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

我有摩尼珠,只待有缘人...
个人资料
正文

【五灯会元】本来面目之:总不作此解

(2021-04-17 17:44:58) 下一个

京兆兴平和尚,

洞山来礼拜。师曰:“莫礼老朽。”

山曰:“礼非老朽。”

师曰:“非老朽者不受礼。”

山曰:“他亦不止。”

洞山却问:“如何是古佛心?”

师曰:“即汝心是。”

山曰:“虽然如此,犹是某甲疑处。”

师曰:“若恁么,即问取木人去。”

山曰:“某甲有一句子,不借诸圣口。”

师曰:“汝试道看。”

山曰:“不是某甲。”

山辞,师曰:“甚么处去?”

山曰:“沿流无定止。”

师曰:“法身沿流,报身沿流?”

山曰:“总不作此解。”师乃拊掌。

有一位佛弟子, 引述了《华严经》中的十种佛身, 从解境十佛到行境十佛。 我在这里借用兴平和尚的话回之,“总不作此解。”

甄叔禅师说:“万灵一源, 假名为佛。”

一句话, 不但是十种佛身, 连佛也灭了。三世诸佛, 一口吞尽。 因为已经一口吞尽, 连佛也灭了, 所以才是佛。佛, 非佛, 是名佛。

这才是最上乘的, 直指人心的, 不可思议之法。

 

逍遥和尚,

鹿西和尚问:“念念攀缘,心心永寂。”

师曰:“昨晚也有人恁么道。”

西曰:“道个甚么?”

师曰:“不知。”

西曰:“请和尚说。”

师以拂子蓦口打,

西拂袖便出。

师召众曰:“顶门上著眼。”

鹿西和尚拂袖便出, 不是明白了玄旨, 而是挨了打, 老羞成怒。逍遥和尚做得更绝, 让弟子们关门,上门闩。我有时候觉得,这些禅师们完全不管人情世故,根本不在意是否得罪人,属于智商极高,情商极低,哈哈哈。我有时也这样。

但是,你如果真的是一个一心求道之人,去了我慢,又怎会在意这些。我以前讲过,在我的求道过程中,我最喜欢的是有人明确地告诉我,错了!这会让我少走许多弯路。这就像考试中的多选题,当你并不确定正确答案的时候,你可以用剔除法,就是有些答案是明显错误的,就可以剔除掉,不必浪费时间。所以有人明确告诉你哪个错了,比弯弯绕模棱两可来照顾你的面子要好得多。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多贴一篇,大家继续周末愉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