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2000年左右我的桂林乡镇初中生活

(2021-08-09 08:01:35) 下一个

      我们上初中是到乡里读的,我们村只有一条泥土公路,九十年代末期还没有农村中巴车。我们寨子在公路的对面,是没有公路的。要去乡里读书必须走路翻山去的,路程大约两个多小时。通常,我用蛇皮袋装米捆住四个角落背到乡里的初中,这些米用来兑换饭票。就是这样一个环境下,一个三省边界的山沟沟里成长起来。

      我的成绩并不出色,到了初中由于性格内向,老师既不表扬,也不会批评。初中的印象总体是灰暗的,主要是因为我个子矮小,所以常常会受到欺凌,这是我的主要困扰,想象下生活在一个近乎黑社会的痞子氛围中的学生,大家都很紧张的关系。我同村同姓的同学借我饭票菜票,到了归还期,迟迟不还,你还不好问,问了也没有。老师从来没有做关于欺凌的教育。这是在乡村教育中完全没有这个意识的。老师只是防止打架。最恶劣的有一次,我在食堂看到学生插队,我提醒下之后,这个初三的学生牛高马大,直接给我一脚,踢在屁股上。我立马一句话都不敢说了,感觉非常恐怖和恶劣。

        在这种丛林法则,拳头氛围的初中生活中却有一些让我觉得有趣,就是每天吃完早餐,就到另外一栋楼里的图书室看书。当时正处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我看了很多报纸,影响较大的是《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记得印象很深的是经常看外媒如何评价中国,尽管他们只是筛选外媒对中国有利的报道,但毕竟提高了一个他人看待自己的国家的视角,当时不知道很多负面报道是无法转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路透社,法新社等都是那个时候逐渐听说的。当时报道了很多中国经济方面的进步,一片大好的工地,经济特区,工业增长数据等。外国直接投资数量的增长也是我经常关注的,外汇储备数据等。今天已经不再关注这些数据。因为已经失去了当年的意义。图书室很多发黄的科普书籍也是我经常光顾的,我记得我借来一本很薄的介绍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现象的书籍,瞬间迷上了科学的神奇和对爱因斯坦的崇拜。自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励志当科学家。

我因为成绩一般,所以没有太多关注和期待,反而很自由的阅读和思考。自喜欢科学,看报纸关注国家发展,也喜欢琢磨数学里的知识乐趣,我没有太多应试的压力。但是当时图书资源有限,而且开放的时间不多,都是只有早上和傍晚一段时间。对于我来说,这些阅读是影响深刻的。我知道大多数的同学并不需要这些阅读,他们只是在乎那些成绩。

我们是上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的,我当时不喜欢英语,觉得枯燥无味,很多语法和规则。单词又难记,何况觉得未来去外国的概率太小根本没有必要学习英语,于是初一初二混日子,考试基本靠猜。但是到了初三,想法有些变化,主要是要考高中,需要英语,另外也有些觉醒,觉得我阅读了很多科学家都是国外的,我觉得未来可能还是有些作用。当时想,未来只要看懂一点就够了,说和听没有环境基本不可能学会,老师的英语教的死板,当时倒不知道什么是标准的美语。我记得有一次,把看到同学有一本英汉对照注译的书籍,把英语课本和教材里的字一一翻译。我瞬间觉得这本书虽然表皮发黄,而且已经是二手中的二手书籍了,甚至有些破。我就和同学花钱购买下来,因为他那个同学倒是觉得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他英语也不好。我购买之后,就开始整句的记忆和读。慢慢的我的词汇量上来些,大部分课本教的词汇都能理解,但是语法基本还是零,也听不懂老师说的什么。这些方法,是到高中一直都是这样。直到我工作后,能够上YOUTUEB才再次学习英语,到现在能够基本听懂英语和会说不少了。都是互联网给我的教育,而非学校教育给与的。

关于初中生活也有不少值得回忆的事情,其中是和一位女同学的关系非常友好,当时我倒是没有什么爱情的观念,我成熟比较晚,不懂这些。在这里我称呼她为阿群吧,她学习成绩几乎是班级里的第二,很勤奋的那种,思维也比较传统,都是从农村乡下来的。有一次,调整座位,我坐在她的前面,于是我们经常开始聊天互相问不懂的知识点,两个人开始默契起来,建立了友谊,她也很关心我,我感觉就是她的笔友。她平时也是话不多,较少和其他女生喜喜哈哈。我一直认为她是我最好的初中的朋友。遗憾的是,我高中后,成绩比不上她,分配到一般的班级后,就慢慢的减少了联系,有些生疏。但是她还会互相问候,关心。大学后就不知去向了,现在我很后悔,希望能够会见她,我只知道她是哪个村的,现在其他信息已经无从打听了。未来有机会我还会去打听下她的下落。感谢她当年的关心,让我感觉到友谊的快乐。

初中还有有趣的事情是,上课我喜欢坐在窗户边,看着国道上来来去去的大巴车,我们学校紧靠321国道广西段,我们的教室和公路距离一百来米,刚好公路和窗户差不多高。我自小喜欢卡车,于是喜欢公路上的繁忙的样子。那时候,321国道是湖南怀化,贵州东部的几个市,重庆秀山黔江等去广东的交通要道。镇上看车牌和大巴的地名就是我的最好的地理课。客车上一般写着比如:凯里----东莞,长安(当时疑惑怎么古代的长安城跑到现在的地方,后来才知道长安是东莞的一个镇,东莞也以为念wan。)。回到家里马上看地图,车上的地方到底在中国的哪里?我经常对着窗户看着打工的人们来来回回。睡在那些甚至有些脏乱的卧铺车上,能够感觉得到十分疲惫,因为当时没有高速公路,从家里到广东需要两天甚至更多翻山越岭的。晕车的话,更是麻烦。我就是这样分析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有些货车,堆得高高的,甚至头部要翘起来了。经常飞快的开过,喇叭不绝于耳,后面卷起一溜灰尘,扬长而去,把这些广东的日用品运输到西部的家乡。那时候,车半夜也走,日夜不断。很多车发生交通事故,命就悬挂在这半路上,经常半夜翻车,预计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生命就结束了。放假的时候,我经常沿着国道徒步,偶尔能够遇到老外骑着自行车大包小包的,很是奇怪。中国人大概难以理解这些老外没事找事干。

以上就是我的初中生活的大部分有趣的了。你那个年代怎么样?有什么共同点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经历很多但如果能写出更多细节就好啦。桂柳老乡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