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游览圣村大观园
四月的圣路易斯,春意盎然。尤其是享誉世界的圣路易斯植物,宛如圣村的大观园,百花怒放,是个人人向往的踏春之地。
期待已久的 “中华日”, 这个由圣路易中华文教服务协会和圣路易现代中文学校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华人盛宴,在四月下旬(4月22-23)如期而至,而且在圣村的大观园里举行,岂有不去观赏之理?
可是,突如其来的倒春寒,从周四(4/19)的80度(26摄氏度)高温断崖式突降至周末的摄氏零度左右。让人忍不住追问:这是上天专门来考量圣路易斯华人以及热爱中华文化的圣村人的意志的吗?每年的中华日,我都会带上儿子来植物园品尝美食,观看各种各样的节目,让儿子学习、了解、和体验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尤其儿子已经上初中六年级,参与活动的意识与日俱增。当被临时赋予一项重要的任务,即为中华日的大游行拉横幅 “圣路易现代中文学校”时,儿子欣然接受。
周六(4/22)上午11点左右,跟儿子来到植物园,外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进入翻修一新的迎宾大厅。入园,但见万头攒动,可见圣村人对华夏文化的痴迷和热爱程度,寒风中,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
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各种肤色的人们携家带口呼朋唤友,喜气洋洋。各种奇形怪状的四季装束纷纷登场让人忍俊不禁:有穿薄纱长裙瑟瑟发抖的曼妙女子在翩翩起舞,有穿羽绒服裹着头巾的老人在学跳广场舞,有留着鼻涕嬉闹奔跑追逐的孩童突然驻足聆听喧嚣的腰鼓,有相依相偎的情侣躲在花丛边观赏抬花轿的迎亲队伍,有年轻的父母告诉骑在脖子上的儿子那舞弄刀剑的是中国武术。
快看快看:龙腾虎跃呢。在喷泉边,寒风里,一群小朋友,年纪不等,个子高高矮矮,用灵动的双手,让手中大大小小的龙飞舞起来。代表着吉祥,正义,兴旺,和力量的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我们华夏子孙自诩为龙的传人。而由成人组和儿童组排成的长龙队伍气势宏大,跌宕起伏,让人想起万里长城长的壮美。飞龙腾空起,小虎正当时。好一幅 “龙腾虎跃” 画面啊。
随着人流来到表演的主场地 (Cohen Amphitheater), 观赏了各种传统的中国舞蹈:中国风的古朴优雅,蒙古舞蹈的热情奔放,傣族舞的清新田园;青花瓷旗袍秀的典雅时尚,千里江山秀中的千面娇艳;中国民乐琵琶的委婉雅致,二胡万马奔腾的热烈雄壮;广场舞的随意和激情,还有杂技表演蹬伞的灵巧与突破,让人目不暇接。而源自四川传统的民间艺术变脸的绝活,更是震撼人心,叹为观止。儿子说,我也可以学吗?好吧,下次回四川老家,送你去学变脸绝活吧。
(二) 太极拳和茶道
当然,中华文化元素里一定少不了太极拳和茶道。我们其实错过太极表演;不过,我本人也时不时的练习太极,对太极的一招一式略知一二。圣村的电视台实况转播用的也是在南京园和日本园的太极表演作为背景。今天早上看见四川老乡的朋友圈发的太极表演图:粉红的山茱萸开得正茂,在新绿的草坪,朋友背水而立,缓缓拉开马步,虚灵顶劲,含胸拔背,送腰,沉肩,动中求静,静中见动,口吐幽兰,行云流水,一展松、静、空、灵的功底。
我们也错失了由张丹缨老师领衔指导的茶艺表演,不敢在此妄加评论。但是,我知道,张老师的茶屋一定是最受欢迎的地方。是啊,大观园里人声鼎沸,可是寒气逼人。无论是走累了想在茶屋里歇歇脚,还是专门来茶屋观赏茶道表演,那气氛一定是热烈而温暖的。我可以想象那里一定是高朋满座,清香四溢。多年前在北京机场路过,看见潘向黎著的《茶可道》,人家是从煮茶的水谈起:“龙井茶,虎泡水” ,“蒙顶山上茶,扬子江中水。” 而喝茶最为讲究的人,要数《红楼梦》里的妙玉,当她要跟黛宝二玉喝体己茶的时候,妙玉是要用梅花上的雪来煮茶。这样的野史如果说给一众老外听听,不知道他们作何感想?华夏的茶文化历史悠久:那个季节该喝什么样的茶?用什么样的水来煮茶?水的温度几何?跟什么样的人一起品茶?用什么样的器皿来盛茶?又在何处喝去?是不是找几个对茶当歌的诗友来吟诗作画谈天下?哎哟哦,茶道,那是极有讲究的学问。我这样的粗野之人,如果能够喝到清明谷雨之前峨眉山产的鲜嫩醇爽的竹叶青,或者五月里清香扑鼻的茉莉花茶,就知足感恩不尽啦。
