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后,中港股市气势如虹,沪指更是8连阳,重回3000点。新任证监会主席更是放弃假期,连夜加班。央行也是先降准,后变相降息(5年LPR)。显然,上层认为美国已经接近降息,要开始出手挽救家庭收入,民企,制造业,国企与地方财政了。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金融战与舆论战同步,在全球一片唱空中国声中,很多人惊慌失措急着把钱送出去,不过现在很多人也意识到欧美也不太平了,干脆去日本算了。而日股也是创历史新高。
其实所有国家都明白,越是全球经济衰退期,越是大国博弈激烈,越是实体经济困难,越是需要有一个有收益率的蓄水池。也就是说,里面要有一个大家愿意把储蓄和债务放在里面的池子。这样既可以创造内需,还可以避免被金融收割,更为重要的是财税也有保障。唯有如此,才有经济的良性循环。
过去几年,出于防守,不敢振兴股市,而同时刺破房地产泡沫的情况下,搞到中国没有一个安全资金池。如果我们里面有一个长期有赚钱效应的地方,无论是实业,股市,还是楼市,那资金就会长期沉淀在里面。反之,如果把这几个都废了,即使资金管制各种叠加,不过是增加了资金出逃的成本和风险,却没有办法压制出逃的趋势,反而是徒增管制成本。
事实上,越是全球经济步入冰封期,越是大国有利。因为,即便各国关起门来,大国的市场、人口、资源、储蓄等等都可以帮助自己熬过痛苦期。可是,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里面的人愿意把钱留在里面,而不是连滚带爬往外走。
2020年因为瘟疫,美国的大放水,我们一改2009年的做法,严格控制热钱流入。2009年,我们主动救市,开放美元热钱流入,变相用中国资产与产品为美元背书,大大减轻了美国通胀与债务压力。
这次因为热钱进入中国不多,2022年,美国开始疯狂加息后,自然没有太多热钱可以流走,加上我们严格的外汇管制,大大减轻了美元流走的冲击。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不仅没有去帮助减轻欧美日韩的通胀,也很少购买他们的金融产品、债券。所以,如果未来美国再有金融风险,那就是跟我们无关了。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2020年开放热钱大量流入中国,中国的股市与楼市固然有一波狂涨,但2022年美国开始加息后,热钱大量出逃造成的资产泡沫爆破就会非常严重。现成的例子就是日本90年代初的资产泡沫爆破。日本后来在美国压力下,1995年被迫搞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随意进出,日本人的储蓄也是随意进出。这就使得美国华尔街第一次可以直接入股掌控日本的顶级财阀,背后都是美国大老板;使得日本的民众储蓄各种出逃,去全球买买买,就是不买本土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渡边太太”的故事。造成日本从迷失5年变成了迷失30年,彻底成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日本二战后拥有的经济自主权,彻底沦丧。
因为有日本的教训,从2020年6月份开始,我们就不再追加货币刺激。其次,2021年1月份就开始调控地产,股市包括中概股。结果是,热钱进来不多,所以,2022年开始的流出也就规模很有限。只不过,美国的舆论战、科技战、金融战确实非常厉害,而且还拼命引导资金进入我们周边的几个跟美国关系好的国家,造成对中国资金的虹吸效应。
但是,由于此前美联储极限放水时期进入我们的热钱太少了,也就是做空的土壤不厚实,所以这轮操作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如果2020年我们跟全球一样放水2年,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当然,我们能够如此是因为中国真正有房贷的家庭只有四分之一,农村刚脱贫的没资格有房贷,还有大量的退休半退休的居住在老破小或者早年买断产权的房子,不需要房贷。县城买房子很多是分期模式,不是贷款模式。另外我们还有资本防火墙,防止外逃的。
简单说来,我们有两套体系,对外的一套体系,对内一套体系。越是和外部联系紧密的,越容易被美元加息影响,没有那么紧密的,就不会有那个感觉。而且我们的组织体系并不完全依赖于货币金钱,有大量体制内的,国企的员工,大学教授,研发人员,因为有体制内的晋升机制,和退休的良好待遇,所以他们都接受低工资。此外有很多资源并不是完全市场化,资本化,比如央企的内部食堂和超市,甚至福利房等。比如农村的宅基地,没有被资本化,因此只有居住价值,没有资本价值。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地大人多,其实和当年对日作战是一样的,纵深大。这就意味着,美国无论金融还是意识形态等的影响只能影响很少的一部分人群,但很难传播触达到更广阔的人群,因为对于大多数的群体,影响他们的是周围和他们更相似的人,是村干部,不是北上广深的精英白领。
