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乌鲁木齐基本上见不到河,人们也常说没有河。河滩公路却实打实地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令现在的孩子们一脸问号:没有河怎么叫河滩?其实乌鲁木齐有河,还不只一条。曾经流淌在河滩公路上的乌鲁木齐河自古就在那片土地上由南向北纵穿而过。
“乌鲁木齐”这一称呼是蒙古语,指的是丰茂的水草所形成的优美牧场,元明时期生活在这一带的瓦剌(即卫拉特、厄鲁特)蒙古人在牧场上放牧。牧场在同属于天山山脉的红山与雅玛里克山之间是条不算窄的山谷,没有堤坝的乌鲁木齐河便沿着山谷肆意地流淌。每年春季洪期来临,山上化冰、化雪,迅猛的河水横冲直撞,想淹啥就淹啥,搞得蒙古人不是丢命就是丢羊、丢帐篷,于是他们在山体发红的红山上用石块垒起敖包祭拜,祈求远处白雪皑皑的博格达神山能助牧场风调雨顺。相传王母娘娘为捉拿逃窜到这一带的两条恶龙,挥剑劈开一道山梁,东面的一截成了红山,西面的为雅玛里克山,也叫妖魔山。她把赤龙与青龙分别压在两座山下,把剑变成两山之间的一条河,以阻隔两边的断崖,不让它们合拢,否则两条龙就能钻出来翻江倒海。这一神话不知是从哪个朝代传下来的,清朝时人们笃信不疑。1788年春,迪化500间民房被大水冲毁,人们以为山要合、龙要闹了,恐慌不已,彼时的乌鲁木齐都统尚安启奏乾隆,着手在这两座山的悬崖顶各修一青砖九级宝塔,祈愿能镇住恶龙,让它们不再兴风作浪。还别说,大洪水还真消停了一段时间,“塔映夕阳”也就成了此地一景。
但洪水不是建座玲珑宝塔就能彻底降伏的。离红山不远、现西公园里的鉴湖上,1898年修湖心亭时也曾建了座龙王庙,但没过多少年庙就被洪水六亲不认地冲垮了,毫不客气。桀骜不羁的河在滋养了一方土地的同时也没少让沿岸的住户头疼。
让人欢喜让人愁的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天山山脉喀拉乌成山天格尔峰1号冰川,自南向北流出山口,途经乌拉泊,之后一路向北,穿行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出城后顺安宁渠到达五家渠的青格达湖,最后流入准噶尔盆地南缘、现隶属于乌市米东区的东道海子,全长214公里,是一条以冰雪融水为主、有降雨及地下水补给的河流,上游又称大西沟,中游现称和平渠、河坝,下游称老龙河。
清朝建城时,拓荒者们按山谷的走势在河两岸定居,并逐步沿河修建了一些水渠,包括南郊达坂城一带的大西沟渠、大河沿子渠、北郊的安宁渠等等,引水浇灌农田,曾连年丰产。1864年起,长达十三年的宗教、民族大屠杀令大多数渠道荒废,千里缺人丁,经济不知倒退多少年。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后,清政府又大规模移民,补充劳动力,重新疏通淤堵的渠沟。清末民初杨增新执政时,于1915年在五家渠的黑龙潭(五十年代扩建成猛进水库,现叫青格达湖)挖了一条引水渠,以开垦那里的荒地。1940年盛世才执政期间,请苏联水利专家帮助勘探设计建造新疆第一座水库——位于迪化南郊、本是一处天然盐水洼地的红雁池水库,从其上游乌拉泊河段引水注入,以蓄水灌溉附近的农田,并在乌鲁木齐河西面、现八一面粉厂偏南处挖出一条经市区通往黑山头、长11公里的水渠,以盛世才的字取名为晋庸渠。后因盛世才倒戈反苏、转投民国政府,1943年水库没建完苏联专家就撤走了,省府方面只好草草收工。国民党接手新疆后于1947年做了重新规划,决定分期扩建水库,同时延长了晋庸渠,将它与安宁渠连通,并向北一直通到黑龙潭,国军得以在那块有水的洼地边开始军屯,小规模地种植了水稻。拓展后的渠全长46公里,当时主政新疆的张治中名之为“和平渠”。但因资金问题水库工期拖后,到1949年水库只完成了第一期改建,修成的和平渠也很窄,仅勉强可以输水,水量不大,没多久就出现堵塞。
