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斯

心中自有桃花源 何处不是水云间
正文

浮生如梦…《红楼梦》中梦

(2021-05-27 07:28:43) 下一个

 

旷古奇书《红楼梦》,历经辗转,命运多舛,书名也是几经变更。在书的开篇提到,此书本名《石头记》,曾被空空道人改名为《情僧录》,又被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又题曰《金陵十二钗》,而《红楼梦》这书名则应是因“太虚幻境”演绎的“红楼梦”仙曲而得名。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

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

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怀金悼玉,便奠定了《红楼梦》的悲剧基调。按作者开篇之言,“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并题诗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书的主旨落在一个“梦”字上,“红楼”象征富贵荣华,“梦”则昭示着一切皆是梦幻虚妄。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悲欢离合无非是荒唐一梦。

《红楼梦》中有多处梦境描写,或长或短,或详或简,或渲染气氛,或伏笔暗示,每个梦都意味深长,有的人梦醒后被点化了,参悟了,而有的人却依然是冥顽不灵。下文就来细细评说一下书中几个重要的梦。


一、甄士隐的“通灵之梦。开宗明义,此书开篇第一回便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甄士隐和贾雨村都应是书中提纲挈领的人物,名字也各有其谐音暗示,本书假托真事隐去,假语村言,便是这二人名字的寓意。而说起甄士隐的人生经历,实在是太令人唏嘘。书中道,甄士隐本也是当地望族,“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物”,膝下只有一女,乳名英莲。一日午睡,甄士隐朦胧中见到一僧一道,正谈论着绛珠仙子(黛玉)和神瑛侍者(宝玉)的来历,说要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这仙草及美玉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甄士隐于梦中跟着这一僧一道来到“太虚幻境”,只见一幅对联写道: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亦真亦假,很是玄妙,并非作者故弄玄虚,虚虚实实、真假莫辨,这就是作者的本意,欲以此增加人生的荒诞感和虚无感。甄士隐正欲跟过去,此时忽然天崩地裂,甄士隐从梦中惊醒,暗含天机不可泄露,也因他此时尚未醒悟,故而无法跨越这真假幻境。转回现实中,见乳母正抱着女儿英莲,便接过来逗女儿玩耍,却见那边来了似梦中所见的一僧一道,一见到这女孩儿,便大哭,又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听着是疯话,实则是预言。果真后来发生的一切全都应验了这一僧一道所说,女儿英莲被拐,夫妻二人几乎丧了半条命,又逢隔壁葫芦庙炸供起火,房屋烧尽,只好将田地折变,投奔岳丈,却遭势利的岳丈嫌弃,兼半哄半骗,家产尽失,一转眼便落到贫病交攻的地步。而命运与之正相反、受甄士隐大恩的贾雨村,却因甄士隐的慷慨解囊而飞黄腾达,由一介穷困潦倒的书生变成官府太爷,转眼成为了“人上人”。真所谓盛衰无常,贵贱无定,人生悲喜变幻莫测。此时,历经痛失爱女及世态炎凉的甄士隐又见到一跛足道人,口中唱着“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好即是了,了即是好” ,很有些佛家的了脱思想。这甄士隐还是有些夙慧的,一闻此言,当下心中大彻大悟,随即便跟着跛足道人飘然而去。这是本书第一个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既道出了 “木石前盟” 的由来,又点出了全书的宗旨,并点化了甄士隐看破红尘。功名利禄也好,繁华富贵也罢,好似大梦一场,醒来一切皆是空。

二、贾宝玉的“太虚幻境”之梦。 第五回的“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是本书的第二个梦,也是点明本书主旨并预示书中主要人物命运走势的最最重要的一个梦。男主角怡红公子贾宝玉睡梦中跟着秦可卿来至“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的太虚幻境,和甄士隐不同的是,甄士隐梦中已到幻境门口却不得入,而宝玉则得太虚幻境主人警幻仙姑亲自款待。梦境中警幻仙姑带着宝玉翻阅了“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钗”中的部分册子,册子上有水墨画及判词,一一暗含着书中主要女子的命运结局,都是宝玉最熟悉最亲近的女子,仙姑欲以册子中暗示这些美丽女子的悲剧宿命令宝玉警醒,可此时尚未经历任何人生历练的富贵公子宝玉如何能明了此中深意?接着警幻仙姑又请着宝玉品“千红一窟”茶,饮“万艳同悲”酒,并请宝玉一同欣赏了十二支红楼梦仙曲,每一曲都更明确地阐释了金陵十二正钗的命运走向,欲借此进一步点醒宝玉,无奈尚不知世事的宝玉依然是痴迷不悟。最后警幻仙姑便以其妹兼美(兼具钗黛之美)、表字叫可卿的(似暗指秦可卿?),许配给宝玉,令其领略仙闺风光,并嘱咐宝玉此后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为何警幻仙姑如此器重宝玉?原来仙姑受荣、宁二公殷勤嘱托,望其警醒家族中唯一一位可寄托箕裘克绍希望的嫡孙宝玉,再加之她本人亦看重宝玉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她称之为“意淫”的,有别于那些皮肤烂淫之蠢物,故令宝玉历饮馔声色之幻,醉以美酒,沁以仙茗,警以秒曲,再配以佳人,希冀宝玉一悟,然痴儿宝玉依然是懵懂不解,梦境中还差点误入迷津。若从警幻仙姑的原意上讲,她受荣、宁二公委托,欲借此梦境警醒宝玉,让他从此不再沉溺于小儿女私情,转而留意孔孟经济之道,殊不知这与宝玉至情至性的天性格格不入,宝玉最终也没能成为他的祖辈希望的可为官做宰、担负家业之人。