经过几年的苦熬,现在有条件进入反攻阶段,开始货币宽松与股市规则的改变。当然政策的推出是采取“小步快走”的模式,希望熬过接下来几个月最惨烈的金融决战。不经不觉之间,央行总资产规模从2023年7月的40.8万亿,到2023年最后四个月扩张了4.9万亿。也就是说,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之后,央行还是放了不少水的。
2月23日下午,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四次会议,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这说明国家可能在经济刺激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在投资驱动上附加了消费驱动,从把钱发给企业,转向把也把钱补贴给广大民众,让民众自己动手来选消费品,政府补贴以旧换新,刺激人民换新车,换家电。稳住了制造业的同时,也意味着钱要流入私人部门,流向民生部门。加上稳定楼价,以稳定地方政府的财政。通胀已经离我们不远了。所有这些目的只有一个,增加内需对抗美国希望通过加息造成全球贸易萎缩,打击我们的出口。
同时新证监会主席日夜操劳,目的就是振兴股市,引导资金加速滞留本土,而不是在悲观预期下慌不择路的逃跑。等股市产生一定程度的财富效应,再配合各种唱多的言论,那就会形成攻守易势。有一句谎言被普遍认同,即“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那如果大A起来了,很多人自然会认定经济要起来了。这就不是形成了预期自我实现了吗?况且,每年上半年都是全年信贷投放最猛的阶段,也是各种项目落地最提速的时间窗口,这个时候不去抓住,更待何时?那如果上半年大A能够修复到一定的程度,汇率还能够维稳,那资金还有多少动力出走?
如果资金出逃动力减弱,加上美国人扛高息已经接近极限,那就平滑过渡最危险的阶段。等美联储降息模式开启,那现在的这些问题都将不是问题了。至于日本加息,也是双刃剑。一方面是打击了我们的离岸市场,另一方面是除了日本高负债不可能支持太高利息外,也同时打击了海外购买美债,美国能扛多久?
更关键的稳住了制造业与资金后,我们制造业国家就继续对接大量欧亚大陆、拉美、非洲的国家的需求。我们产业升级越猛,我们一带一路计划合作对外进行产能输出的时候,也给沿线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那就是给所有这些国家创造了财富,可谓双赢。随着产业的升级,一个全球新秩序也慢慢成形了。
从中短期投资角度看,基本确定今年国内经济前低后高。所以,现在的市场就是“炒预期”,真正预期成真,最快也要夏天。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在不出政策,也是不行了。新的掌门人这个春节也没有好好过,各种开会,这意味着,当务之急是股市先产生一定的修复性的财富效应。股市有起色,相当于部分赚到钱的人被注入了定向流动性,整个国内的需求才会得到捍卫。当然中间有中美之间的博弈,行情不会一帆风顺,行情都是走出来的。
坦率来说,美国舆论战之所以占上风,与国人晚清以来所塑造的西方代表文明先进的思维有关。近代世界历史有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西欧崛起同时,还把世界历史整合进它开创的现代进程,这里面当然含有实力和权势的因素,但又不只是船坚炮利,还包括学术、思想与意识形态,欧西成为世界的观察者、研究者和范式/规范的创造者、引领者。这从思想到肉体的全方位殖民。相对来说,没有同步发展上来的、仍在原来水平上的地区,如东亚的中国、西亚的奥斯曼帝国,就陷入了衰落。
实际上,权势的兴衰往往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造成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在追问自身为什么衰落的时候,就一定会发现是自己出了各种问题,器物、制度、文化,文明……甚至外人还会强加上负面的标签:奥斯曼帝国是“欧洲病夫”,中国是“东亚病夫”。但历史地看,同样在这些地方,帝国曾有过多次的起落,但从无被说成是“病夫”的情况,有的只是王朝更替,但是从没有对自身文明的否定。
