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个人资料
正文

《乱世佳人》前传 信仰的颠覆(二十一)

(2021-12-26 01:05:17) 下一个

相信读者诸君中,很多已经翻看《乱世佳人》无数遍,在下也写过两篇这部电影的背景历史文章(重归金本位 – 乱世佳人重归金本位 – 左翼国父)。不过电影中省略了米契尔在原著中郝思嘉的父亲郝嘉乐(Gerald O'Hara)的过往。为何他会来到美国的乔治亚州呢?他是如何得到以古代爱尔兰的圣地(塔拉之丘,The Hill of Tara)命名的「陶乐」 (Tara)庄园呢?而他对于那块由长女郝思嘉所继承的土地的眷恋,又怀抱着何种情感呢?米契尔将这一切深深地扎根在爱尔兰的过去。

某天,年轻的郝嘉乐,在爱尔兰的老家附近遇到了一名替地主收租的代理人,他不假思索地骂了一声:“奥兰治党的杂种!“那名收租代理人用口哨吹了一首民谣开头的旋律回应他。那首民谣就是《博因河之水》(The Boyne Water)。一听到这首庆祝英格兰在爱尔兰确立了新教统治体制的胜利歌曲,嘉乐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杀了那名代理人。

郝家先前就已经因为反英行动被警察盯上。嘉乐的两个哥哥在家中的床底下藏了武器和弹药的事被发觉之后,便立刻逃到美国,当时他们已在乔治亚州的沿岸城市萨瓦纳(Savannah)成为成功的商人,于是嘉乐也前往萨瓦纳投奔兄长。出发的早晨,父亲给这个小儿子的临别赠言是“不要忘记自己是谁”。

二十一岁的郝嘉乐,就这样来到了美国。这样的说法或许会有些夸张,但若不是因为郝氏一家代代继承了博因河战役的记忆就不会有女主角郝思嘉的诞生了。

博因河战役发生于1689年,取得所谓“光荣革命”胜利的新国王威廉三世亲自率领的英格兰军队(新教),与跟法国援军一起在爱尔兰登陆的詹姆士二世军队(天主教),展开激烈的战斗。两军于1690年七月十二日,在距离都柏林北方约三十公里左右,位于米斯郡的小村落德罗赫达附近的博因河畔决战。博因河战役(Battle of the Boyne)之后,许多爱尔兰人扫荡作战中被杀。

接着从1695年起颁布“刑法法典”(Penal Law)为首的一连串歧视法令,禁止天主教徒在海陆军、法律界和商业领域从事活动,不给他们选举权,也不许他们担任行政公职,连土地购买也遭到禁止。天主教的地主被迫强制采取平均继承,他们所保有的土地渐渐地被细分;然而另一方面,新教的地主则和英格兰一样,透过长子继承制来保有土地的完整。结果,爱尔兰的大部分土地被没收,然后被分配给新教的英格兰殖民者。联合王国(不列颠)通过全面否定天主教的爱尔兰人,逐渐地改造,强迫他们认同新教。

流传江湖多年的英国光荣革命后所谓“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也只是一句重复千遍的谎言而已。

爱尔兰可谓多灾多难,因为不曾受到罗马帝国的统治,所以和明确以国王为中心的英格兰和苏格兰不同,地区性质的军事领袖林立,抗争不断;自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Henry II of England)在十二世纪末入侵爱尔兰以后,爱尔兰与英格兰之间,便刻画出了一段复杂的统治与压榨史。

一五八三年,信奉天主教的德斯蒙德伯爵(Earl of Desmond)在爱尔兰起事,这时成为伊丽莎白一世的宠臣、逐渐崭露头角的沃尔特.雷利爵士,因为镇压起事有功,获得了芒斯特地区的土地,于是他便将故乡德文郡的人们迁居到此地。据说,他那个以“失落的殖民地”告终的弗吉尼亚殖民计划,就是始于芒斯特殖民。也就是说,爱尔兰是他试验美洲殖民的试验田。