下午两点,跟儿子一起进入游行的壮观行列。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是飞龙凌空突击队,小龙们紧随其后,我们担任拉横幅的排在小龙的后面。我们的后面是各种义演的方队,林林总总,蔚为壮观。队伍从入口大厅前面的喷水池,蜿蜒向前,在夏季荷花池和热带圆顶穹之间的地带稍做停留,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再一路向西迤逦前行,最后抵达主场地 (Cohen Amphitheater)。我们的任务其实很简单,就是帮忙拉横幅 “圣路易中华教育文化中心” 和 “圣路易现代中文学校”。 发现儿子做正事还极其认真, 不断提醒妈妈要把横幅拉直。我也时不时地告诫儿子:无论走路做人都要挺直脊梁,面带微笑,气宇轩昂。路边围观的民众连绵不绝,很多人朝我们挥手微笑致意,用手机拍照录像。感知不同的族裔之间友善和热情,他们投过来的欣赏的目光,让人动容。原来,我们之间的距离,其实那么近啊。
是啊,只有包容,接纳,理解,尊重,求同存异,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地球上,地球村的村民们才能够得以共同生存繁衍下去,一代又一代。
(三) 观赏刘隼教授的即兴书法绘画表演
这次中华日,收获最大的,是聆听了两位大师级的艺术家的专场讲座。一场是圣村著名的书法家艺术家刘隼教授即兴书画表演。一场是好莱坞 多元乐器演奏家、作曲、编曲、影视录音音乐家汪洪大师对中国传统乐器的讲解和演奏。
久仰刘教授大名,也在圣村的故事群里读过他关于作画的文章,短小清新,寓意深远。这次刘教授即兴挥毫,我正琢磨他今天会写什么呢?只见他写下的第一字是空,我猜接下来是谷吧,他不紧不慢来了一个山字,空山。旁边的朋友也在低声念,空山--幽。刘教授抬起头来,微微笑,写下第四个字,禅。空山幽禅啊。耳畔响起了巫娜的古琴曲《空山幽禅》,看透世界万象,四大皆空。心如止水,如禅;纯净空彻,如禅。可是,我的脑子里偏偏跳出 “空谷幽兰”的画面。空旷的山谷,烟雾弥漫,隐隐露出一角屋檐,手握书卷的男子,眉舒目展,屋檐下面依傍古木的女子,桃花满面。你看看,我这样的尘世里的低俗之人,总是大发慈悲,想给那些隐藏于山水之间的高人居士,送去些许安慰。那个面若桃花的女子,不定就是他的掌上明珠呢,养在山水之间,吸收天地之精华,草木之灵气,无忧无虑,无愁无恨,该多好。
而刘教授即兴的画作,名为《厨间》:厨间悬挂嫩绿的瓜,鲜艳欲滴的红辣椒,四颗栩栩如生的蘑菇。画的右下角还空出一块地方。我又开始琢磨他接下来会画什么:一只鸟儿,翠绿的,红顶的。蓝色应该不搭调。哎呀呀,我这个画盲,瞎琢磨。看看,先来两只眼睛,再来两只腿儿,活生生一只小青蛙出笼。小青蛙在这里要干什么呢?有什么寓意吗?散场之后我还追问刘教授。他依然面带微笑,慢悠悠的说,我亲眼看见过农家的厨房里有小青蛙。艺术来源于生活呀。想起上大学的时候上了一门美术课,美术老师还给我画了一幅素描,历次搬家早已经弄丢了。记得他让我坐在窗前,我灵机一动,去把教室里的淡蓝色窗帘打一个结,说, 这样更好看, 老师点点头。后来,他让我们在课堂里画一只苹果。我偏偏在那个圆圆的苹果上面画了一个缺口,告诉老师,我觉得这样才美。老师教训我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你还不会爬,就想飞啦。多年以后,我发现苹果的标志性图像,跟我当年画的那个缺口的苹果及其相似。哎,我咋没有遇到伯乐呢,要不,苹果的标志都是我的专利啦,这颗葡萄好酸,牙直疼。
扯远了,观赏了刘教授的书法和绘画表演,学习了关于印章的置放位置,收益匪浅。啥时候也跟着刘教授学习写写字画画花草呢。想当年大一回老家过年,给村子里的邻居们写春联,胆大如牛,也不嫌臭丢人显眼。那真是是初生牛犊呀。
