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歧视和偏见是根深蒂固的,只是自己常常都没有意识到。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关于歧视的培训课程,人家举例说明隐性歧视是如何影响人的意识的:如果你走进一个坐满了人的会议室,你意识/注意到会议室多少是女性、多少是男性,说明你心里就有潜在的性别歧视。尽管这有点危言耸听,但有意识的去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思维和看问题方式,还是有帮助的。
比如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对种族和肤色往往比较敏感。如果要我描述一个人的外表,我会不由自主的先说肤色、再说国籍,而在英国出生的小儿子水儿就不会。如果问及他的新朋友,他会说那个朋友什么方面有趣、他们去参加了什么活动,但不会提起人家的肤色和国籍。被孩子影响,我也尽可能的不去关注孩子朋友的肤色和国籍,但说实话,还是很难的。
水儿小学和中学的朋友都是英国本地人,中学朋友里有一个印度裔,但完全没有华人。这是因为英国华人少,他的学校也不在亚裔多的地区。现在上大学了,学生群体相对更多元和国际化,并且英国的大学存在中国人‘反向留学’的现象(‘反向留学’也是我在网络上看见的一个新词,大意是指出来留学但从班级同学到老师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水儿会怎样看待这些留学生呢?我多少有点担心。
不得不承认,这些年国内发生的一切和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的表现,让中国在西方国家中的形象普遍负面化。在中国政府和其政策频频登上西方的电视和报纸的时候,海外华人难免有躺枪的时候。前几天我家教练说起在俱乐部更衣室发生的事。当时有几个英国人在那,他们应该是在聊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言谈中说到‘We can’t trust Chinese’(我们不能信任中国人)。教练立即抗议,‘我也是中国人,你们不可以这样说’。那几个家伙立马道歉,承认应该就事论事,不应该泛称到‘中国人’。水儿的好朋友中有一个关心政治、常常抨击中国人权问题的英国孩子。他是那种称为‘主流社会’的家庭出身,父母分别是牛津和剑桥毕业的。他们关心政治、又对中国的印象极其负面,那个孩子估计没少在他的朋友圈里讨论有关中国的热点新闻。那个时候我不太担心,因为水儿和他那帮朋友一起长大,他们的讨论就事论事,不会涉及歧视。
水儿上大学了,面临的环境不一样,我感觉做父母的有责任提醒他。首先,无论是什么国籍,我们是华人。在这点上我希望我的孩子不卑不亢。从对祖籍的了解来说,如果不是对历史感兴趣、也不从政的话,我更喜欢英国的中小学历史教育方法:从看得见的、有关联的开始。我希望我的孩子们知道,中国是他们的父母出生、长大的故土,那里有爱他们的亲人。在疫情前我每年假期都带他们回去,也是希望他们对故土、对老家有直观的、温暖的感受和记忆。我不在意孩子们是不是知道中华民族的几千年历史,也不觉得必须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热血沸腾。与其说要以什么什么为荣,我更愿意他们对那片故土的感受是温暖。
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他们若感兴趣,我当然会全力支持他们去了解;若没兴趣,也没什么关系。至于当代社会的各国政府特征和行为,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我们有权评论批评任何政府和政策,也容许别人评论和批评,但是,种族歧视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我把教练在俱乐部的例子讲个水儿听,跟他讨论我们自己的立场和对任何涉及种族歧视的言辞不能容忍的态度。
其次呢,我希望水儿把每一个国内来的留学生当独立的个体看待,对待他/她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的友好,不带预设的偏见。在当前中西方从政策到文化和观念都越来越对立的大环境下,中国留学生作为一个群体给人的印象,是五味杂陈的。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自己不希望作为华人被歧视,我们就应该平等友善地对待这些离开家乡来留学的年轻人。