1949年冬,王震带领六军全体官兵由三屯碑拉爬犁运片石,抢修、加固和平渠。1953年红雁池水库后期建设与和平渠扩建的整个水利工程全部完成。1957年冬至1958年春,河水上游修建出32公里长的青年渠。1959开始在乌拉泊建水库,1961年正式蓄水防洪。1959年、1960年分批沿流经市区的乌鲁木齐河道西岸挖出一条新的和平东渠,人们也叫它河坝,自此这条无拘无束的河改在新修的堤坝里流淌,与上游的乌拉泊水库、分流的和平渠相配合,后来再未发生过水淹市区的情况。但原先宽阔的河床开始成为一条裸漏的河滩。1962年,乌拉泊与红雁池之间又新修了一条6公里的渠,目的是在洪水期前先将上游水库的水引流到红雁池,以便应对突然来临的洪峰。1965年,一场整顿河滩的工程开始,全市百姓轰轰烈烈地义务劳动整个冬天,用铁锨镐头平出一条全长7.6公里的河滩土路。1975年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乌市将河滩土路铺成柏油路面,并拓展为全长20多公里的河滩公路,南起燕儿窝、北到卡子湾,期间仍有很多市民参加义务劳动。
有位老师说,他们年轻时在天寒地冻中修青年渠,大年初一是在工地上过的,要赶在化雪前完工。那是1958年。之前1949年加固和平渠的时候,王震带着军长政委在工地上装爬犁、拉爬犁,老百姓说没见过这样的官,感动之下凡是有劳动力的全体出动,跟解放军一起用汗水建设自己的城,并形成惯例,之后很多年的城建项目都有市民义务出工。爹妈说,给河滩铺沥青的时候一天能吃前半辈子的尘土,等铺完了觉得走在康庄大道上。我小时候走过那条道,其实只是汽车走康庄大道,边上仍是石土,不过那会儿没几辆车,可以放心大胆地在柏油马路上横行,还见过马车。那时老爸喜欢带我们爬红山,都是沿河滩走,我们喊累,他一皱眉头,说跑步不累,让我们在前边跑,姐姐他们就乖乖地去跑,似乎也越跑越有劲儿,在前面又笑又叫的。我只跑过一小截,眼瞅着山就在不远处,可长长的公路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熬到跟前,等爬完山往回走的时候更悲催。真累呀,就算跑到前面能趁机停下来歇一会儿也缓不过来,于是宁可被骂也不再跑,还落下后遗症,体育课上一到长跑就成老大难,把一连串的体育老师都给急得冒汗。但是河滩上两排高高的白杨却在不经意间留在脑海的角落里。一直喜欢树影婆娑,近几年才想起参天的身姿,这次到南疆看着白杨在望不到头的大路、小路上顽强挺立,用卫兵般的身躯挡风挡沙,方知自己心里对它们竟那么依赖。是它们肩并肩,才有街头的婆娑逸然。
1995年至1998年河滩公路有过一次大规模扩建改造,熬过几年漫长的拥挤、封路之后,它成为河滩快速路,从此作为交通主动脉承担起全市近一半的交通量。一开始还挺顺畅,没成想一场七五暴乱让人均拥车率剧增,造成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就车挤车地堵。
除了继续在河滩上扩修路桥外,近三十年间,乌鲁木齐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又有过数次新建、扩建、重建,几座水库蓄水量更大、更坚固,沿河滩的河坝成了看不见的地下暗渠,地面上取而代之的是人行道与如茵的草地。由于城市用水迅速增加,水量远远不够,西面仍是明渠的和平渠开始常年干涸断流。人们忘记曾经有河,都说乌鲁木齐没河,说的人、听的人都觉得似乎缺了些什么。地处离海洋最远的地方,还能怎样?