到了近代以后,这个世界变了,对中国来说是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这个过程就是许多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个现代化进程当中,开始质疑自己的文明传统不如西方。
也就是说,对近代的非西方而言,衰落不只是因为战斗力不行,而是因为整个文明体本身已经需要更新或推倒重来,这是更为悲剧性的、彻底的自我否定,意味着方方面面都不如人。
对有着悠久传统的东方社会来说,很多人被西方全方位碾压后,对自己文明传统失去信心。他们相信近代世界不再是一个像传统社会那样的王朝更迭、帝国兴衰的世界,而是出现了一个被后人叫作“现代性”(modernity)的新文明,且不管它为何首先出现在欧西,它规定的是全人类的命运。欧西不光自己崛起,还要溢出原本的地域,利用现代文明的优势来扩张,乃至压迫、侵略和殖民东方,从而使得这个新文明超出了狭隘的西方范畴,并造就新的世界秩序,“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但更多的人希望学习西方的长处的同时进行反殖民的斗争。特别二战后,很多民族国家独立后,经过自己摸索,逐渐看清西方列强兴起的真正原因。譬如“鸦片战争”,本质就是英国需要用枪炮打开中国市场,根本不是什么价值观的冲突。再如后面的布尔战争,和英国人干仗的是荷兰和德国农民,都信一个教,那场打的比鸦片战争还惨,那你能说什么?价值观冲突?看上南非的金矿罢了。
欧洲的兴起是从大航海时代开启的。欧洲大航海对欧洲有三大贡献,送出了人口,输入殖民地资源,输入贵金属货币,率先走出内卷,而中国则陷入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危机,列强再输入压力,内外交困。而英国崛起的策略可以总结为武装占地、消灭土著人口、输出英国人口;美国独立之后,一直就是引入黑奴与高工资吸引人口进入,因为美国建国200万平方公里土地,却只有区区300万人口,一直缺乏劳动力。
很多人以为欧美的富强来自于他们的自由贸易与民主制度。据韩国经济学家张夏准所著的《富国陷阱》和《富国的伪善》两本学术著作。他用大量资料揭示那些老牌列强发达国家历史上根本不是靠自由市场和民主制度富起来的。恰恰相反,这些老牌列强发达国家在富起来的过程中,几乎都是实施着严格的贸易保护。
比如英国崛起历史上曾与老牌海上强国荷兰打过三次战争。其中第一次起因就是英国发布《航海条例》,规定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货运只能找英国船,不能找其他外国的船(当然包括荷兰的船)。说好的自由市场公平竞争呢?你怎么自己立法直接把所有外国竞争者都排除出市场了?
又比如美国历史上曾长期实施非常非常高的关税,该政策一直持续到二战。甚至美国南北战争时南北方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南方主张低关税但是联邦政府不同意。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美国制订政策的人却拒不承认“依附于英国是自然进程”。北部实行工业保护主义的企业压倒了南部的自由贸易主义者。美国内战的结果保障了保护主义在美国的继续推行和美国工业的成长。格兰特总统指出,早期的重商主义政策已使英国工业发展到了目前它宁愿改为自由贸易的水平,因此,他的结论是,美国工业在能经受得起自由贸易的竞争之前,同样需要先有个保护上义的阶段:
“英国依靠保护贸易达数世纪之久,把它推行到了极点并毫无疑问,英国今天之所以如此强大,应当获得良好的结果。归功于这一制度。两个世纪之后,因为保护贸易已无利可图,英国便开始发觉宜于采取自由贸易政策。那么,先生们,由于我对本国的了解,我深信,不出200年,美国从保护贸易中得到了她所能得到的一切的时候,自然也会采取自由贸易的政策。”
美国经济的发展证实了格兰特总统的分析。1860年美国是世界上第四号工业强国,1894年跃居第一。1860年至1900华间,工业企业的数量提高了2倍,工业企业中工资劳动者的人数增加了3倍,制成品从产值提商了6倍,工业投资额增加了8倍。
因此欧美真正令他们工业强大的原因是在通过贸易保护把自己产业培育得差不多了以后,已经不害怕自由贸易了,就会反过来喊要自由贸易了。就像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的英国,以及二战后的美国。所以有个段子这样说:自由贸易就像天堂,谁都想去,但谁都不想去太早。
所有我们落后的原因是不愿意去开辟殖民地,把当地的人民变成奴隶,然后把全球殖民地变成一个整体的原材料供应地,生产基地与市场。一个如此庞大的市场加上不断的战争,催生了工业与科技的发展。
下回我们从头说欧洲大航海的故事,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