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风格》
北欧风格就是极简主义, 崇尚自然, 原木家俱线条流畅, 色彩尤喜黑白色, 简洁大方明亮。
我很赞赏北欧风, 只是我决不会用这种风格来装饰我的房子。干净明亮宽畅, 但是空荡荡的, 好似旅馆, 拍拍屁股可以走人, 立马可以轻松搬家。
古典家居风格中, 我最喜欢的是Biedermeier.
毕德麦雅时期, 是指德意志邦联诸国在1815年维也纳公约签订至1848年所谓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历史时期, 文化史上的中产阶级艺术时期。
这是一段和平时期, 人们厌倦了战争, 寻求稳定和个人理想, 浪漫主义大为风行。市民阶层的崛起, 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 家庭伦理道德为重, 家居装饰也以舒适柔和为主。
德语bieder是形容词, 有顽固、保守、死板的意思, 但不一定是贬义, 其实正是大多数德国人的性格写照。毕德麦雅是一个虚拟人物, 发表在慕尼黑杂志上, 一个坚强但有点不太能贯通的顾家男人。
洛可可式美则美矣, 却过于繁琐, 帝政风格又过于大气, 不是一般市民能享受得起的。毕德麦雅就很亲民, 尤其喜欢它的布料, 间条夹小碎花, 沙发窗帘皆宜, 有一种家的温馨。
毕德麦雅的沙发很是雅致, 虽入我法眼, 但坐着却不舒服, 19世纪的人大概还是讲究,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
沙发还数近代的舒适, 大大软软的, 身子往上一摔, 可休憩可眠睡。
北欧风的沙发大多是一色, 即使有花纹也是简单明了, 不复杂。但若让我挑选, 我肯定会选英国乡村式的, 印着五彩斑斓的玫瑰, 花花绿绿很俗气的那种。
可以说, 英国乡村式是我的最爱。受各种殖民地的影响, 它没有统一基调, 但正是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一个特有的风格, 琐碎、流俗却相当亲切。
各种摆设无需高级, 却一定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尘记忆。或许是一尊祖父从印度带回的湿婆神, 或许是几张埃及的莎草纸, 或许是一盏油灯, 时光在手指摩挲中流走, 吤嗟叹息间春秋梦回。
我公公过世后, 婆婆独自住, 年久失修的房子相当的大, 修缮起来化费不浅, 又加上怕她触景生情, 我先生便力主让她搬到公寓。
婆婆是战争过来人, 本来就有存东西的习惯。从几百平米的房子搬到90平方的公寓, 这家什的取舍是足实地难为了她, 久久难以作出决定。
她的公寓里摆着杂七杂八的装饰品, 有的很廉价、有的太俗气。很多次我说, “扔了吧, 又不值钱, 只会沾灰呀”, 婆婆是坚决不肯。
2、3欧元的陶杯是邻居从希腊带来的, 傻傻的瓷猫是女友送的生日礼物, 还有一张小小圣母像是她祖母留下的, 她清楚地记得每样东西的来源, 对她来说, 与其是物体, 毋宁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这些她视为珍宝的东西, 对我们毫无意义, 刻在她记忆中的时光只属于她, 从没有给我们留下烙印。婆婆过世后, 我们便把这些东西处理掉了, 有几次, 小物件在手, 想起婆婆告诉的故事, 也曾犹豫过几秒。但她有印象的故事, 随着她的离去, 再也不会有人感兴趣的。
当年21岁的我, 怀揣一千日元, 拖着一个装着几件替换衣服小行李箱出国了。随着时光流逝, 积攒的物件也是越来越多, 只觉得我也越来越像我婆婆, 很难舍弃, 哪怕是很便宜的东西, 因为每一物件上都印着我昔日的时光。
就像英国乡村风格, 我的家挂满了画, 都是从世界各地买的, 朋友画的, 朋友送的。我的家摆放着琳琅满目的装饰品, 有的是从地摊上淘的, 有的是从纪念品商店买的, 有的是朋友带来的, 东西不贵重的, 于我却是宝贵。
像我这样已走过人生一段路的人, 居家风格实在难以从北欧的洁简。家是承载回忆的地方, 我喜欢被物件包围的感觉, 不经意的一瞥, 会让我陷入沉思, 想到那年那人那情那爱。
北欧风格实在是太简洁, 让人有一种随时可以搬家的感觉, 只是家是能搬就搬吗。虽说在挪威住了几年, 也去过很多挪威朋友的家,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家真正北欧风格的。
也许是他们都不再年青的缘故。家中的物件, 承载了多少记忆, 承载多少的爱, 哪能能舍就舍的。
美丽人生, 靠着美丽回忆的点缀, 而物件, 不管是贵是贱, 只要是有份情意, 就是沉重。家应当是充满记忆的地方, 不是空空如也, 一下子就能搬走的。
图片来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