水儿完全认同我的观点,但他也提到中国留学生自成一个圈子,外人是很难插进去的。医学院并没有多少中国学生,所以水儿也只是在迎新周的活动中对中国留学生有印象。‘他们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他们人数不少、扎堆说中文’,水儿说。我好奇:活动的主办方不会试图打破一下这种局面吗?‘没有,至少我没看见’,水儿说。‘我们也觉得不方便去主动接近他们,因为他们都在说中文,我们要是加入进去,他们就得说英文了’,水儿觉得那会给他们添麻烦。我现在对中国留学生抱团倒也觉得没什么关系,他们的群体足够强大,自成一体也不会觉得孤独,挺好的。
对上了大学的孩子,我只能尽可能‘巴结’他们、‘不耻下问’的向他们学习、努力的跟随他们的步伐去了解这个世界,却已经不能‘告诉’或要求他们什么了,最多也就是犹如聊到的种族和歧视问题,讨论一下、希望起到提醒的作用而已。
水儿上大学两个多月了,对大学生活的适应之好让我这空巢的老妈很欣慰。尽管聊天的时候也会问起他感兴趣的学习方面的事情,我其实是不担心他的学习的 – 那是他自己和他的老师们的事情~~我比较留意的是他的身心健康。
首先是生活习惯和运动。除了迎新周的疯狂,他仍然能够坚持晚上11点左右睡觉。试了各种健身活动,最后和几个朋友形成了有规律的去大学健身中心游泳的习惯,每周两次。他们的健身中心在市中心的主校园,学生会员年费居然是30多英镑!就我们大学坐落在伦敦外的小城,学生会员年费也要200多镑,8年前我们住伦敦的时候,记得健身中心的会员费是每月就得60多镑。就他们学校给学生的优惠程度,我只能说他们财大气粗了。
其次是吃饭。他的早饭都是牛奶和Weetabix麦片,简单、方便又健康;午餐只能在校园解决,不是汉堡之类的快餐就是三明治;晚饭他自己回宿舍做,从意面到米饭。两个多月了,他带去备用的方便面居然没有动过。有一次看他忙,心疼他还得回宿舍自己做饭,就跟他说如果太忙了就别自己做了,去外面吃。反正在伦敦市中心,只要舍得花钱,是不愁没好吃的。他居然说没关系,做饭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我简直太欣慰了,这些年对他厨艺的培养可以说是成效卓著啊!成就感不在于他的厨艺有多好,而在于他享受做饭。上几个他秀给我们看的劳动成果吧:有五花肉豆角炒饭,豆角炒肉,煎三文鱼,胡萝卜炒鸡肉, 和永远的意面。
前几天在一段50分钟的步行去另一个校园上课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上次博文写的‘当气息渐微’, 其中的保罗从本科的文学与生物、到硕士的哲学和科学史、再到医学院的选择。他也许骨子里是想学医的,只是当时不愿意接受看似理所当然的选择。他有一颗敏感的心和一个自由追求的灵魂,而他家的经济状况大概也给了他自由空间,所以他可以在尽情地探索后,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召而选择学医。自由探索是有风险的,探索就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我家老大的一个朋友(不是华人)从医学院四年退学、转法学再次未完成学业,现在好像也还没确定职业领域。
好在自由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有度的。融合中西方文化和教育的华人父母,会不会在把握这个度上更有优势呢?很难说,我觉得我们对自由探索还是很大程度上不认同的,会比较担心孩子会失败或吃苦,在培养孩子自由追求的心态方面不如很多西方父母。这也很难说对与错。 做父母的,在管教/引导和放手之间,只有不断调整去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希望在支持孩子自由探索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们降低风险。每一个家庭和孩子都不一样,除了用心观察体会和不断调整外,实在不存在一个理想的状态。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是不是也挺好?只愿他/她的心是自由的。
这一篇的主题写得好像很离散,但希望大致在父母与孩子的主线上,就这样吧。
看饿,今天忙,还没吃午饭呢,上蘑菇家吃!
蘑菇的教育理念真好, 我也注意到这个现象: “中国留学生自成一个圈子” , 其实本土生的孩子们很愿意与他们交朋友的。
谢谢松松鼓励。我也觉得享受做饭更重要,厨艺吗,能基本营养平衡、自己吃得下去就行:)问好松松,期待你秀桑巴舞姿:)
嗯,握手皮卡兄:)周末愉快!
