是间谍的最高境界。
仇恨是狭隘和无知的,对敌人的仇恨就是对自己的曝光,教科书上讲的带着对革命的忠诚和对敌人刻骨仇恨,那是间谍的大忌。集会、暗杀、纵火、爆破,这都不应该是间谍的任务。出于报复去实施,那更是流氓街痞行径。企图靠红色恐怖来对抗白色恐怖,结果就是这个体系的崩溃和成员的牺牲。间谍所以要潜伏和隐蔽,显而易见是力量的不对称,对抗就意味着死亡。
急功近利特别是不珍惜情报的提供者,是东方人下意识的狭隘思维中最容易导致的错误,也是间谍最为致命的短视,更是间谍自取灭亡的捷径。东方人的思维,是有意无意遵循所谓传统的理念,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等所谓价值观,恰恰又是一个合格的间谍必须摒弃的,间谍的第一法则就是:活着!空泛的口号和理想,对间谍的生存没有任何意义,往往是在自取灭亡。
间谍为了生存,可以不受道德约束的不择手段,包括彻底摒弃羞耻感。在私密中无法自抑扭捏,在生死攸关时刻还顾惜颜面,这是极其愚蠢的。生存的理智,才是一个间谍起码的修养。
波波洛萨夫对占有崔哲珠和程彧是蓄谋已久的,他把崔哲珠当做了他从事间谍教学以来,最为完美的一件作品。但是崔哲珠不到一米六二的身高,仅到他的腋下;不足四十五公斤的体重,还不足他的一半;特别那张娃娃脸,就像个还未成年的少女。程彧则是他有信心完成的更为完美的另一件作品,1米七五丰满的身材,可以和爱莎谢维莲娜中校媲美,完全是欧洲少女的性感风采。
对与崔哲洙的交合,波波洛萨夫除了有种奸淫幼女的犯罪感,还特别是担心崔哲珠是否会被他给压成照片,这固然可以用他的臂力支撑以避免,但是无论如何,崔哲珠的体内,是难以收容下他那近25公分长的阴茎,而且近5公分的直径,波波洛萨夫真的担心会将崔哲珠的阴道撕裂。
崔哲珠身体的强大收纳容能力和极度承受能力,让波波洛萨夫感到震惊,他赤裸着身体,对娇喘不绝中的崔哲珠,完全是处于新的角度,仔细的观察着跟随了自己两年多的女人。
苏联参谋总部情报部第四局(即:苏军参谋总部情报部,亦称:总参四局-GRU/格鲁乌),是由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一手从苏维埃共和国野战参谋登记处改组而成的,为苏俄的情报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深得苏维埃领袖列宁和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兼国家政治保卫总局主席捷尔任斯基的认可并赏识,并在苏俄情报系统具有绝对的权威。最终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在肃反运动中,和苏联的党政军一大批优秀骨干一样,遭到党内的残酷清洗,这则是后话。
作为苏俄最为神秘的情报和反间谍机构,直至苏联解体都为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的反间谍机构所忌惮,就是缺乏对它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佐尔格能为格鲁乌工作,并立下汗马功劳,也是慧眼识才的别尔津,亲自登门到访的结果。应该说别尔津天才的智慧能力,造就了“格鲁乌”。
别尔津的职业和地位,使他对苏维埃赤化全世界哪怕是赤化中国全境的野心,毫无兴趣。
但满洲却是别尔津情有独钟的。这块土地涉及苏俄的既得利益和长久利益,不能武装占领实施直接统治,就必须建起起一个庞大而严密的情报体系。而这个体系的稳固性,是最为关键的。出于职业的敏感,统筹着全苏俄情报和反谍工作的别尔津,才抢先向满洲派遣出了黄文刚。
第八节:
别尔津和波波洛萨夫并不相识,但波波洛萨夫“间接猎取”和“生存保障”的理论,让别尔津却极为认可。因为耳闻其狂妄,才放弃了拥揽在羽下的想法。别尔津比波波洛萨夫看得更清楚的是:亚洲国家的反间谍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苏俄的间谍屡屡落网,情报网屡遭到破坏的丢人现眼,并不是国民政府之功,而首先是具体指挥者的无能,还把情报系统和所谓的革命行动混为一谈,情报人员往往成为了直接行动人员,甚至是敢死队员。
苏俄情报系统和满洲当地的情报系统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应该是要坐享其成,反而却屡受牵连。
“急功近利,战略布局空白”是苏俄间谍系统在满洲的唯一错误,也是让不具备反间谍能力的国民东北军政府,有了抓获苏俄间谍的战绩,不仅成为笑话,恶果贻害无穷。
别尔津只是大概构想了一个“灌木丛行动”,并没有细节规划,但行动的宗旨很明确:满洲与苏俄接壤,对满洲谍报组织的支援和接应,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加上悬殊巨大甚至不在同一个时代的间谍情报能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在满洲就该有一条地下中东铁路。
由黄文刚潜入满洲,耐心的不惜花费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满洲扎下根。能在满洲扎住根,就是“灌木丛行动”最好的开端。也是建立“地下中东铁路”必须的路基工程。不能急功近利,短时间没有任何的实质任务:“总比闯关东的应该容易生根发芽吧?!”