此外,在十七世纪初期,詹姆士一世也在爱尔兰北部的厄斯特地区,实施了有组织的新教徒移民政策;到十七世纪中叶为止,已经有十多万人从英格兰及苏格兰移入。厄斯特地区因此逐渐“英国化”,而这也成为后来大大震撼了二十世纪的北爱尔兰问题的起源。

虽然经历英格兰几个世纪的打击,但爱尔兰人不屈不挠,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激励下,又再奋起反抗。可惜爱尔兰人联合会起事失败了,爱尔兰被纳入联合王国之内,英国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

我们说回抵达萨瓦纳的嘉乐,嘉乐发挥了爱尔兰人精明的商业才能,逐渐地融入了美国南部社会,但作者米契尔说他有两个无法改变的地方,那就是爱尔兰腔的英语和“爱尔兰的渴望”。何谓爱尔兰的渴望?对于这句为长女思嘉所继承的话的内涵,米契尔是这样说明的:

被英格兰人夺走过去曾属于自己的土地、被迫变成佃农的爱尔兰人,全对土地怀着贪婪而深切的渴望。那份出自爱尔兰人的渴望,让他希望看见自己的土地就在眼前,变成一片绿地蔓延开来。也因为这份激烈、坚定不移的心情,让他想要拥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农园、自己的马匹、自己的奴隶。而且在这个新天地,不像他抛在身后的故国一样,必须要面对两种危险的威胁——那就是不管是作物或是小仓库都会被一口吞噬的沉重税赋,和说不定何时土地租借权就会被没收的不安。

这里提到的“沉重税赋和被没收土地租借权的不安”,精准地说出了在郝嘉乐渡海前往美国的时代,英国人折磨爱尔兰人的方法。

嘉乐渡海前往美国的时间,是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因此从小说开头所记载的时代一八六一年四月倒推三十九年,就是一八二二年。当时爱尔兰已经被纳入联合王国二十多年、成为英国粮食供给地的爱尔兰,像郝家那样的农民,处于佃农竞标制度之下。这种藉由佃农之间的自由竞争,在每个收获期决定地租的制度,表面上给人一种民主式自由竞争的错觉,但也正是郝嘉乐所担忧的“没收土地租借权的不安”的元凶。

根据同时代的经济学者J.S.弥尔(John Stuart Mill)指出,这个制度虽以参加投标的佃农越多、地租就越高的自由竞争为基础,然而佃农们却支付不起得标的地租,所谓的地租也不过只是个表面上的名目。 因而在他们取得土地耕作权时,也就等于背负了对于地主的债务。而佃农原本就不可能以现金支付地租,因此只有缴纳实物给地主,也就是除了马铃薯以外,所有自己生产的农作物。

换言之,爱尔兰人因为以马铃薯为主食,所以将自己生产的马铃薯以外的作物,全部都缴纳给地主,用来输出前往英国。这个佃农竞标制度的结果,造成弱者彼此之间的互相伤害,强化了佃农和地主之间的从属关系。然而,竞标制度得以成立的前提,却是因为马铃薯种植的普及 而持续扩大的爱尔兰的人口过剩。这是多么讽刺啊!

结果在1845-1846年秋天的所谓“马铃薯饥荒”,爱尔兰歉收的作物只有马铃薯;针对英国输出的谷类,据推算足以养活当时爱尔兰的两倍人口。而且,因为英国市场需求的变化,耕地正逐渐地被转化成牧地,因此畜牧业的产量也是呈现增加的趋势。因此,饥荒是人祸。而且为了取得牧地的来源,付不起地租的人们,会立刻被强制驱离他们所赖以生存的土地。可是在爱尔兰,并没有可以吸收他们的产业。