我忘了问外国学生是可以申请英国医学院吗?美国州立的医学院好像不要外国留学生,私立的好像也很难进。
谢谢徽宁!前阵子在旅途中读到过你写日本电影,这会去你家看见你的房车游大帖,美,羡慕:)徽宁周末愉快!
那敢情好,借李子兄吉言~~李子兄上岸啦?羡慕你的经常出游。问好,周末愉快!
欢迎新朋友!孩子没有肤色和种族概念,又怎么会最喜欢跟印度孩子玩呢?我印象中孩子是只有好朋友、一般朋友和一般同学之分的,跟肤色和种族完全没关系啊。谢谢来访留言,周末愉快!
亦缘好!谢谢你鼓励,每个孩子和父母都不一样,果酱啦。刚上你那找大二帅哥的影子:)
水儿厨艺很棒啊,优秀的儿子,看到他很快就适应大学的生活,做妈妈的一定很欣慰!幸福的蘑菇:))”
谢谢小小亲,果酱啦,你和很多博友都是优秀父母加出色孩子。孩子出去了,能够很快适应倒真是感觉欣慰:)
优秀不敢当,同感父母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握手艾唱:)谢谢艾唱百忙中来访留言,问好!
谢谢新朋友来访和留言。观点我不完全赞同,生在那个国家就是哪国人我同意,但这和记念父母从哪来的并不矛盾,就像我们不管是哪国人,但都是华人一样。我是基督徒,追溯到底我们都是神造的,这也是我希望我儿子友善对待每一个人的根本点。问好新朋友!
谢谢平教授。只是想记录和分享一些想法,没想到收获这么多表扬,果酱啦
高兴看见花花回城,谢谢你鼓励。可能在教育行业待久了吧,年轻人是我的软肋,总愿意以善意待他们。问好花花!
我儿子今年大二,回想自己对儿子的教诲,很是汗颜。要好好向你学习
水儿厨艺很棒啊,优秀的儿子,看到他很快就适应大学的生活,做妈妈的一定很欣慰!幸福的蘑菇:))
谢谢生活鼓励!刚又上你家去仔细学习水煮牛肉,原来要打的啊,然后又看见那一系列的美食文,太馋人了,都先存着吧:)
会这样吗?这样的教育方式很生硬,难免适得其反。这样说来,英国的教育算不错的啦,我儿子在小学的时候对种族完全没有意识。美国大,移民国家,情况原本就比较复杂吧。问好梧桐,谢谢你分享
问好深度!我其实并不觉得中国学生需要我们对他们‘好一点’,也不强调我儿子要对中国学生特别怎么样,我只是希望他不要有预设的偏见,对待中国学生跟其他任何种族的学生一样。人们很容易给某一个族群贴上标签,当成‘另类’,这是我反对的,每一个人都值得被独立对待,这是对人的一个基本尊重。我完全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听了吴清源的话要不高兴,谁会喜欢被居高临下地对待呢?谢谢深度分享,看样子我文中的表述有不清楚的地方:)
水沫好!是哈,咱们的下一代都很棒:)谢谢水沫,周中愉快!
生活说的好,‘就像文学城的各位博主’:)我现在也不以为怪了,各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水儿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知道荤素搭配,我还真是挺欣慰的,握手生活!文学城里没几个常写的英国人,看见你总觉亲切,谢谢你,问好!
谢谢花花大作家的鼓励, 蘑菇屋的平常人家、平常孩子:)
哈哈哈,太谢谢canhe姐姐了,我告诉水儿有博友夸他的厨艺,他很得意呢。‘能把做菜做饭当作乐趣解压方式而不是一种负担’,这一点我还真是挺欣慰的,我觉得这是一种热爱生活的方式。再次致谢,周中愉快!
canhe姐说得是,从我们自己的经验都是很珍惜交流和学习机会的,只是这新一代的留学生已经不一样了,我也只是尽可能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和尊重他们,不去论断他们。毕竟我只能“管”我自己儿子:)谢谢canhe姐百忙中还来留言分享和鼓励!
