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花鹿写了她们家擀饺子皮的事,我来补个包饺子吃饺子的吧。饺子对东北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吃食,尤其过年的时候,那时会上顿吃下顿吃,从三十能一直吃到十五,一般到初五的时候我就够了,然而,破五吃饺子这是雷打不动的风俗,不管爱吃不爱吃也得包一顿,大家吃了应景。
印象中我们平时吃的饺子主要是蒸的,很少吃煮饺子,只有到了年三十儿十二点的那顿才吃煮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习惯。
蒸饺子冬天就以酸菜馅为主,饺子剂子揪得很大,擀出来薄薄大大的皮,一手擎着,一手到馅子盆里用筷子撮起一大块馅放到皮子上使劲按按,然后再夹些馅子盖到上面按实,这时饺子皮上堆着差不多是一座小山,这就基本上够了,再从两边一个个捏褶封口,一个白白胖胖的大饺子就算成了,我们常常跟这个肚子里塞得满满的白胖子叫“小猪羔子”,看着就喜欢人。
这样的小猪羔子满满摆在大蒸锅里上下两层拿到火上去蒸,十五二十分钟后,一锅热气腾腾的蒸饺就好了,把它们挨个捡到盆里,等不及的在旁边就手拿一个,两手捧着先咬一口,皮是又劲道又有点粘牙,里面一股酸香随着热气蹿出来,引得人迫不及待去咬第二口,
酸菜和肉在嘴里松散地散开,嚼起来咯吱咯吱的,菜里浸了大油,香味厚重,酸味反倒退后一步,但是它对舌头的刺激却可以保持的更长久,让人不会觉得油香太腻,反而是勾动味蕾想要赶快去吃下一口。
这样的大酸菜蒸饺还有个更形象的俗称叫“酸菜篓”,满满的一篓酸菜馅,想想就流口水。
这是平时家常吃的饺子,到了年三十那天就要整点不一样的了,一般各家都会准备两样馅,韭菜虾仁,芹菜肉。这两样馅都不禁长时间的蒸,要吃的是它们的那个水灵新鲜劲儿,
所以到接近十二点的时候,大家才开始七手八脚地擀皮包馅,掐着点,看还有个十分不到的时候一起下锅,滚水煮两开,捞上装盘,正赶到十二点敲钟的时候端上桌,门口早有男人拿着杆子挑了一挂鞭准备好了,专等饺子上桌,钟声响起,点着了伸到门外,就听噼里啪啦一阵炸响,过年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