(四)聆听汪洪大师的多元乐器讲解和演奏
只能说,自己确实孤陋寡闻,对高雅艺术仅仅停留在顶礼膜拜的层面上。先来看看汪洪大师为何人:在谷歌一搜,跳出成千上万的相关信息。“国务院专家局高级外国专家、中国音乐学院东方音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好莱坞 多元乐器演奏家、作曲、编曲、影视录音音乐家。有超过三十多年的演奏、录音、 音乐制作、作曲/编曲的实际经验。曾被洛杉矶时报评论为‘传统音乐的考古人和拓荒者’,拉斯维加斯邮报称他为‘追 回失去的传统音乐艺术的音乐家’。其演奏风格源于传统、又不失世界多元艺术。 他精通和熟知二十多种吹、拉、弹、打中国传统乐器和西洋乐器,把中国传统音 乐和世界音乐元素运用到原创音乐创作中去。”大牛吧!
其实,汪老师性格开朗,随和,一点大牛大咖的架子也没有。我和儿子错过了周六汪老师的专场,在大堂里瞎转悠的时候,一个朋友随口问我:你儿子想不想跟汪老师学二胡呀。汪老师一听说我儿子对音乐感兴趣,马上过来关切地询问,还打开他随身携带的各种乐器,给儿子展示,一看就知道是个迷恋音乐的狂人。他告诉我们,他拉斯维加斯的家里收藏了3百多种乐器,最多的时候有500多件,因为拉斯维加斯天气太干燥,他不得不舍爱卖掉了一部分给各大音乐博物馆,以期待这些乐器能够得到妥善的保存。儿子决定第二天周日上午11点前来聆听汪老师的讲座。儿子跟他的好朋友选择坐在第一排,好近距离的观看各式各样的乐器演奏。从汪老师的讲解中,我学到里乐器主要分四大类和八音:吹管 (wind instruments),弹拨(plucked strings),打击(percussion),和拉弦(bowed strings). 中国乐器的八音由钟、磬、琴、箫、笙、埙、鼓、柷八种乐器组成为八音。八音也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总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最为感动的是,汪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很多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乐器, 比如长笛短笛,贾湖骨笛,笙,葫芦丝,唢呐,箫。还有一些形同贵妇人头饰的乐器,令人拍手叫绝。印象最深刻的民谣曲,当属汪老师吹奏的一首小曲,是彝族年轻的姑娘小伙背靠背在树荫下表达爱慕之情的曲子,浪漫至极。汪老师展示的乐器里,有好些还是从古墓里发掘考古出来的珍品呢。对于我这个乐盲来说,如此美妙绝伦又稀缺的乐器,记住名字都好生困难。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欣赏这些看起来其貌不扬的乐器以及她们带给我的直击灵魂深处的美妙享受。难怪洛杉矶时报狂赞汪老师为 “传统音乐的考古人和拓荒者”,而拉斯维加斯邮报称他为“追 回失去的传统音乐艺术的音乐家”。
快一个小时的讲解和演奏,弹指一挥见。你不由自主的深深沉醉于汪老师营造的音乐世界里,久久的,不愿离开。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独特的文字,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文化。如何保存这些文化,甚至抢救这些文化,如何传承这些文化瑰宝,恐怕这不是一个汪老师穷尽一生心血和精力能够做到的。每一个族裔的每一个同胞,都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义务。这恐怕是今年我在圣村中华日的最大收获。
当得知此次“中华日”活动共有800余名义工参加活动时,我不禁肃然起敬,欣喜,感动!传承华夏文化,一代又一代传递下去,责无旁贷。
4/27/2023 于圣路易斯
图片来自 Jean
摇红美女长周末快乐!
那条大黄龙应该都是由人来操纵的,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