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游人生

小散文回忆旅游日志
正文

小剧场里的浮世绘

(2023-12-04 17:30:55) 下一个

《小剧场里的浮世绘》

         小时候看连环画, 看《红小兵画报》, 一直以为世人都是一样的, 穿的一样的, 头顶雷锋帽, 胸带红领巾, 朝气蓬勃。

        及至改革开放, 才知道人物有三教九流, 世人是百面千相, 这就是世俗。而连环画的画风和明清小说插图的画风很像,  但明清的小说插图画的是市井生活, 这就因世俗而显得富有生气, 且千变万化。

        有性欲旺盛、活色生香的《金瓶梅》, 也有街坊斗殴、酒肆饮血的《水浒传》, 表情维妙维肖, 人物的性格通过场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明清的小说插图为版画, 这和日本的浮世绘如出一辙, 且人物刻画都一样栩栩如生, 只是我不明白为何浮世绘在西方世界赫赫有名, 而同样优秀的明清插图却默默无闻。

        大师梵高就曾复制过浮世绘, 他那大名鼎鼎的杏仁花也是深受影响。

         克林姆特更不用提, 他喜用的小碎花和金色都来自日本。几年前, 我参观了他在维也纳的别墅, 满墙的浮世绘。

        我一般去博物馆后, 在纪念品商店逗留时间颇長。挪威国家画廊的书籍中, 介绍欧美的比比皆是, 而关于东亚的, 除了一本泛亚美术, 另一本就是关于日本的, 封面自然是欧洲人耳闻目熟的“神奈川的浪”。

        以我个人几十年在国外的经历, 知道洋人并不看好我们推崇的齐白石、徐悲鸿, 以为这是雕虫小技。如上一篇所讲, 他们喜欢宋代山水, 在灵魂里有一种认同感, 但真的去研究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山水画比较容易相似类同, 且山水画中中国文人弱弱的意境, 是不懂得拐弯抹角的洋人能体会得了的。

        文艺复兴将欧洲文化推向顶峰, 而文艺复兴的基础思想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的关键是一个“人”字, 这大概可以粗暴地解释为什么洋人认同山水画, 却更喜爱浮世绘。

         浮世绘的主角是人, 有七情六欲。世俗的情爱场景, 中国人也有, 只是《春宫图》是秘传的, 也没有浮世绘这般唯美。

        其实春宫图画得也不错, 但画得太赤裸裸了, 属于性感有余, 美感不足。作为教科书可以, 但贴在墙上作为装饰画, 大概会引起黄色的不适的。

         再者, 浮世绘的着色异常华丽, 明清版画插图只是墨色, 这给人带来的視感感受完全不一样。而西方人的眼睛习惯了重彩的油画, 对浮世绘自然更感觉亲切些。

        欧洲自文艺复兴后, 绘画不再是王公将相专有, 作为生活的写真写实写照, 出现了一大批描写市俗的画, 尼德兰派尤其出色。

        伦勃朗、布吕盖尔、 以后的米勒很多画家,  描绘的多为市井小民, 让人感到熟悉亲切。而浮世绘的魅力就在于, 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可入画, 人间烟火皆在其中。

        讲到市井小民,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最为著名。打开画卷, 就如置身剧场, 800多个人物徐徐登上舞台, 一出剧, 一场生活, 看得人眼花缭乱, 看得人感慨流涕。

         明清版画插图, 虽然优秀, 却不普及。而浮世绘是装饰画, 且价格实惠, 我也藏了几张, 所以知道浮世绘美虽美矣, 但货真价实, 是我这样的平民也有能力欣赏的。

        这就如你花了很少的钱, 去小剧场里看了一场戏, 戏里演的都是关于左邻右舍的逸事。出剧院后, 你大概会全身心地觉得爽。

         好一个爽字得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