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第十一和第十二卷都可以跳过。
这两卷属于法会中的插曲, 嘉宾讲话。
我们直接来到第十三卷。
这时候普贤菩萨说累了, 下去喝杯茶, 上个厕所。
换上了文殊师利菩萨。
现在来摘录几段文殊的讲话。
若有见正觉,解脱离诸漏,
不著一切世,彼非证道眼。
若有知如来,体相无所有,
修习得明了,此人疾作佛。
见心无所生,当获大名称。
众生无有生,亦复无有坏,
若得如是智,当成无上道。
众生无智慧,爱刺所伤毒,
为彼求菩提,诸佛法如是。
普见于诸法,二边皆舍离,
道成永不退,转此无等轮。
体性常不动,无我无来去,
而能寤世间,无边悉调伏。
文殊讲话, 和普贤风格完全不同, 干脆利落, 更像金刚藏。
我把这几段再精炼一下。
体相无所有,见心(性)无所生,
二边皆舍离,体性常不动。
把“心”换成“性”更贴切。
同音字, 这个应该是属于翻译的问题。
体无相, 当然常。 性恒在, 当然常。 空无边, 自然二边皆去。 性无生, 自然常不动。
好啊, 文殊也学会了无影掌。
可以当之无愧的称之为文殊师利如来。
你发现一个规律没有?
开悟的人, 都在说体和性。
开悟的人, 是不会把相当成敌人的。
而没有开悟的众生, 总是在思考如何对付相。
众生无智慧,爱刺所伤毒,
为彼求菩提,诸佛法如是。
文殊师利, 智慧第一。 果然是透彻啊。
众生智慧不足, 所以受, 所以求。 而诸佛法, 都是投众生所好的方便, 其本身就是受和求。
我曾经说过, 佛法的精髓就是没有佛法。
去了佛法, 才是佛法。
去了佛法, 就是去了受和求。
佛, 非佛, 是名佛。
体性恒常在, 无受无得失。
求什么?
恐惧什么?
颠倒妄想什么?
谢谢宇宇把如何加入竹林精舍的步骤列出来。
确实常有人问这个问题。
玺宇说:“万事万物皆由因缘而生灭,万事万物皆是相,相中无性,所以有生灭;自性空而无相,所以无生灭,恒在作用。”
呵呵, 这就对了。
刚开始难免有些反复, 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宇宇在《安住于虚空》一文后的回帖, 相当精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
很明显, 已入化境。
感谢各位弟子们的挂念。
我自然会照顾自己, 大家也自己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