王妃好!英国有一个很尴尬的地方是不少专业中国学生占多数,特别是硕士生,所以有时候中国学生扎堆也是没办法。感觉现在的中国学生怕被嫌弃的不多了,好多时候他们都是自得其乐:)谢谢王妃留言分享
谢谢麦子鼓励,握手我们观点一致。 你儿子很棒,我觉得能有机会和留学生互动挺好的,这些年轻人中同样有出色的。水儿就是比较让我省心的。期待你写新西兰啊,好跟你游一下:)
假装好!我以前也跟你一样的想法,总是觉得这样可惜,现在倒不那么想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需求和过法,现在这些出国的孩子不像我们这一代人,没有那么强的求知欲,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也挺好的:)谢谢假装分享!
原来园姐的孩子也是在英国长大的啊。特别有同感,握手!水儿小学的时候甚至是人种blind,他都没意识到他长得不一样的:)问好园姐!
谢谢沈香的一贯温暖鼓励!水儿其实都没有什么机会接触中国留学生,因为他们专业几乎没有。问好沈香
乔兄好!你说得是,我其实不在意他和国内出来的能不能聊到一起,人本来也不可能和所有人都聊得来,我只是希望他不要带预设的偏见,中国孩子原本也不是都一样的。后来发现其实这边长大的孩子比我们这一代人强。谢谢乔兄分享。
谢谢新朋友来访和留言分享!
还有洋生洋长的水儿,竟然能做出那么像样的中国菜,蘑菇你咋教的呢?分享一下吧:))’
采心好!几年不能回去了,实在是想念国内的家人-握手。 水儿好像上大学了反而吃中餐更多了,或许他就选了那几盘类似中餐的给我看?在他上大学之前已经找出了做中餐的诀窍:先把肉煮熟了再炒:)谢谢采心。
完全理解林兄所言,记得你写文分享过这个外甥女的成长的。读本科的会好一点,来英国读一年的硕士的,大多都是过来经历一下而已。谢谢林兄分享
ahniu的话有深度:)谢谢你留言分享
哈哈哈,一凡果酱。我家老大是有不少有女儿的朋友馋,这个小的没有人提,都知道这个孩子特有主见
弄弄描述得太形象了,我要是在外面也是要绕圈子的:)问好弄弄,谢谢你分享
注册好!应该是的,孩子比大人强。谢谢注册分享
握手dong140!问好新朋友。
冰花好!的确,特别我们这种在一个比较没有多元化的环境中长大的成年人,很多方面要向下一代学习。那本书我也想着哪天找本中文的读一下,英文的那些医学术语懒得查字典,从知识层面理解的就不是很确切。谢谢冰花
谢谢鹿葱姐,世界这么大,什么人都有的。我是觉得每一个个体都应该被尊重,而不应该被贴上标签。问好鹿葱姐。
谢谢菲儿鼓励!英国大学宿舍都有公用厨房的,水儿那么那栋楼是每六个人共一个厨房,里面烤箱、炉子、微波炉等等一应俱全的。完全赞同你说的锻炼很重要,你们母女俩都是好榜样。问好菲儿!
谢谢海风。的确是,在多元化环境中长大的一代就会比较没有潜在的偏见。
领导好!和山里一起请坐沙发,享受下午茶哈:)
人都是有认知盲点的,不容易察觉。我发现这孩子到大学了反而吃中餐多一些了,大学的确更多元化。谢谢晓青
问好坐沙发上的山里,抱歉来迟了,正好英国下午茶时间,给你上各类红茶加点心哈:)
山里果酱,我们就是平常人家的平常孩子,谢谢你鼓励。喜欢你那些海边的鸟儿,太可爱了,过去看了好几遍
我希望我的孩子们知道,中国是他们的父母出生、长大的故土,那里有爱他们的亲人————这几句看似平常的话,却让我看得眼眶发胀。。。
还有洋生洋长的水儿,竟然能做出那么像样的中国菜,蘑菇你咋教的呢?分享一下吧:))
我是参加YMCA的membership,女儿是参加的一个club,她每个月200,好像比我的多一倍。锻炼很重要。
孩子大学做这么好的饭菜真不错,有点中西餐混合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