此乃本书中最长的一个梦,作者以魔幻现实写法,别出心裁地预先告知了书中主要女子的命运结局,使整本书充满了“宿命论”的思想,更烘托出了全书的悲剧性和幻灭感。故事的结局当然是“飞鸟各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恰似那离合无定数,悲欢亦难测的人生。大多世人宁愿在梦中,执迷于幻像,直至万劫不复,却不愿醒悟,如同此时的宝玉。但在历经所有的悲欢离合、遍尝失去挚爱至亲的痛苦之后,宝玉终于醒悟过来,看破红尘俗世的幻像,遁入空门,和甄士隐一样,宝玉也是个从幻梦中醒来之人。

三、王熙凤的预警之梦。书中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秦可卿突然重病而亡,死前托梦给她的 “闺蜜” ,荣府的管家王熙凤,梦中告诫王熙凤,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 “登高必跌重” ,并嘱咐凤姐应于荣时筹划将来衰时的世业,以常保永全,还具体告之如何谋划, “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产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便是有罪,己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最后又强调“盛宴必散”,殷殷赠别凤姐两句话“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亦善”,秦可卿此番临别赠言,足称得上是远见卓识,处处体现了对家族现状的深切担忧,并预见到将来家族的“树倒猢狲散”的结局,欲借托梦来警告凤姐,并将拯救家族的殷切期望,寄予精明能干之凤姐,但可惜这位“脂粉堆里的英雄”王熙凤却贪欲过盛,执迷不悟,无长远眼光、也无过人见识,丝毫未能领悟秦可卿的担忧和切切嘱托,更看不到家族的危机所在。秦可卿在梦里的筹划亦终是一场空罢了。

四、宝玉的“木石前缘”之梦。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絳云轩” 。宝玉遭父亲鞭笞后一直在园中将养,夏日绵长,一日宝玉午睡,宝钗前来探望,袭人做针线久了,便出去园中走走,于是宝钗便拿过袭人的针线活计,坐在床边接着做起来,场景很有些旖旎。这时突然听得睡梦中的宝玉骂道, “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宝钗一听怔住了,梦中吐真言啊!这可是宝玉心心念念又不敢说出口的心思,偏此时于梦中说出,又恰被宝钗听到,作者此番安排真真好巧妙的心思,既明白地告诉了宝钗宝玉的心中所想所爱,又为将来宝玉和宝钗结婚后,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作注解,更为宝玉将来的悬岩撒手,遁入空门留下伏笔和暗示。可惜聪慧的宝钗此时也未能领会此梦的深意,对宝黛二人之间那份坚贞不渝的深情亦缺乏理解,依然会按照家族的安排,走上自己命定的悲剧人生路。

五、柳湘莲的醒悟之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冷二郎柳湘莲经贾琏保媒,答应娶尤三姐为妻,并以家传的鸳鸯宝剑为聘,过后听说尤氏姐妹名声有些不堪,便悔婚欲索回宝剑,不料尤三姐竟是个天下少有的有情有义的烈性女子,此生发誓非柳湘莲不嫁,一听二郎悔婚,万念俱灰,愤然拔剑自刎,一时惊呆了冷二郎。昏昏默默中,似梦非梦,柳湘莲看到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瘸腿道士,便出言相问,“‘此系何方?仙师何号?’…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湘莲听了,冷然如寒冰侵骨,挚出那股雄剑来,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飘然而去了……”。柳湘莲乍然目睹尤三姐的刚烈惨死,迷茫中一经点化便幡然醒悟,打破迷关,看破红尘,了脱生死,可说是又一个有夙慧之人。

前八十回比较重要的梦,在我看来,还有几处。第十二回贾瑞对王熙凤的痴心妄想之梦,以“风月宝鉴”象征世人的欲海沉沦,贾瑞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以至于最终枉送了性命。

第二回贾雨村曾提到,在金陵有个甄府,府中的公子甄宝玉性情、举止和京城的贾宝玉一模一样,宝玉本不信,但于梦中却真见到了他自己的镜像人物甄宝玉,一样的大观园,一样的姐姐妹妹,一样性情的怡红公子,真假对应,假亦是真,真亦是假,真所谓“梦里不知身是客”。

第四十八回的痴香菱的诗词之梦。本性高洁的苦命女子香菱在被残酷的命运捉弄后, 依然保有自己的美好和不俗,为学习作诗已到了废寝忘食的痴魔地步,竟于梦中做出了佳句好诗,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红楼梦》里的梦,似幻似真,以梦预警未来。《红楼梦》的起因就是梦,宝黛的情、尤三姐的情都是梦,秦可卿托付家事也是梦,而作者曹雪芹半生跌宕,一世枯荣,用他的一生铸就了这一场梦,梦里的字字句句都是他人生的血泪,既有对权势、富贵、繁华、爱恋都是一场空的顿悟,也有对正当好年华的小儿女们的青春、美丽和生命的消亡的哀悼,更有对家族盛极而衰的无限感慨。就像书中一僧一道时常点醒的那样,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假象,但人性中的痴迷、执着、纠缠,这些都是真真切切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假作真时真亦假,痴迷于世道之芸芸众生,不亲身经历过红尘中的爱恨又如何能体会和分辨生命的真相?又如何才能从梦中醒来?苏轼云,“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又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但又知此中饱含着多少人生悲欣?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一直在反复强调人生无常,世事无定,到头一梦,万境皆空,作者欲以梦示人,但世人依然是痴迷不解者居多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菲利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石油附中啊' 的评论 : 说的是,您这是高境界!
石油附中啊 回复 悄悄话 俗世也是空门,何必入、何必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