发现和物色“有力之人员(身份清白的适应者)”,是黄文刚扎根过程中的唯一任务。站稳脚跟后,宁缺毋滥慎重发展成员。利用和争取一切机会,打入东北政府和日本各类组织机构,实施全方位渗透。以合法身份作为掩护,长期睡眠隐蔽,等待日后呼唤。
没有接到明确指令,绝对不得从事任何情报猎取和骚扰破坏之类愚蠢至极的行动。广交朋友低调存在,对有利用价值但不适合发展的,不要放弃结交,以备不时之需。
在满洲建设起“休眠状态的情报战略系统”,就是“灌木丛行动”的第一步。别尔津认为唤醒时能够形成比较理想的能力,大约需要五至八年的时间,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宏观的境界。
没有具体的任务指向,没有特定的目标选择,没有限定的规模等级,这样近乎于在满洲漫天撒大网休眠的谍报系统,从建立到启动将历时的时间,也是苏俄前所未有的。没有极高的保密级别和巨大支持,则无法保障这个行动计划的实施,更无法避免来自各方鼠目寸光的利用企图。
别尔津的大概构想,只包括睡眠网络建设和被迫启用两个方面。即:只要没有完成预计的从容布局,即使在极端或者必须的情况下,勉强启用这个系统,也必须在极其隐蔽的前提下,在参谋总部情报部第四局的统一部署下,不与苏俄特别是中共的任何情报系统,发生任何联系。
在宛如度假般的轻松中,不慌不忙按部就班编织出的一张大网,才能发挥出全面开花出其不意的效果。只有是一个完全被隔离出的情报系统,才可能真正的在酣睡中,做到有备无患。这就要彻底隔绝包括格鲁乌以外的情报系统,更要隔绝共产国际和满洲省委。
满洲当下倒危及不到苏维埃的生死存亡,但当下对日本,已经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了。别尔津敏锐的预感到:满洲将会发生事关苏俄重大利益的事情。但高层似乎不相信。
应对尚不是苏俄情报系统工作重点的满洲,别尔津不可能投入主要精力,格鲁乌也缺乏适合派遣到满洲的间谍。别尔津倒没小家子气到容不得间谍损失,但不想因此暴露格鲁乌对满洲的关注。假手共产国际远东部或者远东边疆军区情报部,是最为合适的。但别尔津对共产国际人员构成,不屑中充满不信任,权衡之后还是让安德罗耶夫配合,毕竟还能让他放心一些。
民国十九年底,别尔津亲自设宴为黄文刚送行,连安德罗耶夫都未获邀请陪同。命令黄文刚到满洲布局,代号“四舅”,“灌木丛行动”就此拉开帷幕。别尔津对自己的国家,利用和消耗其他“支部”的党徒,当然非常清楚,认识的也更为深刻。他并不否认这是适合的,也是减少苏维埃各方面损失,包括在国际上造成负面影响所必需的,完全符合苏维埃的国家利益和世界革命的整体需要。但他的同志极端不负责任,特别在情报系统表现的尤为突出。不仅是漠视间谍的生命安全,甚至不计苏维埃为此付出的代价和成本。
经济发达和人员混杂的天然优势,是选择江城作为潜伏休眠地的直接原因,而且也是下一步渗透的首选。因为江城是各路间谍荟萃集中地,不仅是日本关东军系统的特务机关,各帝国主义国家的间谍,也是需要在掌控之中。特别是苏维埃国内的敌人和叛徒,在遭受革命的暴力消灭之后,漏网分子聚集在那里,蠢蠢欲动的颠覆活动,从就未停止。
别尔津告诫黄文刚:满洲的工作重心在江城,沈阳不过是东北政府的中心,不是“灌木丛行动”的中心。对黄文刚来说唯一的不利,是他以前没有在满洲生活的经历,这也需要时间来弥补。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