曾想去1号冰川看看作为河源的那片古老的固体水库,被告知:为保护迅速缩小的冰川,那里已经禁止旅游。遗憾,但是做的对,我找来纪录片看看就好,让它少受一点打扰,故乡的河就能多一滴水源。据说按目前的融化速度计算,1号冰川几十年后会消失——它离市区太近了。现在治安不再是问题,当初促使收入并不高的乌鲁木齐人疯狂买车的原因已经不复存在,是不是该提倡市民尽可能使用公交?减少私家车、减少污染。还应该再多种树,雅玛里克山靠城外的那侧还秃着,也应让它长满树,增加空气中的水分,以增加降雨量,给冰川补水。这几年雨水虽然稍微多一些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次回乌鲁木齐,河滩两边的绿树显得更加茂密,公路成为绿地夹道中的长廊,看着很满意。沿岸剩余的垃圾堆、废品收购站都没了,那些擅自占道私建的土屋也不见了,一条大道清清爽爽。终于啊!想必过程不易。
走在紧挨着河滩、与西虹路交接的滨河路上,路边忽然出现一段明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冲到跟前,还真是!河道刚刚露出地面,应该重新铺平过,堤坝的花砖看着也比较新。河水很浅,只覆盖住河床,缓缓地淌动出细小的波纹,在阳光下粼粼闪亮。乌鲁木齐河这么温柔了吗?记忆中它可是湍急的,起码有半人到一人深,还有人被水冲走过,可眼前的河水明显就是人畜无害的模样。像做梦一般,令我怅然若失很多年的河,故乡的河,就这样不期而遇。她看着我,眨着亮晶晶的眼睛问从何处来,我双眼模糊地回答乡音未改,尽管并不会多少乡音。好想靠近些,两边有护栏,走不到下面去。对岸一溜家属楼紧靠河坝,窄窄的一条绿带从中相隔,开有鲜花。那都是幸福的人家啊,每天打开窗就听得见潺潺水声,心下羡慕。这段明渠有多长、到哪里呢?
晚上回到家开始查关于这条河的资料。原来,沿河滩的河坝(也就是和平东渠),河水时明时暗地向北经过明园、八楼后,往西在头工附近与和平渠汇合,而河滩路则继续北上通向卡子湾。乌河沿线除原有的燕窝风景区、水上乐园、西公园等之外,自2003年启动了和平渠与河坝改造工程,拓宽水面,让“水绕城”,并逐年完成几段景观大改造,规划出若干个新公园。2017年又开启让“水进城”,联通各河湖水系,充分利用回收再生水,以此实现了和平渠通水,旨在改善城市生态,打造“依山亲水”的居住环境。红雁池与水上乐园附近的十七户湿地、大寨闸河段作为先导工程于2018年完工,成为宜人的公园景区,之后每年向北推进一段,至2021年,和平渠20年以来正式实现夏秋季不间断全线通水,2022年又首次实现使用再生水给和平渠供水。并且,呈缓阶梯状下行的叠水设计不仅让水流形成一个个动人的小水帘,也能减缓流速,更安全,岸边原先难看又吓人的铁丝网也都换成了亲民的围栏。原来如此,渠里流的全是回收水!怪不得那么浅。乌市省出来的水可以浇灌更多的良田,淙淙的浅渠已能满足乌市人民小小的心愿。
那么,水是怎样回收再利用的?第一次读到“北水南调”工程的描述时脑洞大开。地处下游的城北污水处理厂把处理后的再生水通过管道输送至地势高的城南十七户湿地公园的末端配水池,然后分别配送至城区主要水系,满足全市各区的绿化用水需求,同时也作为和平渠景观用水、洒水车用水等等。也就是说,乌市地下、地上共有四种水道:清水、废水、再生回收水、再生配送水,清水用来维持市民生活及下游农田,废水流到城北处理,然后回收回来,再顺着和平渠从高往低流下去。让和平渠重新流水,在市区的这一截纯粹是为了景观养眼、美化环境,流往下游农田的水另有配给。这样的规划,大手笔啊。之所以能做到回收再生水资源,乌鲁木齐现有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22座,另有几座在建,城市废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9%以上,再生水回用率33%以上。其中,最老牌的乌鲁木齐河东污水处理厂的一个四期工程项目采用先进的浓缩脱水分离技术,使碧水绕城的景观得以呈现,为全国再生水循环应用树立了典范,被水务行业列为优秀案例。厉害了,我的家乡!有篇报道还写:“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鼻子酸了,怎可以如此煽情。关于和平渠通水有很多篇文章、很多人激动地分享,一查就查到了半夜,恨不得把所有的信息都收进眼里。
坐车过桥头站,这里是和平渠的一段明渠,细水涓涓,堤上枝叶蒙茸盎然,但是两旁的楼舍有些老旧、脏乎乎的,不如照片上别处的鲜亮。该给它们洗个澡、换身干净衣裳。在计划中了吧?能不能快点,我心急。其实有个简易的方法:定期冲洗、粉刷、维护,就不必花大价钱、大段时间去拆迁、重建。忽然有个想法:从城南大寨闸河水开始分流到城北头工合流,绕一圈大概总共二十来公里吧,何不开辟一条徒步穿越市区的旅游环线?