这场人为的饥荒导致流行性斑疹伤寒和痢疾之类的疾病爆发,满街都是乞讨的群众。政府虽发起了以工代赈的政策,然而为了赚取日薪而聚集在道路工程作业现场的人们,却因为饥饿 而接二连三的死亡。人们在筹足埋葬费用之前无法掩埋尸体。尸体腐烂又造成疫情不断扩大。饥荒到1851年左右才开始稳定,根据同年进行的人口普查,十年之间爱尔兰的人口减少了一百六十二万人。在这段期间,联合王国政府和教区的济贫委员会都未能够采取适切的应对措施。

因此很多爱尔兰人像郝家一样,为了逃离马铃薯饥荒的元凶——佃农竞标制度、取回被英国所剥夺的土地,而渡海到美国。

小说主角,郝家长女思嘉无法消除父亲遗传的博因河战役的记忆,继承了更强烈的爱尔兰移民气质。当她失去女儿美蓝,也失去了丈夫瑞德,开始模模糊糊地理解到自己什么都不明白的时候,原著作者米契尔让她如此吶喊道,“明日,在陶乐思考吧!明日,再思考挽回瑞德的方法吧!因为,明天又会是崭新的一天!”“不要忘记自己是谁”的郝家之血,是“就算面临败北,也不会承认败北的祖先之血”。

在爱尔兰之外,肯定有很多继承了那份血统的「郝思嘉」。南北战争前夕,在一八五八年的纽约,几乎与都柏林同时成立了以爱尔兰的独立与成立共和国为目标的「芬尼亚运动」(Fenian movement)。他们甚至发动恐怖袭击。为爱尔兰共和军(IRA)的恐怖攻击行动提供武器和炸药的,主要也都是美国的爱尔兰人。独立后的美国和爱尔兰之间,以共和为志向的反英、反大英帝国的网络,以各式各样的形式产生连结。经历两次被没收土地后的爱尔兰人依然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理想,真是令人钦佩。

快要到元旦了,这里先预祝读者诸君新的一年心想事成,万事胜意。如果说新年愿望,当然是希望美国最高法院将于明年1月7日举办的特别听证会,希望最高法院判决强制疫苗政策违宪。

这个瘟疫已经历时2年,是时候让大家喘口气了。川普的犹太富商好友马克.金斯伯格在去年12月15日,就是美国大选后,曾经接受俄语地区最著名的媒体人德米特里·戈登的采访。他是美国亿万富豪,地产开发商,收藏家,区块链技术专家。他在2017年9月用区块链技术加密货币进行全球第一笔房地产销售。他与矽谷关系良好,拥有访问最新科技成果的权限。

在采访中,他认为人类科技进步的速度比人类社会运转快数百倍,而人工智能技术是关键,以后大幅减少医生,护士,工人,物理学家,会计师,运输司机与飞行员等等,将造成大量人口失业,如纽约的手术有6成以上通过机械人来完成。大量人口只能留在家中依靠政府救助。这次瘟疫就是一个社会试验,看大家最低接受多少政府补助,在家多久不出门,如果反抗,就用瘟疫作为理由强制大家留在家中。而扎克伯格的元宇宙会把大家带来虚幻中,帮助大家在家中打发时间。

同时马斯克的芯片植入人体技术将让大家几分钟内学会各种知识与技术,将对人类带来质的变化,这种技术可以控制人的健康,变好或变坏由他们控制。

显然现在马斯克的芯片植入技术还没有推出,大规模推广还需要时间,因此历时两年的试验可以暂停了,充分研究后,为将来的应用打下基础。

技术进步大量人口过剩,大英帝国也经历过,当时他们策略是把英国人改造成新教信徒后,大量驱赶他们去殖民。现在全球已经没有新的地方可以殖民了,用瘟疫与疫苗消灭剩余人口当然是一个选择。下回我们继续回顾大英帝国如何改造苏格兰人,如何大量驱赶多余人口。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卢冠霖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雪山草地' 的评论 : 谢谢。以后多交流
雪山草地 回复 悄悄话 好文,谢谢介绍爱尔兰这段历史。早期爱尔兰移民在美国很不容易,到处受到歧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