算上水磨沟区、头屯河区、米东区、乌鲁木齐县,乌鲁木齐还有多条别的河,都是附近的高山融雪而成。水磨沟区的水磨河可以说是乌鲁木齐藏在深闺里的宝。从几条山涧穿过的河水水量丰富,使得沿岸古树茂盛、柳丝轻拂,当年清军的磨坊就选址在这里,那时这一带的庙会熙熙攘攘堪比红山。两岸的荒山经过全市青少年多年植树造林,在众多荒山荒地中早早就完成了全面绿化,前几年去的时候扫视着高大粗壮的树干,它们全都长这么高、这么胖了,找不到自己种的小幼苗在哪里。说来奇怪,人都盼着树干粗,而腰肢细才好。鲜为人知的是,水磨河有许多温泉汇入,即使零下三十度、周边冰天雪地,她依旧傲娇迷人地流淌,冒着热气的水面有野鸭悠然徜徉。设在此处的温泉疗养院里更是暖意融融,称得上是福地洞天。
乌鲁木齐,古时的驿站、曾经的牧场,如今也是水草丰美、歌声悠扬。堵在河滩公路上,一边听歌一边给小辈们讲我们的上一代挖出的渠、修成的坝,我们这一代见过的河、刨出的坑,如今他们享有宽敞的街道、遮阳的林荫,堤坝叠水的景观渠缓缓地穿过草坪。似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碌碌无为的时候不觉得,回首往事猛然发现:因为有人勉力坚持,历史的车轮吱吱呀呀地一直朝前走,尽管断断续续、尽管步履为艰。艰难中一条不舍、又重新流淌的河美丽了乡愁。
2024年2月18日
注:本文绝大多数史料、数据来自乌鲁木齐市志
附:【案例】乌鲁木齐河东污水厂四期 https://www.h2o-china.com/news/337749.html
河滩路旁的红山,1788年建的镇龙宝塔,八十年代时刷成红色
鉴湖湖心亭,旁边的龙王庙被水冲走了
天山一号冰川,乌鲁木齐河的源头,融化迅速,裸露岩石 图片来自https://std.cas.cn/gzdt/201403/t20140327_4916126.html
1949-1950年挖和平渠 图片来自https://www.sohu.com/a/514562896_121123673#google_vignette
红雁池水库1952年 图片来自
https://zh.wikipedia.org/zh/%E7%BA%A2%E9%9B%81%E6%B1%A0%E6%B0%B4%E5%BA%93
1975年河滩路改造 图片来自https://www.sohu.com/a/514562896_121123673#google_vignette
如今难得空闲的河滩路
现在的乌拉泊水库 图片来自https://xjxk.xjmty.com/jlxkgc/c100054/201110/b06a0168907a4d4194013debdc16e958.shtml
露出地面的乌鲁木齐河(沿河滩路的和平东渠)
和平渠通水后 山水相依 图片来自https://www.sohu.com/a/514562896_121123673#google_vignette
和平渠叠水景观 图片来自 https://www.baike.com/wikiid/3097363580272640400?from=wiki_content&prd=innerlink&view_id=479mynatqtg000
有待于换新衣服的和平渠周围楼舍,桥头河段
清军磨坊所在地水磨河,图片来自https://www.ts.cn/xwzx/shxw/202206/t20220607_7233186.shtml
水磨河冬景,有温泉注入,热气漂浮 图片来自
https://www.ts.cn/xwzx/shxw/202312/t20231214_17932449.shtml
乌鲁木齐新增12处水系景观节点 图片来自http://sl.china.com.cn/wap/pcarticle/26655.shtml 12个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